简论《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生根之路径
2023-10-09严万云
严万云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学校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深感此项法律的颁布对于家庭、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站在中小学校的角度,我也理应为此项法律的落地生根有所作为。
一、广泛宣传,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认识水平
《家庭教育促进法》尽管已经实施一年多,但要让广大家长真正放在心上,还需要中小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校平台、家长会等方式加以广泛宣传。
(一)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的监护人的教育责任
该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第十五条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注重家庭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可见,该法明确规定了父母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目标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具体来说,家长应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的实施家庭教育的内容
该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家长要“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还要“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家长要明确家庭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着力培养孩子,使其成长为一个兴趣广泛、审美健康、积极生活并且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的家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监护人层面,该法特别强调了监护人对于家庭教育不力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二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这条法律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第四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等有关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发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这些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家长家庭教育不力时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效保障了家庭教育的正常实施和开展。
二、传授方法,增加家长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智慧
除了大力宣传,中小学校还需制订具体措施,促进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升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水平。
(一)促进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目前,中小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不少误区:有过分娇惯溺爱、一味迁就的,有重学业成绩轻品德教育的,有疏于陪伴、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的,有不顾孩子实际揠苗助长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特别要求,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差异、遵循规律、保障未成年人权益。这就要求家长要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一要认识到不同孩子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二要和孩子平等交流,认识到平等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三要有自我成长的意识,不能“自己总窝在窝里,却让孩子拼命地飞”。
(二)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该法第十七条要求家长合理运用九种方法实施家庭教育。笔者认为,这九种方法概括起来主要为以下三类:
第一,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笔者曾听到这样一个事例:朋友送一个杯子放在小区门卫室。家长让一年级的孩子帮他取回家,但孩子前后两次都没有找到要取的杯子。家长把孩子带到门卫室,指导孩子找杯子,引导孩子思考自己为什么没发现杯子。原来,在孩子的经验认知中,想不到放在门卫室的杯子还有包装。借此机会,家长教育孩子做事情如何考虑全面,收到了很好的思维训练效果。这种寓教于日常生活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记忆更深刻。
第二,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河南省家庭教育云平台曾发布一篇文章,文中有15个教科书式的家庭教育片段,笔者看后感受颇多。文中有2岁小朋友收到玩偶熊礼物后对着大熊鞠躬的场面;有爸爸带着宝宝在地铁口踩着脚印排队的情景;也有因为孩子贪玩不好好学习,妈妈带着孩子在草丛里捡了4个小时塑料瓶的体验式教育……这些片段无疑都是家长言传身教的典范,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尽可能地亲自养育、陪伴孩子。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然而,目前的家庭教育现状是,80%左右的家庭都是由母亲承担起养育、教育孩子的义务。《家庭教育促进法》用法律规定的形式,明确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责任,使得父亲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更加积极作为。
(三)拓宽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路径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尽管这些要求具体而明确,但家长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呢?这就要求中小学校针对以上内容对家长进行路径指导,如:利用革命文化培育孩子的家国情怀;利用现代心理学知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学校也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等,帮助家长针对教育内容找到符合实际的教育方法。
三、多渠道沟通,形成家校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教育合力
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小学校要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主动联系家长,促使其履行在家庭教育方面应尽的职责。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联系方式,确保家校沟通的覆盖面和广度
在指导家长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过程中,学校可采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线下沟通,也可以运用班级微信群、学校微信公众号、問卷调查等线上方式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理念引领和方法指导。
(二)发挥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家校沟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家委会是家校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委会,明确家长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培育其中的模范家长,使其通过班级交流会、家教论坛等形式发挥带头作用,用家长教育家长,增加信服度;还可以通过家委会,了解其他家长在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过程中的困惑、不足和期待,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策略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做好重点学生的特别关注工作,确保和特殊家庭的沟通效果
学校除确保家校沟通覆盖面和发挥模范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外,还要特别关注对特殊家庭的“兜底”作用(特殊家庭主要是指离异家庭、留守家庭及其他家庭教育问题严重的家庭)。学校要做好对这些学生在校的关注工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保和家长沟通的效果。
在全面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小学校应借《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东风,积极助力更多的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本栏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