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探索
——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10-09邱实
邱 实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受新冠疫情影响,再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给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1]。这些压力表现为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针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态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疫情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的外部表现
(一)“缓冲就业”:学历提升、技能培训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到2022 年毕业生预计达到1 076 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有一些高职高专毕业生因为担心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者不愿意参与到找工作的竞争中,便采用了一种“缓冲就业”的方式。比如为了躲过就业最困难的一年,主观地要求延迟毕业一年,或者本身在对学历的提升、技能的提升并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选择专升本或者技能培训,专升本考不上便转向以技能提升为借口的培训中,这些毕业生以提升为借口,实则在逃避进入社会。
(二)“执着就业”:编制考试、公务员考试
一部分毕业生认为,考入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是最佳的就业选择,片面地歧视其他职业,单纯地认为只有编制内的工作才是好工作,是“铁饭碗”,而排斥其他工作。很多考编制的毕业生可能一次考不上,还要进行多年的努力尝试。很多学生表示不会选择兼职工作,要完全地投入到考编制的复习中。这种执着的就业理念使得他们自己的就业机会单一化,不但容易形成挫败感,而且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三)“拒绝就业”:主动退出就业市场
一些毕业生由于懒散或者眼高手低等原因,虽然已经完成了学业,并且获得一技之长,但却主动退出就业市场,从而部分或完全待在家里依赖父母,成为“寄生虫”。这类毕业生要么眼高手低,要么家庭溺爱吃不得苦,要么丧失自信,要么性格十分内向,喜欢封闭自己。这种情况下即使就业成功,也很可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2]。
(四)“随意就业”:就业方向迷茫
由于疫情的影响,近一两年毕业生就业确实困难。我国也鼓励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但是有些毕业生由于对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随意地找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者低质量就业。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概念的界定
就业心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帕森斯于1908 年提出的,美国哈佛大学在1919 年开创了就业心理指导的先河[3]。笔者认为,就业心理是学生在准备就业和就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或是个人,都是极为关注的。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机会减少,未经世事的高校毕业生生活经验不足,社会阅历比较浅,因此,在面临就业这样比较复杂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认知和情绪都会有一定的波动。有的毕业生会出现积极心态,而有的会出现消极心态。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就业心理对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至关重要。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相关的理论为依据,结合疫情的现实情况,采用SPSS19.0 对抚顺职业技术学院2019—2021 年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定量分析。通过对一所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能够间接地反映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的一些问题,据此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就业有效建议和策略。
(三)研究结论
1.问卷编写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编写《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状况问卷》。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等;第二部分为就业心理问卷。分析初始问卷,利用项目分析技术,剔除4 题,共保留剩余的48 个项目。又对保留的48 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显著,p <0.001,KMO=0.808,说明分析后的项目适合进行探索,碎石图显示可保留6~7 个因素比较合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剔除1 题,根据因子分析对因子所包含的项目进行命名: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焦虑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执着心理[4]。
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形成了47 个项目的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状况问卷。为了进一步验证问卷的合理性,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6,结构效度>0.7,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而且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较高,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均高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可以说明各维度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一定的归属性,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的总体特点
为了解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的总体情况,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总分及各因素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问卷为五点计分,分值越大,表明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越大。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还考察了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总分等级情况,由于问卷总分最低可得47分,最高可得235 分,因此可分为五个等级:无心理问题是47 分,低心理问题是48~94 分,中等心理问题是95~141 分,高心理问题是142~188 分,极高心理问题是189~235 分。具体结果见表1。
如表1 所示,问卷平均分为156.98 分,每题的平均分为3.34 分,各因素每题的平均分在2.13~4.56分之间,与临界值3 相比,焦虑心理远远在临界水平之上,其他维度的平均分接近于临界水平,说明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都存在很大心理问题,尤其表现在焦虑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上。
由表2 可知,97 个被试中,无就业心理问题的不存在,低心理问题的占11.3%,中等心理问题的占60.8%,高心理问题的占26.8%,极高心理问题的占1.1%。可以说明高职高专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心理问题,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在中度高度水平。
表2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总分等级划分分布情况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处于中高等水平,大三毕业生的得分均高于总体得分,无论是学生整体还是大三学生,他们的焦虑心理水平很高,说明总体上高职高专学生的焦虑心理问题处于常态。
3.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年级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心理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可以看出性别不同在就业心理问题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男女学生有相同程度的就业心理问题,但是在自卑心理、依赖心理两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不同专业学生整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焦虑心理和依赖心理上理工类专业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文史类专业学生。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就业心理差异,尤其在焦虑心理上,来自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产生更多的焦虑心理。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就业心理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中等的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好和经济条件差的学生。
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大三毕业生的总体和各个维度上的就业心理问题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
(四)研究结果讨论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包括能力、性格、外貌、认知等各个方面自我否定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不一定不优秀,但是由于对自己和他人、工作单位缺少客观的认知从而导致不敢竞聘好的工作岗位。尤其在疫情之下,看到就业岗位少,竞争激烈,更能增加学生的自卑心理,尤其女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自卑心理分数更高。具体表现在害羞、内向、嫉妒和缺乏自信,不敢参与竞争,或者面对高质量的职位时产生自动的逃避或退缩行为等方面。他们为了尽快参加工作来解决家庭的生活问题,更愿意去承担风险较小的能马上获得回报的服务工作或零散工作。
2.自负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反,自负心理是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认为自己在就业市场中十分优秀[5],甚至认为很多岗位配不上自己的才华,从而期望过高,眼高手低。一些学生甚至不去主动找工作,认为工作会主动来找自己,从而可能导致丧失一些好的就业机会[6]。
3.焦虑心理
当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心理压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焦虑。焦虑是指内心不安或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体验。通过数据分析,女生、来自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中等、理工专业学生的焦虑水平偏高。
受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女性在求职竞争中的压力确实高于男性,一些岗位强度大的岗位女性无法胜任,因此,女生的求职竞争压力增大。来自农村的学生受父母期望、观念的影响,就业期待普遍偏高,因此对自己的就业要求,尤其是工资待遇要求偏高。就业压力增大,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经济条件中等的家庭中的学生从小受到父母的高期待,对社会上的职业分工缺乏认识,在就业时想获得体制内的工作,这种追求目标会加大就业的难度,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大三毕业生直接面临就业的竞争,心理准备不足,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缺少明确的目标,不能明晰自我认知,就业能力弱,同时疫情影响下就业面窄,就业机会少,是毕业生最为担心的问题,因此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焦虑心理。
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与行为等方面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7]。高职高专学生处于人格逐渐成熟的阶段,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表现为缺少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规划,盲目地追求高薪、稳定、舒适的工作,或者盲目追求大城市,从而形成一种现象:有的岗位竞争激烈,而有的岗位却无人问津。
5.攀比心理
年轻学生虚荣心比较强,容易形成攀比心理[8]。在就业过程中,对自身缺乏客观的认知,不考虑自己的就业岗位是否适合自己,盲目地参与到不适合自己的竞争岗位中,导致求职失利。或者与自己周围同学攀比,看到同学找到了比自己更好的工作,便会产生嫉妒心理[9],尤其体现在女生群体,这也造成了就业困难,同时容易形成焦虑情绪。
6.依赖心理
一些学生由于不愿意吃苦,不愿意找普通的工作又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者由于家长溺爱,不舍得孩子进入社会吃苦,因此会形成依赖心理,依赖父母,不出去就业。也有的学生是由于在择业过程中应聘失败,从而丧失自信心,害怕就业而不就业。还有的学生是性格内向,希望通过回避就业而依赖父母。再加上疫情原因,一些学生对疫情所带来的后果感到焦虑,从而夸大就业的危险性,导致害怕就业。这种依赖心理女生高于男生。
7.执着心理
在高职高专学生中执着心理表现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历不高,并且专升本的机会比较少,考研的概率更小。同时,事业单位考试的门槛限制一般为本科以上,高职高专学生可报考的岗位十分稀少,因此不是特别多的同学执着地追求学历的提升和事业单位编制考试。
三、疫情背景下缓解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的对策
首先,高职高专学生要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客观和清晰的认识,疫情虽然加大了就业的难度,但是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缓解就业压力。高职高专学生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有正确的认知和职业规划,找准合适的目标,才能使就业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情绪得以减轻甚至完全消除。
其次,高职高专学生要在求学期间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技能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尤其要提高心理素质,能够正确面对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能够对出现的问题系统地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措施,保证就业的顺利完成。
再次,高职高专学生要学会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掌握放松法、发泄法、认知疗法等。在出现一些不良心理问题时能够自我调节,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能增加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缓解就业带来的各种压力[10]。
最后,高校和社会要给予高职高专学生一定的就业求职帮助,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聘请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援助,从而使学生减小就业压力,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