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外刊汉译显化翻译探究
2023-10-09黄群
■黄群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外刊文章日益增多,阅读内容新颖、话题时尚,许多人在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除了“真实语境”这个特点,外刊还有独特的优势:和英文经典原著相比,更具时效性;和各大网红博客相比,措辞更为精准;和学术论文相比,更贴近生活,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或许正是因为外刊内容地道,少数人一开始读起来会感到吃力,要充分理解不同外刊内容,如何灵活多变的翻译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一、翻译理据
“显化”这一术语最早是由语言学家Jean-Paul Vinay和Jean Darbelnet在对法语和英语进行文本对比时提出的。它作为“一种文体翻译技巧”,指在目标语中对原语中隐含的但可由语境或具体情况推断出来的信息进行提炼,加以明确说明的过程[1]。1986年学者Blum-kulka提出了一个“显性假说”(explicitationhypothesis),她认为显化“可能是翻译文本的一个普遍性的策略”[2]。
作为翻译普遍性中的重要一员,“显化”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如柯飞在2005年指出,作为一种翻译现象,而显化不单单指语言的外形上的狭义变化,还包括意义上的显化转化和意义内涵的扩展[3]。这种显化转化和意义扩展是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从翻译的本质问题来看,显化策略得到了广泛的实践运用,如学者钱叶萍[4]以农业科技英文汉译为例,实例分析了衔接形式上的显化和逻辑意义上的显化等。
在翻译外刊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在深刻地理解原典、原著和原文的基础上,从翻译的读者角度理解翻译的问题,用译文的多种多样的认知语言方式、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和多种多样的表达方法创造性地对翻译作出翻译[5],使译文轻松易懂。可见,若想方便读者消化吸收外刊原文中那些不太容易准确了解的“隐含信息”,显化翻译“可使得原文内容”能显而易见地让读者理解。另外,在知网检索,输入关键词“显化翻译”,可查询到872个研究结果,若进一步检索关键词“显化策略+外刊”,发现无搜索结果。由此可见,显化策略在外刊汉译方面仍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二、外刊汉译显化译例分析
要顺畅理解外刊文章,翻译需符合中国人表达习惯和逻辑规则。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英语重“形合”,强调显性连接,句法结构严谨完备。汉语重“意合”,语篇意义较多在“语境”中体会。外刊语言译成中文,译文必然要按照中文的形式和意义来操作,避免生涩难解。
本文将从文本衔接形式、内容逻辑意义、题材风格特点三个方面着手,对外刊翻译进行显化策略的应用研究,以方便读者理解外刊“内容”。
(一)文本衔接形式显化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语句通常以各自语法、词汇等形式构成。文本呈现形式多有不同,如中英语法层面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动词时态有相当大的差别;句子排列组合规则以及语言联系与衔接方面也呈现一些差异。语言学家韩礼德 (M.A.K.Halliday)与哈桑(Ruqaiya Hasan)在2007年提出句子间连接有4个关系:增补、转折、因果和时间[6]。有些语句之间有一定的连接关系,关系彼此之间提供依据、促进理解,但许多情况下无法仅凭借前后意思就能断定那些关系。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或多或少在表达上必须借助一定的关联词。接下来探讨如何将时态和关联词在中文译文中显化。
1.时态显化
语法规则和衔接是语篇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态是语法规则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它能使人获得语篇重构能力。一般来说,英语用动词变化来体现动作的发生时间和状态等,但是汉语是借助时间副词、助词以及一些特殊结构来表明动作的时间概念。
例1:The polite,pious rich boy,who had left university without a degree,became neither an intellectual nor a visionary.(The Economist,May7,2011)
译文:这个礼貌而虔诚的富家公子,文凭都没拿一个就离开了大学,最后既没成为知识分子,也没成为一个卓识之士[7]。
became是become的过去式,表示“成为”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但中文里需“增译”时间副词“最后”,才能将这个发生在过去的行为显化得很清楚。
2.关联词显化
要追求表达通顺连贯,必然要体现各种关系,如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时间等。这些关联词的恰当运用和内容的连贯相呼应,使语言衔接形式前后一贯。但由于中英文行文习惯不同,逻辑关系可能隐含在原文中。在文本衔接形式方面,用恰当的关联词厘清逻辑关系,此时可运用显化策略。
例2:“Listen,there are plenty of white women acting a fool on television every night,” says Holly Robinson Peete the runner-up on last year's Celebrity Apprentice.“But there's a balance for them.Theyhave shows on the major networks-not justcableandnotjustrealityshows-aboutthemrunningcompanies,being great mothers,and having loving relationships.Wedon'thaveenoughofthat.”(Newsweek,May1,2011)
译文:去年《飞黄腾达》①节目的亚军霍利·罗宾逊·皮特说:“听着,每天晚上的电视节目中有很多的白人妇女扮演傻瓜的角色”。“虽然真人秀节目加深了人们对黑人妇女不好的刻板印象,但是黑人妇女在其他方面得到平衡。不仅是有线电视节目,不仅是真人秀节目,黑人妇女都在主流电视网络上节目,这些节目有关于他们经营公司的、有关于伟大母亲的,还有有关恋爱关系的。而我们白人妇女在这些方面却仍然欠缺[8]13-17”。
从原文看出,霍利·罗宾逊·皮特女士将黑人妇女与白人妇女的工作内容进行比较,抱怨白人妇女角色类型单一。原文最后一句,前面无关联词引导,但分析上下文可以看出存在转折关系。为了让中文读者更清晰明了,宜加上“但、而”等连接词,或在主语“我们白人妇女”后面加上“却”等词汇以显化转折关系。
由上可见,文本链接形式层面上可应用“增译”技巧,即显化一些新的逻辑关系词汇,使原文中隐含的上下文关系具体化。当然原句逻辑关系译成中文若不符合中国读者语言习惯,可以尝试“改译”原有逻辑关系,重新选择一些关联词,显化为中国人适应的关系。
(二)内容逻辑意义显化
中英文语法结构不同,行文习惯大不相同,外刊中许多精炼语句无法直译成汉语,另外英文报刊所登载文章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为了获得关注,外刊用词一般比较生动、形象、有力,但英文中合理的搭配有时在汉语中逻辑讲不通。为了保证准确度,译文逻辑意义需要重新调整或者阐释清楚。
学者蔡基刚[9]指出,翻译主要取决于语法的解析,但其背后更有深度的影响因素是上下文的分析,具体来说,是看这些语句或者句子与其他字或者句子的语义关系。若疏通了上下语义关系,自然能掌握逻辑意义。要理解原文语义关系,首先要理顺句子结构,确保译成中文的句子结构符合读者习惯,随后再通过“词的语法形式和与其他词的搭配来判断词义”。
1.句子结构的调整
例3:Morethan500differentcompaniesandvenues-from nuclearpowerstationstotheofficesoftheGuardiannewspaperhave been awarded a quality badge under the scheme in recognition of being able to offer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within a safe environment.(the Guardian,March 1,2010)
译文:从核电站到《卫报》办公室,已经有500多个不同的公司和场地被该方案授予优质徽章,这徽章是对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提供高质量教育的一种认可、肯定。
原句有个插入语,既补充了言犹未尽的额外意思,又不影响原句的内容。但若按照原有句子顺序译成中文,插入语放在中间,读起来有拦腰一斩之感。鉴于汉语句子习惯意思一气呵成,在汉译插入语时,可以照顾汉语表达习惯,把插入语“摘”出来,提前置于句首,再把完整句子翻译出来,显化“完整”句子意思。
2.被省略成分的补足
省略是贯穿于英汉文字上的常用衔接方式,然而在内容上中英文中略去的部分不同。英文通常会省略一定的语法成分,如谓语动词的省略,有时为了修辞需要甚至主谓一起省略;而中文里省略的对象多为句子主语。
例4:We were supposed tohave figured this out bynow.The whole political-wife thing.(Newsweek,May15,2011)
译文:我们早就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就是所有的政要伴侣的问题。
原文的第二部分,从语法上来说只是个片段,通过逻辑分析,很明显它指称的就是前一句里的this。这样的呈现形式只是因为外刊文章需要“有力”的情感诉求。在英译汉时,如果遇到英文原著中出现的省略形式,一般而言,略去的部分需在译文中补写出来,使语句同中国习惯相契合,可以显化完整形式的语义。
3.词汇意义的明晰
英文字母占空大,要想完全表达其含义,报刊英文有时需借用占空小的词语。
例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is also illuminated in comparingthe reactions totwin earthquakes on each side of the globe,which provoked two very different responses and helped toshape national character.
In the U.S.,it was the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of 1906 which set offragingfires that incinerated much ofthe cityand did more damage than the quake itself.In Japan,it was the Great Kanto Earthquake of 1923,which leveled Tokyo and caused 140,000 casualties.(Newsweek,March 20,2011)
译文:对比两半球对相似地震的反应也能说明东西方之间存在的差异,东西两半球的地震激起两种非常不同的反应,同时这也对形成民族性格起了作用。
在美国,相似的地震指的是1906年发生在旧金山的大地震,这次地震引起了熊熊大火,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城市,其破坏性比地震本身更加强烈[8]2-6。在日本,(相似的地震)指的是发生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这次地震摧毁了东京,造成14万人死亡。
第一段是启下段,这段中提到twin earthquakes on each side ofthe globe。第二段中出现两个it。指称可分为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三类。学者李悦琪2017年认为,英译人称指称时,可转换为词汇衔接。那么在翻译第二段的时候,必须将两个it明确“阐译”成“相似的地震”,才能使上下文的语义明了,逻辑意义得到显化。
(三)题材风格特点显化
英语和汉语均是高度发展的语言,二者都会涉及形象鲜明的语言,有的含蓄,可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意义众多,要根据上下文来明确其意义。
为满足不同的读者需求,外刊文章经常类型各一,题材广泛,辟有文学、艺术、经济、科学、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特稿专栏,或者受一些文章类型特点的影响,会使用一些具有特殊功用的文本内容。汉译时除了关注如何显化其语言衔接形式、内容逻辑意义,外刊原文写作风格也需得到全面的照顾。是否能显化这些风格特点,对整个译文的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接下来举一些实例略加说明。
例6:Markets are jumpy as they await signals from the Fed about the pace of interest-rate rises.(The Economist,Dec.21,2022)
译文:市场在等待美联储发出关于加息步伐的信号时有如惊弓之鸟。
此句中的jumpy原意为“心惊肉跳的;受惊吓的”,这个译文很明显能体现出“情绪”内涵,但若将market are jumpy直译为“市场是受惊的”,中文表达并不地道。再者原文出自一篇“经济”类文章,这个直译文本的风格明显与之不匹配。原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市场的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名义上讨论的是markets,实际上是体现在市场里的人们的心态,这样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经济模式类的词语相对更加正式、高端,而四字成语往往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因此建议将“...are jumpy”改译显化为“有如‘惊弓之鸟’”更符合一些。
例7:They(Mr.Messy&Mr.Ronaldo)have largelykept politics and sport separate,in the manner of the quip uttered by Michael Jordan,a basketball player:"Republicans buy sneakers,too."(The Economist,Nov.26,2022)
译文:梅西和C罗在很大程度上把政治和体育分开,就像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说的那句俏皮话:“乔丹跑鞋,你值得拥有!共和党人也不例外!”
迈克尔·乔丹为运动鞋代言时,表明任何人都需要买运动鞋,无关其身份,哪怕是美国共和党员。但如果将“Republicans buysneakers,too.”译成“共和党人也买运动鞋”,意思是明确的,但感觉还不够俏皮,这样就与前面的quip不完全吻合,建议增译显化成“乔丹跑鞋,你值得拥有!共和党人也不例外!”这样,语气上也就一致了。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不会造成任何障碍。一般受众对于体育题材文章,趣味性也是其首选。
当然,如果是改译成“搞得着,划得着,干部百姓都适合……”的确更顺口一点,只是想像一个“美国人”讲着“鞋子直播间销售员”才会讲的话,会觉得不可思议吧?涉及体育场内外发生的活动,语气也不适合过度随意。
译者首先必须对外刊原作有透彻的理解,然后把理解的内容用中文加以确切的表达,当然如何透彻地理解和确切地“显化”表达都不太容易,但可以当成每个英语学习者的理想和努力的方向。
三、结语
当然,对外刊的显化翻译策略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以上这些方面。作为一种译语取向,显化目的性明确——译文是否充分为人理解并接受。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原文与译文功能对等,合理运用显化策略可更灵活地表达原文含义,促进不同语言间的交流。实践表明,可通过添加或改变连接词显化逻辑关系,或通过显化手段将原文语句重新整合,如完全打破原文句法结构、顺序等;或对某些词汇在形式或意思上进行外显等,有效地提高人们对英文外刊的理解程度。
成功的显化翻译策略,会使译者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过度追求显化效果,因为语句过度冗长,可能会将英语的表达法引入汉语,原本可以隐化的内容被显化到译文中,成了带洋味儿的汉语,得不偿失。
注释:
①《飞黄腾达》是由美国NBC公司原创的真人秀电视节目,一直被称为是终极工作面试教程,节目主要内容是由全国选拔的16-18名商业男性和女性,共同竞争一个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旗下公司25万美金年薪的执行经理。因为,其与个人职业生涯以及人们的真实命运密切相关,这个被许多专家称为资本主义专业课程的真人秀节目,2004年一经播出就风靡美国,并且成为4年来18-49岁成年人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据猫眼电影:https://www.maoyan.com/films/369949?my_source=101&_v_=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