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中的菊花意象

2023-10-08孙梦琳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采菊东篱淡泊

孙梦琳

“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秋月之菊作为花中隐逸者,素有君子之称,与文人雅士结下不解之缘。楚大夫屈原借花草抒怀,心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清远;魏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唐代诗人元稹更是偏爱此花,发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慨叹。菊花被赋予的深沉情感——隐逸淡泊、坚贞高洁、愁苦感伤,正是作者的风骨所在。仔细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白居易的《咏菊》、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同学们会对古典诗词中的菊花意象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隐逸淡泊之菊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红柳绿的春日,花团锦簇的盛夏,皆是百花争妍斗艳之时。而在那山谷中,菊花却不喜热闹,盛开在西风萧瑟、落叶飘零的清秋。它不是另辟蹊径,为了一枝独秀而大放异彩,它是为了在凋零的秋日坚守本心,在落木萧萧中独自绽放,怡然自得。因此,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对菊花情有独钟。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朝堂腐败、风雨飘摇、民生聊困。出身名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陶渊明,虽有入世为官的济世之志,但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最后弃官还家,归隐田园。至此,远离尘世喧嚣的陶渊明,躬耕自然、安贫乐道,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了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独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自陶渊明在东篱边采菊起,历经千年文化积淀,菊花以其清秋独放、安逸自得的姿态,为陶渊明的隐士之风代言,亦成为隐逸淡泊的文化象征。

坚贞高洁之菊

咏 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随着秋霜悄然攀上屋瓦,天气转寒,夏日里曾经繁茂的芭蕉与荷花终不能敌过气温的骤降,只能倾倒凋零。唯有菊花能顶住秋日肃杀的寒意,傲然挺立。初开的金黄色花瓣舒展开来,在东篱之下彰显着无尽的生命力量,金粟般的花蕊让初秋清晨增添了一丝清芬。白居易的这首《咏菊》,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菊花的坚贞高洁,托物言志,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如逆旅,也要不畏寒冷、勇往直前。与之类似,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也展现了这样一种菊花意象。傲然而立的菊花为原本万物走向衰亡的秋季,创造了傲霜斗寒的生命力,也为壮志难酬的诗人提供了情感寄托。因此,“东篱菊”成为坚贞高洁的文化象征。

愁苦感伤之菊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后分隔两地。正值重阳佳节,李清照独守空房,内心苦闷不已,眼前的菊花也沾染了愁思,因此这首词中的菊花意象便有了新的内涵。

秋心化作愁,一个“愁”字烘托出李清照内心无处排解的苦闷。接着点明时令,天气转凉,由一人在家苦苦思念的凄凉滋味引出下片赏菊饮酒的情景。重阳佳节,菊花正艳,李清照一边饮酒,一边沐浴菊花之香。不承想,娇艳欲滴的菊花不仅不能排解满心的孤寂感伤,反而触景生情,留下“人比黄花瘦”的名句。“黄花”即“菊花”,用来形容思妇的憔悴愁苦之姿,“瘦”字加深了相思之苦。生長在帘卷西风之秋的菊花,成了词人愁苦感伤情感的象征。

花中君子——菊花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菊花以独立悠然的姿态在秋日绽放,成为隐逸淡泊的代表,流芳千古;以傲霜挺立的姿态在寒秋独放,成为坚贞高洁的力量,催人奋进;以憔悴凋落的姿态归尘化土,成为愁苦忧思的寄托,倾诉衷肠。如今,那一朵朵盛放的菊花在古典诗词中毅然挺立,散发出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群文链接] [品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七》、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感受菊花意象在古诗词中的独特韵味。]

(作者单位: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采菊东篱淡泊
李久香
胡新科
淡泊,在风骨之内
深秋
菊与星
甘于淡泊,勇于自强
偶感
淡泊才能明志
世间每一朵菊花,都有东篱的香气
何不采菊东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