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未完成的中国科幻

2023-10-09飞氘

科幻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宋教仁梁启超中断

飞氘

清末,科幻小说进入中国后,许多有想法的人都愿一试身手。于是,有些作品问世了,有些则没能写出来,或者半途而废。

1902年,梁启超开始在《新小说》上连载《新中国未来记》,想把未成功的变法理想付诸笔端,讲一段未来六十年的故事,结果只写了五回便不了了之。中断原因,学者们各有推测,这里就不赘述了。

写这部小说时,梁启超的思想颇为激进,但在不少革命党人看来,他终究是个保皇党。为了唱对台戏,比他小两岁的革命者陈天华于1904年开始撰写小说《狮子吼》,描绘理想中的共和之国。书中既有对现实的影射,也有对梁启超的讥讽,还有对未来人类探访月球、金星、木星的展望,比梁氏的小说更有趣味。可惜,陈天华在1905年投海自尽,这部遗作仅存八回。

也是1904年,上海东亚编辑局出版了《女娲石》甲卷八回,次年出版了乙卷八回。故事模仿《水浒传》模式,讲述女英雄降临尘世,准备动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一场革命大业。作者“海天独啸子”应是一名留日学生,具有革命思想和一定的科学知识。故事未能完成,原因不详。

《女娲石》的读者中,有位与陈天华同龄的女性,名叫秋瑾。她写过一篇弹词《精卫石》,同样是英雄儿女拯救国家的故事。从已经列出的回目看,主人公们最终将建立共和,与《狮子吼》一样带有理想色彩。1907年,秋瑾就义,小说仅存六回。

还是1904年,上海的《绣像小说》杂志开始连载《月球殖民地小说》。此书构想极其庞大,既要写志士救国,又要写地月战争,结果写得乱七八糟,连载了十几万字,月球人还没登场。不过,这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首次描寫地外文明的尝试,作者“荒江钓叟”能坚持写到三十五回,也不容易。大约在1906年夏天,连载中断,原因不明。几个月后,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革命者宋教仁住进了东京脑病院。休养期间,他读了些小说,其中有徐念慈翻译的科幻小说《黑行星》。这位革命者自己也想写部小说,“写尽中国社会之现在状态及将来之希望”。到了11月,在一次聚会上,胡汉民提起一部描写未来德英战争的法国小说,孙中山有心翻译却无余暇。章太炎和几位朋友都劝宋教仁将其译出,后者只得应允。1913年,他遇刺身亡,世人再无缘得见他未完成的工作。

宋教仁答应翻译法国科幻小说的那个11月,《月月小说》在上海创刊了,主编是小说名家吴趼人。他的《新石头记》是晚清最重要的科幻小说,也是同时代难得没有半途而废的科幻长篇之一。吴趼人曾是梁启超的主力作者,在政治立场上也与其接近,不过《月月小说》第1、2号上连载的《乌托邦游记》却带有明显的革命党姿态。到了第3号,读者才从一则启事中了解到,原来编者没有细心检查,没发现这个作品与该刊“宗旨不合”,“至误以付印”,于是停止刊载。原作者“萧然郁生”似乎也没有再把故事拿到别的地方继续发表了。

也有些故事,虽一度中断而最终得以完成。1925年,《上海画报》第1期开始连载“理想小说”《极乐世界》,其间两次中断。对第二次中断,第38期做了解释:作者毕倚虹因母丧而悲痛过度,无法执笔。次年5月,毕倚虹去世,未完成的部分由其友人包天笑续完,读者总算读了个完整故事。

不过,像这样明确交代中断缘由的仍属少数。有的就算理由清楚,也未可轻信。1945年,上海的《科学画报》开始连载陈岳生的《火星人的大炮》,作者自称希望“用小说的体裁,借月球与火星为背景,灌输一点科学知识,藉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未尝无一读之价值也”。文末还特别注明:“保留一切剧本摄制权”,看起来作者对这个故事信心满满。1946年,连载中断。次年,有读者询问缘由,编辑的解释是:“因作者未曾将余稿投送编辑部,故无法续刊。”不过,根据善于“科幻考古”的三丰调查,这篇作品其实不是原创小说,而是翻译作品。如此看来,作者不再将后文“投送”的原因就难猜究竟了。

总之,近现代的中国读者想要好好地读完一部小说并非易事,有时是因为期刊连载不稳定,有时是因为作者仓促落笔继而才思枯竭或忙于他事无暇顾及,有时则是因为动荡时代的人们虽有对明日的憧憬,却不能预料自己的未来。

【责任编辑:阿 吾】

猜你喜欢

宋教仁梁启超中断
梁启超中国通史撰述略考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无愧于世:宋教仁的君子之道
宋教仁婉拒袁世凯赠银
无愧于世:宋教仁的君子之道
跟踪导练(二)(5)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
知命与努力:作为“新民”的梁启超
AT89C51与中断有关的寄存器功能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