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围屋文化传承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2023-10-08李家豪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6期
关键词:围屋赣南布局

李家豪 杨 阳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但乡村地区人口基数占比较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仍然较为落后,经济、环境、人文建设等是弱项。为了响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乡村地区建设问题的热切关注,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部分,在乡村地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美丽乡村中“美丽”的具体含义,将提升乡村地区地域性、文化性、多样性和功能性作为总体目标。在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美化乡村地区环境、协调城乡发展矛盾的同时,还应有效保护及弘扬地区特色文化,以文化作为先行导向,开拓乡村地区建设路径,改善已建成的现代化乡村的精神文化风貌。客家围屋作为赣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美丽乡村建设应紧扣客家围屋文化这一主题,研究赣南围屋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艺术成果,对其进行吸收与借鉴,在保护与传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的同时,为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1 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且发展潜力也在乡村,因此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目前,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景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经济建设等方面,而对于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较少。大多数美丽乡村建设案例也仅局限于对乡村道路、景观、住宅的规划,或是将原有村落拆除而后进行重建,这样的乡村建设模式不仅忽视了乡村文化传承所蕴含的巨大财富以及影响力,而且严重破坏了乡村地区长久以来的历史沉淀、文化传承、村落布局。因此,建设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的美丽乡村,既是当前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实现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播,展现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终南捷径[1]。

2 赣南围屋文化

围屋作为客家传统民居形式,不仅是客家先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现实化空间载体,亦是一种文化的物态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围屋建筑形式积累了各式建筑的特点,集合家、晒坪、祠堂、城堡、学堂等概念于一体,使得客家先民在南方的山区得以繁衍生息。客家围屋形式主要有3 种:赣南客家围屋,又称“围子”;粤东围拢屋,又称“围龙屋”;闽西土楼。赣南客家围屋将中原地区传统民居形式厅堂府第式,与南方地区的山寨围楼等元素进行融合,是同时具有防御性和功能性的建筑形式。围屋主墙体坚实而高大,4个角落设有碉楼,整体造型森严封闭,与欧洲的古罗马城堡类似[2](图1)。作为一种民间建筑形式,客家围屋是完美展现客家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其所蕴含的物质化结构和内在精神信仰,是剖析客家文化历史来源、发展历程、精神内涵的主要依据[3]。

图1 赣州市定南县明远第围屋

3 保护与传承赣南围屋文化的意义

3.1 赣南客家围屋文化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

美丽乡村建设战略不仅仅是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样也是文化建设。对赣南客家围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便是研究该地区民居建筑形式的发展规律和居住形式,为赣南地区城乡建设和规划提供借鉴,从中汲取精华,建设出既富有时代特点,又蕴含客家民俗文化风格的乡村形式[4]。作为历史古建筑的客家围屋,还可以将一些典型的围屋群落进行开发、维护、重修,与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使其成为特色旅游景点,以此带动该地区产业转型,推动经济发展,为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5]。

赣南客家围屋文化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功能至上的理念,不仅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理念指导,同样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6]。当地政府应开发客家围屋除居住、旅游等物质属性以外的精神文化属性,使其具有更加深远的文化深度和精神内涵,以此达到对赣南客家围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更加可持续[7]。

3.2 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是赣南文化的集中体现

客家是祖先为躲避战乱,离开富庶的中原地区,举族迁徙至南方的山区地带,经过历史上的多次迁徙与聚集,最终形成了三大客家聚集点:赣南、粤东、闽西,并被称为客家人[8]。艰苦的自然环境和陌生的社会环境使得迁徙至此的客家人非常团结,并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宗族观念,同时不再沿袭中原地区较为分散的村落布局,而是全族聚集,共同建造“堡垒”,这便是客家围屋。因为由北方迁徙而来的客家人源头各不相同,文化略有差异,时间跨度也较大,形成了当今3种主流的围屋形式:赣南围屋、粤东围拢屋、闽西土楼[9],3 种围屋形式也分别代表了三地的文化特点。

赣南地区的客家围屋以方形围屋为主,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赋予其赣南地区独有的文化内涵。首先,围屋体量虽大,但确是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于山水之间规划围屋、田畴、晒坪、池塘、果园、林场,造就了和谐的人居环境,这体现的是客家围屋文化中尊重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10]。其次,围屋是多种概念的结合,家、祠、堂、井、晒坪等都包含在围屋之内(图2)。其目的一是保证生产生活的安全性,二是围屋建造之初,便是一切以生产实用为主要目的,这体现的是客家围屋文化中功能至上、实用主义的观念[11]。

图2 东生围布局

3.3 保护与传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增强地区凝聚力

一个地区所独有的文化是该地区凝聚力的核心,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千篇一律的乡村建设规划形式,使得乡村地区的文化正逐渐被磨灭,而农村常驻人口急剧减少,导致年轻人对于家乡没有归属感,许多村庄都存在空心化、老龄化的情况[12]。保护和传承地区独有文化,同时开发地区文化的价值,赋予地区文化更加深远的内涵,重新建立地区的文化脉络,重塑年轻人对家乡的归属感,促进在外游子回归家乡,增强地区凝聚力,才能使得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得到改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赣南地区客家人自古以来便极为重视“家”的观念,先民自北方中原迁徙而来,被本地原住民称为“客家人”,先民也以“客家人”自居,一方面是客家先民客居此地,另一方面则是先民对中原故土的怀念,心怀久居他乡依然为客的情感。赣南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必然要挖掘出深藏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客家围屋文化为着力点,重新构建赣南精神、客家精神,增强赣南地区凝聚力,以此发力建设赣南美丽乡村[13]。

4 基于赣南客家围屋文化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路径

4.1 适宜性美丽乡村建设

当前乡村建设趋于同质化的现象亟须改变,对地区元素的拼凑和堆积导致乡村地区特色文化遗失,同时也造成文化的滥用,在精神内涵和物质载体层面皆是如此,不仅使乡村地区文化主题的展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而且更难以达到美丽乡村的战略目标[14]。建造技术与工艺、乡村地区文化、乡村自然环境、乡村社会环境相互协同作用,在融合发展中,以“适宜性”为中心策略,应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得到不断的更新迭代,新材料的出现使新技术、新思路层出不穷,新技术固然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应要求回归地区传统技术与工艺,最终形成一套独具地区文化特色、灵活运用地区资源、适应地区气候条件的实践手段。

4.2 传承性美丽乡村建设

传承历史文化的最好手段便是使它在现代展现其独特魅力。有效利用及合理保护乡村地区传统格局、建筑、小品等是传承乡村地区文化和建设美丽乡村最直接且高效的方式,将过去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将乡村地区的建设发展与历史人文紧密结合,以传承保护历史遗产为基础,进一步发掘乡村地区已经遗失的文化,以现代技术进行重建,并合理有效地进行规划,从而达到美丽乡村与传统文化的齐头并进,建设质朴审美与真实需求回归的美丽乡村[15]。

村落的传统格局以地区地形地势为中心,是乡村特色在地理层面的物质化投影,具体表现为房屋、耕地、河流、池塘、道路的综合格局分布。其形成与发展往往是劳动人民随人口增加、局部迁徙等外部原因,围绕地形地势,同时适度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在漫长时间中无限叠加而形成的内部秩序。每个乡村的系统格局都具有强烈的空间特性,漫长的演变过程和独特的自然条件绝非现代规划设计理念所能简单表达的[16]。

赣南地区客家乡村地区重视宗族文化,村落的形成往往是同族同姓聚集成村,共同居住生活,同时以围屋、宗祠、祭祀建筑为中心,其往往分为4 种布局方式:街巷式布局、条纹式布局、组团式布局、图案式布局(图3)。街巷式布局是赣南地区客家乡村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其内部较为封闭、内向,将乡村分为街道、小巷、过道3 个层次,往往围绕中心围屋或祠堂向外延展,以地势为主干呈树枝状展开,最终形成逐渐向外扩展的乡村空间格局,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和韵律感。条纹式布局通常见于山区丘陵地带,受地形因素限制。组团式布局也是赣南地区客家乡村的常见布局,因赣南地区山地丘陵密布,丘陵、河流、池塘等自然分布于村落中,使得村落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通常都是以单个或数个围屋祠堂为中心,向外延展最终形成组团。图案式布局在赣南地区客家乡村中并不常见,但确是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布局方式,只有人数众多的同姓同族才会选择的一种村落布局方式。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中“背山面水,负阴包阳”的理念,最终以中心建筑、普通民居、地形地势、河流水体等为构成元素形成的独特的布局。

图3 村落布局

4.3 创新性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的建设活动是新时代新格局在乡村地区的一次创新战略,乡村地区的建设不可避免的需要应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的矛盾,做到与时俱进且又不背弃传统。立足于古人所遗留的宝贵财富,将文化元素提炼和重组,精神文化依托于物质技术实体化、商品化,将原有留存的物质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更迭其表现形式而不改变其文化内核,这便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最佳的创新手段。不仅具有现代技术所带来的全新外在形式,而且使地区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5 结语

为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格局以及规划客家聚集区建设模式,基于赣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与探索,本文总结了出客家围屋文化传承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即牢牢把握住赣南客家围屋文化脉搏,以围屋文化塑造地域感知与身份认同,加强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有机融合,为赣南客家围屋文化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能够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同时,在赣南客家围屋文化中融入现代科学文明,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稳步扎实推进赣南地区美丽乡村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必将打造出富有生机活力、文化自信、和谐美好的乡村环境。

猜你喜欢

围屋赣南布局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围屋的月光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客家围屋的文化寻绎及其保护策略——以贺州莲塘江氏围屋为例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