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爱那一片绿

2023-10-09胡温克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左宗棠沙漠风景

胡温克

“你爸爸这次带你去新疆哪里了?”“你去过四次新疆,哪里最美呢?”

很多人问我问题,我的答案自然很多:喷香的新疆馕饼,木垒书院灿烂的星空,沙漠公路上悠闲的羊群……但我觉得,除了那些自然美景,人是另一种风景,一种特别的风景。

记得出发那天,上午10点左右,我和爸爸在浦东国际机场,边看Kindle,边等着另一个“神秘的他”出现。

“蒋爷爷怎么还没出来呀?”我问道。“快了,里面安检的人多。”爸爸边说边盯着长长的队伍。“看!是蔣爷爷,白头发的那位!”我朝爸爸喊道。“蒋爷爷”是我们这次新疆行的“同行人”。

很快,我发现蒋爷爷是个爱书的人,就在等待去新疆的航班的短暂时间里,他已经来到机场书店。蒋爷爷说:“小胡,来来来,这书你要吗?《如果历史是一只喵》。”“谢谢,不用了,我家里有。”我回答道。

蒋爷爷很会挑书,没多久,他就挑出《他们的明朝》《这个明史超有料》等好几本书,并爽快地拿出手机买单,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似乎旅途奔波的劳累全都不见了。行万里路,不是应该疲惫吗?为什么蒋爷爷更显精神抖擞?我要好好想想。

在新疆的十几天,我和蒋爷爷坐同一辆车。他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每次上车就给我和小王同学上课,不知疲倦地传授知识。他不用课本,也不用粉笔,张口就能讲风趣的故事,连旁边的司机——我爸爸也听得很入迷。他声音洪亮,生怕我们听不清。他也给我们出题,比如为什么明朝十六个皇帝,却叫“十三陵”呢?“春秋三传”是哪三本书?如果答对了,他就哈哈大笑。我从后视镜里看窗外的风景,也看得到他开心的模样,就像塔里木沙漠炙热的阳光,照亮同行的我们。

塔里木沙漠里生长着一种顽强的柳树,人们亲切地叫它“左公柳”。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曾配合左宗棠平定新疆阿古柏叛乱的清末重臣杨昌浚的这首诗,刻画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诗中的“大将”,是指誓死出征收复新疆的晚清名臣左宗棠;“新栽杨柳”,是他在挺进西北途中命兵士植下的数百万株柳树,后人尊称其“左公柳”。

左宗棠的西进之路,东起潼关,越河西走廊,直至哈密,再延至南疆、北疆,全长4000多里。他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便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军士人人随身携带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并动员百姓分段看管。左公自己也率先垂范,携镐种柳。

这是怎样一曲绿染大漠的壮士长歌!不出十年,从兰州至嘉峪关、从嘉峪关到哈密,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这些横空出世的青枝绿叶,不但起到了巩固路基、保障运输等军事功用,又以防风固沙、指引方向而惠泽生民,更在荒僻苦寒之所,深植下一行行郁郁葱葱的诗情。

百年老树得以留存至今,多亏了后人的精心养护。新疆为“护柳”之名持续展开了“左公柳保卫战”。爱绿护绿、建设绿色家园的精神已经深植每个人的心田——各族群众发扬“左公柳精神”,胼手胝足,遍植青绿。

古柳新芽无尽意,风吹塞上绿满川。左公柳“种”下的绿色传奇,将一如既往润泽边疆,让春风永在天山南北浩浩激荡!

新疆哪里最美呢?根本数不过来——博斯腾湖边,碧波荡漾,沙鸥飞舞;菜子沟村外,风吹麦浪,瓜果飘香;墨玉老城里,浇花、烤馕、卖刨冰的维吾尔族人民;克孜尔石窟中,栩栩如生的佛教壁画前,遥远的工匠们叮叮咚咚的凿壁声,也是新疆的风景。遗憾的是,我们是游客,总要离开,带不走它们。

但是,留存在我心中的是沙漠中生机勃勃的绿色,它是那样亲切,蒋爷爷的笑声和故事也留在那绿色之中了……

猜你喜欢

左宗棠沙漠风景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穿越沙漠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