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的跨界与融合

2023-10-09张家口市第五中学王海龙孟祥海孙丽丽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美育劳动学科

张家口市第五中学 王海龙 孟祥海 孙丽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2022 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这一系列举措释放出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明晰信号。

我们在进行“初中思政课有效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劳动教育在看似各自独立的不同学科间穿插游走,如果将各学科比作是并行的公路,那么劳动教育就是这些公路交汇的枢纽,这正如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的:劳动教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劳动教育可谓是初中各学科中的“跨界明星”。

通过对中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读,我们发现许多学科的课程目标都与劳动教育的目标存在契合与共通之处。如:语文、外语、道德与法治等人文学科均强调对学生劳动精神、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而数学、物理、化学这类自然科学学科则强调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以劳培德

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性,以及其所承担的育人功能使这一门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如老师在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时,会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例,这不仅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从事农业活动的智慧结晶,并一直影响至今,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同时还普及了劳动知识。此外,“二十四节气”本身又与初中地理学科中地球运行轨迹等知识密切相关,这无形中又启发学生回忆巩固相关知识,悄无声息地实现了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再如,在讲述基本经济制度时,我们的老师一定会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绝大多数是通过劳动、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获得收入报酬,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不仅仅是体力上、数量上的积累,通过提高劳动的质量也能提升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中学阶段,学生对科学、对创新的热爱往往是从自然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践中培养的。劳动教育所产生的跨学科融合效应不仅体现在知识的迁移上,也体现在意识和认知的培养上。

以劳启智

劳动教育在类似于物理这类自然学科中是如何发挥影响的呢?物理老师在教授力学知识时,会带领学生利用杠杆的原理做实验从而解释现实生活中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制作模型、教具,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增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在电学知识的学习中,物理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电路,学生可以对家庭电路中出现的故障进行简单的排查和维修,能检查插座中的火线、零线、地线是否连接正确,学会灯泡的更换等。类似的如数学中几何知识可以用来测量高大建筑物,生物中的植物生长知识教会学生发豆芽、生蒜苗,这些知识都能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将知识应用于劳动实践,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切身的劳动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树立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奠定了基础。

以劳育美

美育和劳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如美术赏析课中,许多作品都是以劳动者为主人公进行创作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现劳动之美。如绘画实践中,美术老师带领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美化校园的凉亭和井盖,让学生品味艺术之美,体味劳动之趣;在陶艺制作中,老师带着学生用陶泥进行各种创作,品味手工技艺的劳动之乐;在“民间艺术”的授课中,老师结合张家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与学生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领悟劳动之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悟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是劳动创造、劳动思维、劳动情感的集中体现。

中学美育既强调了审美观念与劳动观念并举,又突出技能培养与创造力塑造并行,并且教学内容也注重贴近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完美诠释了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跨界融合。

猜你喜欢

美育劳动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