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平衡推拿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23-10-09李振楩姜爱华

光明中医 2023年17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脊柱腰椎

王 颖 李振楩 姜爱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发的,病变的椎间盘能够承受的压力可从正常水平降低20倍之多,严重影响腰椎正常活动及功能[1,2]。临床对此病多是采用保守治疗,利用物理牵引、药物治疗等,但是总体疗效欠佳。中医疗法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几千年积累的疾病治疗经验,使得中医在此病治疗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通过腰椎牵引、推拿按摩、针刺、艾灸等治疗方案能够帮助腰椎恢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变好转[3,4]。脊柱平衡推拿手法能够对穴位进行调理,使肌肉神经得以放松,起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为了探讨脊柱平衡推拿手法联合针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开展对照试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漳州市芗城中医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男33例,女7例;年龄50~66岁,平均年龄(58.71±5.3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20.12±4.31)个月。对照组:男30例,女 10例;年龄52~67岁,平均年龄(58.32±5.3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20.32±4.55)个月。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漳州市芗城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CT及MRI 等影像学检查,腰椎间盘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出;②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现状(上)》[5]中相关诊断标准;③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大脏器障碍;②合并腰椎结核、骨折、肿瘤等疾病;③对研究中治疗方法有禁忌;④合并精神意识障碍。

1.3 方法对照组:予针刺治疗。嘱患者取俯卧位,用软垫垫高腰部,先按压疼痛部位椎间盘脊柱两侧,选穴:腰阳关、气海俞、肾俞、大肠俞、疼痛节段夹脊穴,采用一次性无菌针,先对目标穴位皮肤常规消毒,进针前按压2 s,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 min,每天治疗1次,治疗2周。

研究组:予脊柱平衡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针刺疗法同对照组。脊柱平衡推拿:嘱患者俯卧位,首先调整腰椎状态,再调整两侧骶髂关节及双侧下肢,对病变腰椎部进行平衡法复位,然后点穴推拿腰椎部穴位:腰阳关、气海俞、肾俞、大肠俞、疼痛节段夹脊穴,每天治疗1次,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①腰椎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JOA 评分包括日常活动、自觉症状以及临床检查,总分29分,评分与腰椎功能呈正相关。 ODI评分包括疼痛、日常自理能力、提物、肢体活动、睡眠等,总分100分,评分与腰椎功能呈反比。②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1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SA)评估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呈反比。③并发症:观察2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压疮、局部感染的情况。④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显效: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在0~3分,腰椎功能恢复良好,日常生活不受限;有效:疼痛有所缓解,VAS评分在4~6分,腰椎功能有所恢复,劳累活动后功能受限;无效:疼痛缓解不明显,腰椎功能一般,总体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椎功能2组治疗前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腰椎功能对比 (分,

2.2 疼痛程度2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1个月,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分,

2.3 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例,%)

2.4 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3 讨论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影响患者腰椎功能,从而对日常出行、工作等造成阻碍,并且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也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此病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干预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腰痛等症状较轻微,如在平常休息后症状能够缓解,且经过影像学检查病变椎间盘属于膨出或突出的情况,这种患者基本属于轻症,病程较短,可以采用腰椎牵引等物理干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配合服用一些营养神经、消肿脱水、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基本能够抑制病变的发展,缓解临床症状[6]。若属于病程较长,一般治疗后效果欠佳或者病情反复,包括疼痛较为严重、腰椎功能受损程度较大的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显示髓核组织突出或者游离,甚至出现马尾综合征等,这种病情严重的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现临床上有微创手术、开放性手术等多种途径,结合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单个节段的椎间盘病变,通常在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疗效显著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7,8]。多个节段的椎间盘病变则需要开放性手术,术中进行植骨及内固定,维持腰椎的稳定,抑制退行性病变的发展,术后以功能锻炼辅助,疗效确切[9,10]。在中医学领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归于“腰痛”或“痹证”等范畴,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患者普遍症状是感到腰痛,或与风寒湿邪等伤筋骨有关系,但根本在于肾虚,气血不通引发疼痛症状,再者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导致气血虚弱、运化乏力。从客观因素分析,病变多是由于脊柱长期受到压迫。因此,基于上述病机,中医治疗可以采用中药进行消炎止痛,从而缓解症状,延缓病变进程。相比于药物,中医对此病多采用外治法,针刺、艾灸、热敷、推拿、按摩等,通过舒缓肌肉、加速血液循环等促进炎症分解,加速血液循环[11,12]。

3.2 针刺及脊柱平衡推拿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针刺是最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针刺入人体造成刺激,从而引发机体反应,并且在体内传递刺激,将体内积聚的疼痛因子重新分布,从而缓解局部疼痛。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由于气血虚,针刺还能够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从而降低炎症水平。在针刺的过程中,机体修复自身的能力增强,自动调整一些失衡状态,如阴虚阳亢、气滞血瘀、痰浊滞留等,促进机体的自愈机制[13,14]。在《素问·气血形志》中有云:“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即说明按摩推揉等疗法在此病中的应用价值。脊柱平衡推拿手法是基于中医整脊医学理念的一种疗法,脊椎骨矢状面上有正常的生理性弯曲以及水平面上正常的垂直状态,在生理状态下能够提供脊髓神经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而改变了整个脊柱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需要应用脊柱平衡推拿手法来帮助脊柱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该弯曲的部位弯曲,该垂直的部位保持垂直,从而更好地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单纯应用针刺治疗的案例较多,而应用脊柱平衡推拿手法的较少,国外研究认为,从人体精神、解剖、运动生理等层面分析,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应该着重于恢复脊椎骨的正常生理状态,由此入手才能够更有效地解除局部功能紊乱,恢复局部正常生理功能[15,16]。

该研究为了探讨脊柱平衡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治疗效果,将其与针刺疗法联合应用,结果显示效果确切。研究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治疗1个月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脊柱平衡推拿手法能够促进气血平衡,多方位地对脊柱进行调节、调理,有助于恢复腰椎整体阴阳平衡状态,临床效果显著。

3.3 针刺与脊柱平衡推拿手法联合应用优势针刺应用广泛,在多种骨科疾病中均具有确切的疗效,针刺入目标穴位,能够给予机体局部以刺激,从而促进经络疏通、气血流通。如本研究中选穴:腰阳关、气海、肾俞、大肠俞、疼痛节段夹脊穴,兼顾了肾脏、腰部、疼痛部位3个方面,对此病病机有完整的契合度,能够改善肾脏虚亏、腰部气血失调以及疼痛症状,整体疗效优良。但是腰椎并非机体独立存在的部位,其实际上是脊柱的多个节段,因此仅从局部出发给予刺激,对于整体功能的恢复欠佳。脊柱平衡推拿手法以整体观念出发,对整个脊柱的生理状态进行调整,帮助其恢复正常生理曲度,促进病变椎体与整条脊柱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功能性。中医学倡导疾病治疗应遵循“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整体,疾病治疗不能只针对局部作用,需要给予整体干预,才能促进病变部位向正常生理状态转归。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脊柱平衡推拿手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血液流变状态,促进气血畅通,有助于腰椎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脊柱腰椎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