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建一廊一廊传千年
——翠云廊的“前世今生”

2023-10-08黄文苟永雄

绿色天府 2023年8期
关键词:前世今生古柏剑阁县

○文/黄文 图/苟永雄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省广元市考察翠云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翠云廊整体情况介绍,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长势,详细询问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

剑阁柏

翠云廊的历史由来与现实价值

“翠云廊”的名称来源于清初剑州知州乔钵的一首诗。清康熙三年(1664),剑州知州乔钵在其《翠云廊》诗序文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从此,这段古蜀道就拥有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名称“翠云廊”。

现存的翠云廊千年古柏群并非一朝一代,更非一人所植造。据考证和历代相传,自秦代始皇起先后经历八次大规模的植树。第一次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的道路,并在道路两旁大量种植松柏,以彰显天子的威严。第二次在汉代,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时,为逐鹿中原大量植树,因此有了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三次在三国时期张飞任巴西(现阆中)太守时,后人缅怀张飞,也将柏树称为“张飞柏”。第四次在东晋时期,道教风行一时,蜀地作为道教发源地,种植了大量“风水树”。第五次在南北朝北周时期,为了计算道路里程,一里栽一棵树。第六次在唐代,玄宗令川陕驿道护路士卒及百姓补植路柏,以利长期保鲜运送荔枝。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时的翠云廊已初具规模。第七次在宋代,宋仁宗诏令:“自凤州(宝鸡)至利州(广元),剑门关直入益州(成都)道路,沿官道两旁,栽种所宜林木”。而最具历史考证的,当属第八次明正德时期。据《剑州志.艺文》(清同治)、《剑州志.古迹》(清雍正)和《剑阁历史年表》(1994)记载,正德十三年(1518)时任剑州知州李璧,率官民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沿路大量补植柏树。这是栽植规模最大且数量最多的一次。经历了八次大规模植树造林,最终形成了三百余里绿色长廊。

历史文化价值:翠云廊记载了古蜀道沿线地区近2000 年来的历史变迁,更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历史文化厚重。千百年来,大量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巨大数量的诗歌文集,形成了独特的诗作,碑刻,金石书法和宗教造像等卓越的文化艺术作品和文化遗迹。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清代诗人张邦伸的《剑州路柏》“剑州路旁多古柏,霜皮黛色高参天。”

生态服务价值:翠云廊林内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负氧离子含量高,挥发的芳香气体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作用。古柏树体在固碳释氧、调节空气温湿度、阻滞尘埃、降低噪音等方面有较明显的生态价值和功能,夏日林内温度较林外低2~3℃,空气湿度增加20~30%。庞大的树冠体系有遮风避雨作用,缓冲雨水对路基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吸收SO2等有害气体,是森林康养绝佳之地。

科学研究价值:翠云廊古柏是一个独特的生物群落类型,它对研究川北地区的古气候、古水文、古地理和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的变迁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活体标本,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对该地区的造林树种规划、森林经营、病虫害防治、物种基因优化等。

景观旅游价值。“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的翠云廊作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是自然历史价值较高的旅游资源。在保护好古柏的前提下,能不断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石刻文化等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增加林农收入。

翠云廊的地理位置与古树种类

翠云廊古柏呈“人”字形分布,西、南、北三线共205.3公里。以剑阁县普安镇为中心,北至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西至梓潼县石牛镇、南至阆中市思依镇。其中,西线长80.2公里,途经剑阁县凉山乡、柳沟镇和梓潼七曲山等地。南线长71.6 公里,经江石乡、龙源镇、古楼铺、公子山、月台山、侯子铺至阆中市。北线长53.5 公里,途径剑阁县石洞沟、汉阳镇、剑门关镇至昭化区昭化镇。

翠云廊沿途有古树名木42种20973株,其中柏木20391株,占97.2%;红豆树、黄连木、麻栎、无患子和银杏等582 株,占2.8%。从保护等级看,20391株古柏中,一级古柏(树龄500 年以上)7755株,占古柏总量的38.0%;二级古柏(树龄300~499 年)942 株,占4.6%;三级古柏(树龄100~299年)11694株,占57.4%。从区域分布数量看,20391株古柏中,剑阁县7778株,占38.2%;梓潼县11835株,占58.0%;昭化区693株,占3.4%;阆中市85株,占0.4%。

翠云廊的现实管理与生态保护

早在秦汉至唐就设有专人管理,北宋颁布了管理行道树条例,南宋时还发布了“禁四川采伐边境林木”的诏令。明代又有“官民相禁剪伐”的政令。明正德年间,剑州州官在离任交接时,相互要清点行道树,把植树护路的情况作为一项政绩来考核,作为升迁的重要标准之一。清代官府还常派差役沿路巡察护树情况。乾隆中晚期和光绪晚期,对每棵皇柏悬挂了“官”字木牌,对古柏进行保护。民国政府曾发布禁令“砍伐皇柏枪毙”。

1958年和1963年,邓小平总书记曾两次到剑门关和翠云廊考察,指出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蜀好道翠云廊;1963年朱德委员长专程参观剑门古柏,叮嘱要好好保护。1988 年,美国西部国家公园首席管理官员艾布莱特慕名专程到翠云廊参观,称誉翠云廊是中国最古老的行道树群,世界绝无仅有。1984年4月国家城建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剑阁翠云廊作为世界文物进行保护。

20 世纪90 年代,为了保护翠云廊,剑阁县大规模补植柏木幼树,开始营造第二代“翠云廊”,以古城剑阁为中心辐射400 公里,形成了“八百里行程百万树”的规模。

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以蜀道古柏为主要保护对象,建立了翠云廊古柏省级自然保护区,蜀道古柏被划入了保护区的核心区;2015年,翠云廊及古柏作为蜀道申遗中最重要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2021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利用工作方案》。2022年1月广元市发布省内首部关于古柏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按照古柏树干外五十米划定保护范围。

近年来,四川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古树名木资源保护,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开展翠云廊古树保护工作。一是坚持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长效责任体系。设立“林长制公示牌”,将古树名木数量、生长情况等内容纳入领导离任交接和审计范畴,任期古树名木保护履职情况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常态化开展古树名木动态摸底调查、鉴定审核、数据上报等工作,对新增古树名木开展省市县分级认定和公布。全面建立“一树一档”古树名木图文电子信息档案,实现古树名木资源统一规范管理。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古树名木生长密集区域建成避雷塔3座、瞭望塔3座,设置语音报警装置5处、防火检查站11个,配备扑火机具物资2.6万件套、森林防火专用车辆5辆,设置各类扑火队伍178支3582人,不仅是翠云廊,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近年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现有古树名木7.16万株,其中一级古树1.08万株、名木97株,树龄达到或超过1000年的有3336 株。成都大邑香果树、雅安雨城区红豆树等5株入选“中国最美古树”名录。乐山犍为古榕王、广元剑阁紫薇等古树入选《中国人文古树大观》图书。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今天我们对古树的保护进入一个最好的时期,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要坚持把翠云廊古柏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前世今生古柏剑阁县
剑阁县剑门豆腐发展与原料供给关系研究
剑阁县举办2020年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
柴达木映画
剑阁县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评审验收
精油的“前世今生”
古柏
承载历史文化,彰显古都风韵——北京古柏寻访
剑阁县补贴1 226万元解决种烟人力瓶颈
美国大峡谷的古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