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法选煤之父”陈清如

2023-10-08本刊编辑部/策划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碧水干法流化床

本刊编辑部/策划

20世纪90年代,一位年过六旬的矿物专家带领团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煤厂进行调研施工。他们潜精研思,甚至将每天的睡眠时间压缩至4~5小时,以求尽快攻克干法选煤的难题。

正当研究开发工作进展得如火如荼时,这位专家不幸被确诊了癌症。他说:“如果癌症已经扩散了,那我现在就要出院。我要去七台河,我要把最后的工作干完……”

这位专家就是“干法选煤之父”、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陈清如。

“碧水蓝天”的约定

1926年,陈清如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少年陈清如见证了山河不安、烽火动乱,他早早就立下了报国之志。1948年,陈清如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采矿工程系,从此他的人生便与矿结下了不解之缘。1952年,陈清如调至中国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前身),先后被公派至莫斯科学习,远赴日本考察,汲取了多国科研经验。

在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大前提下,如何更高效、更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是我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难题之一。选煤可以有效脱除煤中的杂质,达到节约煤炭资源、保护燃煤环境的目的。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好选煤,减少燃煤污染,还祖国碧水蓝天。”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陈清如开始对选煤进行研究。

20世纪60年代,陈清如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实现了我国跳汰机的大型化。当时仅有40岁的陈清如已经实现了自己“碧水蓝天”的约定。作为我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的领军人物,陈清如带领团队为我国选矿理论研究做出了诸多卓越贡献。

“干法选煤之父”

长期以来,选煤一直以湿法选煤为主,就是利用水、重悬浮液或其他液态流体作为分选介质的一类选煤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应用广泛,但缺点是用水量大。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干旱缺水,传统的湿法选煤在这些地区难以推广。

“我们出差到山西太原和一些其他城市的时候,中午吃饺子,不给饺子汤。就是因为干旱缺水。”陈清如的学生回忆道。

经过多次前往干旱地区调研考察,陈清如深知,如果想让这些干旱地区提高燃煤效率,大力发展工业,就要想办法攻克缺水条件下的选煤问题。

“我所做的科研,都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国家需要的就是我要研究的。”秉持着这样的科研理念,陈清如在科研上从未停止过步伐。意识到干旱地区的选煤困难后,陈清如立即确定研究方向,开创性地提出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这意味着他将设计一套全新的选煤工艺流程。

1984年,陈清如开始主持研究干法选煤理论和技术。1986年,陈清如开启了干法选煤技术的半工业化实验。1989年,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半工业化实验取得成功。1990年,陈清如选定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煤厂施工。1994年6月,陈清如带领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座空氣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调试成功。这意味着干旱、严寒地区和遇水易泥化煤炭也有了适用的高效、清洁的选煤方法。该技术被国内外同行专家誉为选煤技术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陈清如因此被誉为“干法选煤之父”。

问渠哪得清如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清如始终认为,想要做出富有活力的科研工作,就要持续不断地让新生力量加入到科研队伍中来。

1982年,陈清如开始招收研究生。和别人不同的是,陈清如的学生中仅有四成来自矿物相关专业,余下的则是来自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在陈清如的教育理念中,只有让生源丰富起来,才能增加科研的生命力和活力。这些理念对于后续的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有着深远意义。

自1952年留校任教以来,陈清如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里培养了15名硕士、20名博士和3名博士后,为我国煤炭工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1995年,陈清如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5月26日,陈清如因病医治无效,享年95岁。

视科研如生命,待学生如子女。陈清如科研报国、勇于开拓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继续前进。

“我将为我热爱的选煤事业奋斗终生。”陈清如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这句话,他像夜空中的北极星,永远为后人指明方向。

猜你喜欢

碧水干法流化床
黏湿煤干法分选技术研究与应用
炼焦煤干法预排矸工艺研究
为了一泓碧水入浉河
流化床丙烷脱氢反应段的模拟及优化
突出“三个转变” 守护碧水蓝天
人大“年检” 守护鹰城蓝天碧水
干法纸的潮汐
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集控运行研究
交联淀粉的干法制备及其在陶瓷生产上的应用
单沉浸管流化床内离散颗粒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