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古树名木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3-10-09张远海金寨县林业局
文/张远海(金寨县林业局)
金寨县位于东经115°22′19″~116°11′52″与北纬31°06′41″~31°48′51″之间,大别山主脉北坡,地处安徽省西部,鄂、豫、皖三省六县两区接合部,东连裕安、霍山,南接英山、罗田,西邻麻城、商城,北界固始、叶集。全县国土总面积达3814 平方千米,东西及南北跨度约为80 千米,为安徽省内面积最大的县,林业用地面积448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5.52%。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16 座,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 米。金寨县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00 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5℃。由于地形的差异,金寨县南北的物候相差半个月左右。金寨县的自然特征为古树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以下就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1.资源概况
全县起伏多山的自然地形、南北过渡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多样的植物群落,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金寨古树名木树种多、数量大,总株数占全省的1/12,占全六安市的2/3,数量位居全省之首。
截至2021 年底,全县登记的古树名木2941 株,其中古树2935 株、名木6 株。在古树中,500 年以上一级古树有35 株,占古树总数的1.2%;300~499 年二级古树有255 株,占古树总数的8.7%;100~299 年三级古树2645 株,占古树总数的90.1%;古树群118 个。全县23 个乡镇和国有林场都有古树分布,数量最多的乡镇是汤家汇镇。树种涉及33 科54 属74 种,数量排在前五名的树种有:栓皮栎903 株、枫香475 株、银杏341 株、枫杨228 株、青冈栎184 株,占比分别为30.7%、16.2%、11.6%、7.8%、6.3%,这5 种古树占全县总数量的72.5%。
2.分布特点
古树遍布于全县各地,或立于高山石崖英姿挺拔,或生于村口路旁遮阴避雨,或守于宗祠庙宇等,具有以下分布特点:
(1)红色纪念的名木较多。古树名木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对于红色金寨、巍巍大别山,更是有特别的革命历史意义。金寨现有名木6 株,均与革命历史有关,有见证立夏节起义后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十一军三十二师、位于斑竹园镇朱氏祠门前的名木黄连木;有见证红二十五军整编地汤家汇镇豹迹岩胡氏祠院内的名木桂花树;有见证5 位开国将军读书学习走上革命道路、苏区第一所小学——位于汤家汇镇瓦屋基村的六区一乡列宁小学院内的名木圆柏;有见证金寨籍老红军,离休后回到家乡梅山干休所休养,在自家院内栽植的桂花。
(2)古树类型丰富。在古树方面,金寨古树类型较为丰富,例如: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银缕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别山五针松、榉树、连香树、香果树;有安徽省保护植物——青钱柳、青檀、三尖杉、天目木姜子等;有华东最大的古树群——长岭乡界岭村桐源古树群;有数量最多、树龄最长的花石乡十二檀青檀古树群;有远近闻名、位于麻埠镇桂花村的桂花王;有银杏古树数量众多,全国银杏文化小镇——沙河乡。
(3)房前屋后古树较多。在古民居的周围,一般都有古树或古树群。金寨县为山区县,古民居的前后,地势倾斜,土壤较疏松,土层深厚,水源充足但不积水,气候适宜,特别适合树木生长,树木均由种子天然繁殖,具备树木生长长寿的因素。并且居民有爱树、护树的良好习俗,久而久之,就形成大树或天然古树群,也称之为水口林。
(4)庙宇四周古树较多。庙宇是人们敬神的地方,周围树木也受到保护,庙宇存在时间越长,周围古树就会越多,尤其是一级古树较多。例如,全县最大的一级古树银杏,位于白塔畈镇龚店村庙湾,树龄800 年,胸围8 米,树高近30 米,树体空洞,里面可以放一张小方桌,4 人坐在里面打牌,一头老牛牵进去,外面只露出尾巴。从庙湾这个地名的字面上可以看出,此地过去就有庙。此外,还有一些庙宇周围生长较多的圆柏古树。
二、保护措施
1.普查登记,挂牌保护
金寨县第一次古树名木普查是从2007 年开始的,第二次古树名木补充调查于2015 年10 月开始。经过组织准备,抽调专人,技术培训,野外调查,资料整理,数据汇总,专家鉴定,省、市、县人民政府认定、公布,全县的古树名木档案逐步健全。同年,县政府还专门发布了《金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的通知》,对全县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2.出台政策,签订保护协议
《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2010 年3 月12 日起施行。全县积极贯彻执行,坚决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对非法采挖、贩运古树名木的罪犯,处罚到位。2014 年5 月6 日,《金寨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经县十六届人民政府第8 次县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明确对古树名木实行属地保护,严禁破坏古树名木。在对古树名木实施挂牌保护的同时,还对每株古树名木签订保护协议,明确了古树名木的保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一树一策,实施保护修复
从2018 年开始,聘请有资质的公司对部分古树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进行保护修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改善古树的生长环境,如改良土壤使古树根部土壤疏松透气,砍伐或移去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其他杂树,对于树根下部土壤较少的古树适量覆土或做透气护岸,对于根部埋土过深的古树则移去过多的覆土;二是清除古树内部的腐朽并做好防腐;三是对于倾斜或有倒伏倾向的古树,采取支撑措施;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风景名胜等重点地段的松树,采取打孔注药的方式,防治松材线虫;五是在古树根部四周铺设鹅卵石,防止人为踩踏古树根部土壤;六是安排生物杀虫灯,诱捕害虫,减少对树木的伤害。
4.编制古树图册,完善档案资料
对于全县的古树名木,用专业相机拍摄清晰照片,登记古树名木的地址、保护级别、树龄、胸围、树高、生长状况等因子,编制《金寨古树》画册。
三、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问题
(1)修路、建设广场,硬化古树根部。古树根部被深埋和地面硬化,使古树根部不透气,长期不能自己呼吸,致使根部腐烂,逐渐失去生命力。根部吸收不到营养和水分,地上部分就会逐步枯枝落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保护修复不及时,将会造成古树死亡。
(2)修建河道、水库,破坏古树。一是砌驳岸,损伤古树根部;二是蓄水淹没了古树。
(3)民间建房,损伤了古树。民间建房过程中,为了拓展建房空间,经常对附近的古树截断根部、砍去树枝、硬化地面、在古树上钉钉。树木与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这些行为都对古树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古树死亡。
2.保护技术问题
(1)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由于受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施工人员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时有伤害古树的现象发生。
(2)树池过小。树池过小,根部不透气,影响古树的正常生长;建设水泥树池时,有时将水泥与古树根部接触,不仅碱性的水泥伤害了树根,而且过小的树池也阻碍了古树根系的伸展。
(3)树洞处理不当。过去对腐朽的树洞采取水泥修补和不正确的堵洞处理,结果导致树洞内水分不易排出,反而加重对古树的伤害。
(4)支撑方法不当。一是没有采取支撑措施,遇到突发暴风雨雪,古树易被折倒或枝丫压断;二是没有采取弹性支撑,久而久之,古树枝丫逐步失去弹性,抗暴风雨雪能力减弱。
3.古树保护工作条件问题
(1)基层工作重,人力资源不足。金寨县将林业站工作下放到乡镇,然而乡镇中心工作非常繁忙,林业人员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时间受到挤压,无法对古树保护工作面面俱到。
(2)古树保护知识欠缺,技术水平不高。古树保护工作是近年来才大力开展起来的工作,多数人对古树保护知识了解得不够,在古树保护工作中,特别是乡镇领导,为了乡村美观,给古树建树池,但是树池过小,还切断古树的根部。保护措施不当,造成古树衰老死亡的事时有发生。
(3)古树保护宣传没有得到普及。金寨县面积较大,古树分布广泛、树种多,光靠业务部门的保护和管理是不够的。
(4)古树保护经费不足。全县古树众多,交通不便,人力资源有限。要对古树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保护救护措施,这些都需要经费作为保障。
四、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传播知识
大力宣传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旅游、观赏和文化价值,提高公众爱护、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对古树名木进行监管和保护。提高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的知情权、监督权和保护权,使保护古树、珍爱绿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2.经费保障,保护及时
金寨属大别山生态功能区,工业不发达,财政困难,古树名木调查、保护经费不足,加上古树数量较大,需要的经费更多。只有经费得到保障,古树保护修复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3.专业培训,提高水平
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专业知识培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地有好的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经验、措施、方法等可供借鉴,多多学习,才会更好地为金寨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邀请有经验的古树专家,开展对本县古树保护工作人员技术指导和培训,逐步提升他们保护古树名木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
4.“一树一策”,逐步实施
古树名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病虫害、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针对每一株古树,完善保护方案,安排经费,逐步落实保护措施。
5.古树管护,责任到人
结合林长制改革,划分古树名木保护责任片区,每株古树责任到人,加大对古树生长状况的监测力度,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与健康评估,遇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6.工程建设,预先评估
在征用土地、规划设计或建设施工中,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建设单位必须事先提出保护和避让方案,经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征用土地、规划设计和施工作业手续。施工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严禁施工造成对古树伤害的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