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引领: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应有之义
——以“年、月、日”素养作业设计为例

2023-10-08李文鑫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

西藏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情境目标作业

李文鑫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

“作业”,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为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可见,“作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既定任务有关的目标)与指向性(与学科学习紧密相关的任务)。但是,不能把作业仅仅当成一项“任务”来看待,更要把它作为一种“活动”去审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不能只看学生的作业,还要看见做作业的学生,始终把学生个体的发展,尤其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并将其作为作业设计的首要目标,在发挥作业评价功能的同时,彰显作业的育人价值。[1]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品格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是软实力;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硬实力。二者的相互融合与促进,有助于个体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是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而作为反馈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表现载体的作业,应当摒弃“机械化”“单调化”“碎片化”的特质,向“生动化”“协同化”“整体化”的方向转变,让作业既能体现对学习结果的诊断,又能体现对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丰富和深化作业的内涵。

一、变“机械”为“生动”,让作业有活度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受凯洛夫教育学思想的影响,教师通常会布置大量机械且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反复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作业的“育分”功能被过于强化。在当前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下,作业的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打破“作业育分”的窠臼,向“作业育人”“作业立人”的方向转变。[2]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以好动、好奇、好模仿、爱游戏等特点与成人相区别。因此,作业的设计要有“儿童立场”——从作业完成的主体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点,融入动手制作类作业,顺应其活泼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做”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个体的潜能,进而有效改变过往单一的纸笔练习形式,避免枯燥的记忆和训练,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有强烈的体验感、愉悦感、兴奋感,让作业更有活度。

1.合理前置,分解作业内容

以“年、月、日”单元为例,除了布置常规的基础性作业外,还可以设计动手制作类的作业。例如,在设计“寒假作业超市”时,就可以把第二学期中难度相对较低的内容进行前置,安排“制作年历表+制作日志”这一必选商品,让学生独立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先自学与年、月、日相关的知识,再完成年历的制作以及制作日志的撰写,并挑选出格式规范、外观精良、布局美观的年历在班级的作业展板中进行展示。这样,有了个体的主动参与和积极的评价反馈,既让学习内容被提前分解,又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步实现了提升,学习潜能与活力也被有效地激发。

2.创新设计,提升作业趣味

作业形式是作业内容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作业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常规万年历的制作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年、月、日的知识,但仍存在一定的模仿因素。经过与年级组其他老师的讨论,在学校“拾光筑梦、感恩成长”的跨学科主题综合学习活动的大背景下,决定让学生制作万年历的2.0 版本——可移动式万年历。这种万年历的特点是用一个写有“日”“一”“二”“三”“四”“五”“六”(表示星期数)的外框,在一张写有1 到31 这31 个数字(除了1 之外,每个数字出现两次)的纸片上来回移动,就可以表示出每个月份月历。制作完成后,作品可以在“微校+”的班级圈里进行分享,并作为礼物在“十岁成长礼”上亲手送给父母,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制作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诸如测量、裁剪、绘画等操作技能,而且每一个操作步骤都与成品的展现息息相关。因此,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心一意、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当制作完成时,学生能够体会到动手制作带来的乐趣,并且可以将这个礼物充满成就感地送给自己的父母,彰显了作业的育人功能。

二、变“单调”为“协同”,让作业有维度

作业是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载体,其内涵在于评价方式、评价维度、评价主体和评价结果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而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要以课时或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依据,确保教师教什么、教到何种程度,学生就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评价就评什么、以何种方式进行,让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明确地指向教学目标。由于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并且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故要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不同学段的主要表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订出适切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可以依据目标的差异,用不同的形式评价和展现学生学习的成果,使作业的设计过程不再单调、无序,而是一个协同、有序的整体性教学活动,在保证“四基”“四能”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充分、有效落实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构建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作业体系。

1.紧扣教材,制定作业目标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的关键要素。要设计出紧密贴合教学目标的作业,就必须深入解读教材,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知识的基本结构,厘清知识前后的脉络,根据所学内容的难度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制定出本单元的作业目标,进而设计出形式丰富、层次合理、维度清晰的作业。

在“年、月、日”单元中,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年、月、日,认识平年和闰年,认识24时记时法和求简单的经过时间。此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而在这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可整理出下面这张知识结构图:

从图1可以看出,认识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便于学生把相关知识点加工成“知识网”,有助于理解和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的知识起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由于涉及到时间的不同表示方法以及灵活运用列式计算、分步推算等思考方法,故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及难度,可将本单元的作业目标确定如下:

图1 寒假作业设计与展示

图2 可移动式万年历

图3 单元知识结构

结合表1 可以看出,根据知识间的差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后,其学习水平应具备三个层级:了解、理解和运用。“了解”是指学习者能够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举例说明对象。在本单元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及其相关知识”和“知道平年、闰年等基本知识”等内容的作业目标属于“了解”层级,在设计与之相关内容的作业时应当以基础性为主,兼顾趣味性。“理解”是指学习者能描述对象的由来、内涵和特征,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24 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的作业目标就属于这一层级,故设计作业应在注重分层的基础上更多考虑作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运用”是指学习者能够基于数学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这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是最高的,属于“运用”层级,因此需要通过创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例运用知识、形成技能。

表1 单元作业目标

2.关注学生,展现作业成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教师设计出来的作业,不仅要能考查出学生是否达到与作业目标相对应的层级水平,而且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的完成与评价当中,利用多样化的平台展示学生的作业成果,从而让学生有强烈的获得感、成就感与幸福感。

在我校,每一个班级门前都两块作业展板,用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寒假期间,笔者所在年级就设计了“制作年历表+制作日志”的寒假作业,以让学生能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将格式规范、外观精良、布局美观的年历贴在展板上进行展示,使优秀的作业被更多的同学发现、欣赏,给予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以成就感和光荣感。此外,还可利用“微校+”的“班级圈”,将学生利用在校期间制作的可移动式万年历进行展示、分享。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在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当中,体会实践操作的乐趣。

3.立足素养,丰富作业内涵

课程目标的确定,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同时也体现出课程的育人价值。作业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载体,其内容和形式也应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本单元的素养作业设计分为两类:一是动手操作类,主要包括制作2023 年年历表以及可移动式万年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价值与意义;二是思维提升类,以“大情境”为主线,结合本单元的关键知识点,设计出多组聚焦知识运用和素养提升的练习,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自觉调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变“碎片”为“整体”,让作业有深度

由于本单元的知识点较为零散,常规的练习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要求,故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出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的“大情境”。“大情境”是指为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把课程标准及教材所呈现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问题情境相关联,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深度加工越多,越容易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3]因此,以“大情境”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实现“化零为整”;而在“大情境”中,各个看似分散的知识点得以兼顾且在具体情境中相互关联,并在有机整合中实现“化整为零”。

“年、月、日”的知识点较为分散。为此,在设计这个单元的素养作业时,需要找到与教学内容和作业目标相贴合的“大情境”(见图4)。经过备课组的充分研讨,最终选择使用“动车”作为贯穿单元素养作业的明线。一方面,动车在现实生活中已相对普及,学生对于“动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从“动车”这一大情境出发,有助于学生从联系的视角进一步审视时间单位的度量,深度感悟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第一组练习中,前两问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动车票”,厘清年、月、日的含义及其联系;第三小问旨在巩固平、闰年的相关知识;第四小问考查的是普通记时法和24 时记时法之间的转化,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24时记时法。以上练习均指向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二组练习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呈现,将时间单位的知识融于数学日记里,隐时间单位信息于现实情境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练习中还提供了“时间尺”,为学生标注时刻提供“脚手架”,不仅化“隐”为“显”,让学生觉得形象、直观,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量感、推理意识,助力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育家本贝努蒂在其著作《重构作业》中,有这样一句话:作业本身是非常重要并且有效的教育活动之一,作业有助于继续发展和扩充教育的价值。作业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既要以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发挥其诊断、评价和反馈的基本功能,更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和多层次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有活度、有维度、有深度的作业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素养,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个体知、情、意、行的全方位发展,实现作业功能与内涵的转变,凸显作业育人、作业立人的价值导向。[4]

猜你喜欢

情境目标作业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