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行林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践行森林“四库”高质量发展
——洪雅林场打造森林“粮库+碳库”

2023-10-08杨林华

绿色天府 2023年8期
关键词:洪雅柳杉碳汇

○文/ 杨林华

引言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扩绿,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林业碳汇既是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洪雅林场作为全国首批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单位,先行先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森林固碳增汇能力的最佳经营方式和经营技术,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

背景情况

林场+高校

林场 公司

洪雅县国有林场始建于1953 年,森林经营面积98.8万亩。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分局成立,洪雅林场将70 余万亩天然林划转给熊猫局,林场实际森林经营面积24.2万亩。按照林分起源划分,人工林17.85万亩,天然林6.15万亩。按照森林类别划分,公益林15.1万亩,商品林9.1万亩。在碳汇开发项目中,人工乔木林是发展森林碳汇的主体,洪雅林场现有人工乔木林16.3万亩,其中幼龄林3.5万亩,中龄林4.9万亩,近熟林1.3万亩,成熟林2.4万亩,过熟林4.2万亩。简析林场现有森林资源,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林分结构单一。洪雅林场大多数为杉木柳杉人工纯林,造林初植密度达300株/亩。虽然在生产经营中,开展了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抚育措施,但林分密度依然过大,致使林下光线极弱,林下植被盖度低,固碳能力弱。同时郁闭度过高,林内不适宜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栖息,林分群落结构不完整,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柳杉长卷蛾、赤腹松鼠等林业有害生物泛滥。二是林地地力衰退。洪雅林场从1953年开始从事杉木柳杉人工林经营,经过近70年的发展,杉木柳杉培育已开展近3轮,多代连作种植后,土壤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质减少,土壤质地变差,恢复能力不足,林地生产力不断衰减,生态问题十分突出。三是森林经营措施不到位。由于林场大部分林区交通通行条件差,导致木材生产经营成本远高于销售利润,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因缺乏资金,大部分中幼林得不到及时抚育,成过熟林得不到更新,林木生长缓慢。到25年成材期时,木材蓄积量较小,固碳增汇能力较弱,经济价值低下。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时提出森林碳库理论,将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提升到了新高度。2022年11月,洪雅林场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全国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单位,要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森林经营碳汇开发。洪雅林场立足森林资源实际,在森林经营碳汇方面进行了调研思考,不断寻求森林碳汇开发新突破。

主要做法

(一)探索碳汇增汇经营措施。森林碳汇分为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洪雅林场范围内已无荒山荒坡,无法开展造林碳汇,只能开发经营碳汇。经过梳理,规划10万亩森林作为经营碳汇开发。洪雅林场作为全国森林碳汇试点单位,规划了3.9万亩作为试点示范。通过调查研究,按照适地适树要求,明确了符合洪雅林场森林经营增汇的两种措施。

1.第一种措施:“粮库+碳库”。国家现行的森林经营技术标准为蓄积强度不超20%,不适合洪雅林场开展森林经营。洪雅林场作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从2020年开始开展森林经营试点工作和方案编制,按照30%—50%抚育强度开展抚育。试点经营样地监测发现,按50%株数强度抚育,虽然树木株数减少得最多,但树木的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每亩的蓄积量增加最多,经测算蓄积量每年增加1.6-1.8m3/亩。通过调研抚育后的林地发现,林场大部分区域经过高强度抚育后,林下天然萌生八月竹。在洪雅县80万亩森林内,林下广泛生长八月竹,每年都要产出大量食用冷笋,食材品质好,市场接受度高。通过论证,洪雅林场决定对3万亩中近熟林进行高强度抚育后林下种植八月竹。抚育采伐后每亩保留木株数控制在50株,林下种植八月竹55株,探索森林“粮库+碳库”复合经营模式。林竹复合模式的实施,预计每年可增加碳汇4.5万吨,实现经济收入225万元;每年实现竹笋产出1500万斤,实现经济收入4500万元;中龄林到成熟林期间,每年每亩木材蓄积增加1立方米,实现经济收入800元。同时通过有效的抚育间伐,降低了林分林木密度,改善了林内的通风条件,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增强森林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生态效益。

2.第二种措施:退化人工林改培。2012年,洪雅林场成为全国首批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2014 年依托储备林建设项目在玉屏山、盘角嘴实施2000亩柳杉退化林人工近自然修复,择伐后每亩保留30—40株,并保留自然生长的珍稀、乡土阔叶树种。林下补植桢楠、南酸枣、械树、鹅掌橄等。2015年10月,联合国森林论坛秘书长马诺埃尔·索伯拉到洪雅林场调研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林场采用乡土树种开展柳杉退化林人工林近自然转化表示十分赞赏。此次碳汇示范采用抽针补阔的方式对9000亩退化林进行改培。每亩保留40株,伐后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5以上。海拔1200米以下,林下补植桢楠。海拔1200米以上,林下补植丝栗栲。每亩补植株数均为40 株,管护期5年。培育高质量大径级混交林,提高森林碳汇量。

(二)创新构建“林场+ ”工作机制。一是构建“林场+公司”机制,解决碳汇开发资金短缺问题。洪雅林场以柳杉速生产品材为主,每亩抚育成本约为400元。通过森林经营措施,每亩柳杉林可增汇0.2吨,按50元/吨计算,一亩柳杉的碳汇收益仅为10元。碳汇收益周期长且不能覆盖开发成本,开发森林经营碳汇资金缺口较大。洪雅林场大胆探索,争取县委政府支持,由县政府出资3亿元成立洪雅洪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包装落地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总投资10.6亿元,融资8亿元用于提升森林经营质量,增加森林固碳能力,彻底解决了森林经营资金短板。公司通过实体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盘活林场森林资源,打通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构建“林场+高校”机制,解决碳汇开发技术短板。洪雅林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足全员的50%,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更低。为弥补技术短板,更好地解决碳汇项目开发技术难题,2022年1月19日,推动洪雅县政府同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林业科技合作协议》,以林场为合作平台,由四川农业大学作为林场发展科技支撑单位,组建教授级别专家顾问团队,全程参与林场森林碳汇开发。三是构建“林场+技术单位”机制,解决碳汇项目开发程序问题。四川省林草局确定省规划院专家赖长鸿作为洪雅林场碳汇项目开发指导员。洪雅林场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建立合作关系,编制《四川省洪雅县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一步将合作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认证、备案、交易等。

(三)强化内部组织体系保障。一是2022年县委出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决定》,成立四川省第一个县级碳汇管理局,成立县级碳汇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碳汇工作。县政府将林场碳汇开发项目列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件大事,举全县之力支持林场碳汇资源开发。二是洪雅林场成立森林碳汇项目开发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碳汇开发项目。三是林场专班成员多次前往浙江、重庆等地实地考察学习,编制完成《森林碳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林场主要负责人前往国家林草局汇报碳汇增汇经营措施、试点示范内容等,得到了国家林草局领导高度认可。

经验启示

新时代,林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更是“两山”转化的排头兵,要着眼于森林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破解森林经营低产低效现状。林场在实施双碳项目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在体制机制上大胆革新,不断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践行“两山”转化,实现森林“四库”高质量发展。

思考题

(一)公益林能否开展碳汇开发。森林经营碳汇的固碳增汇能力与森林经营措施息息相关,是通过精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升森林质量,提高现有林分固碳增汇能力。2022年8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出台《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规定,明确表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只能对人工商品林进行抚育采伐。但全国大部分林场森林经营范围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按照规定只能对人工商品林进行抚育采伐。对于森林林分单一、林相差的公益林不能通过正常的经营措施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固碳能力也不能得到改善。面对政策的矛盾,如何进行有效破解。

退化林改培后

(二)如何解决技术规程过紧问题。洪雅林场作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之一,2021年分别按照30%、40%、50%的抚育间伐株数强度设置标准地。但调查发现,按50%强度间伐后,林分密度仍高达103—108株/每亩。现行的抚育强度标准不适合林场生产经营实际,严重制约森林资源的合理、有效、科学利用。2022年,洪雅林场在探索森林“粮库+碳库”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按60%强度对现有柳杉中幼林进行抚育间伐,林下栽种八月竹。按此强度采伐后发现,林内密度仍然过大,对林下八月竹生长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继续加大采伐强度,又与现行政策相违背,采伐强度成为制约林竹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技术规程过紧问题。

猜你喜欢

洪雅柳杉碳汇
不同海拔高度对柳杉生长及材质的影响
四川桑园历史碳汇的评估工作完成
山西省碳汇造林及碳汇交易发展研究
苍南县开展柳杉毛虫防治工作
An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and Views of Language
柳杉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洪雅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青阳林场不同林分类型碳汇计量及碳汇价值评价
对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的思考
惊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