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劳动教育评价建构及实施
2023-10-08○陆敏王静
○陆 敏 王 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应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重要方面,而劳动教育评价是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 年版)》)的出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教育评价迎来新变革。
一、新型劳动教育评价的内涵
《课标(2022 年版)》指出要注重综合评价,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说明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上都应做细致、科学的设计。
1.全程式评价。
为每名学生私人订制,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自主成长的激励作用。评价应根据每个学生参与劳动的情况,让每一名学生均得到全程式的跟踪、全方位的激励,令其拥有主动参与劳动的原动力。
2.可视化评价。
它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是动态生长的。学生的劳动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就犹如一棵树,从发芽,抽枝,长高,长出一片片树叶,再到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这是一个过程。我们采用云平台电子记录的形式,不仅将学生阶段内的劳动表现以动态形式记录下来,给予学生更及时的反馈,也为学期末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评价提供了更全面的依据。力求体现学生在某个阶段中所取得的进步和变化。
3.增值性评价。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据库将统计低中高年段学生应具备的劳动素养。每个年龄段在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方面的指标都录入智能分析平台,并对同一学生6 年的劳动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持续跟踪及反馈。以生为本,从重视学生劳动成绩转向重视学生劳动态度的培养,从重视劳动结果转向注重劳动过程。增值不仅包括学生思维、记忆、想象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包括实践操作等动作技能方面的进步和精神的培养。
二、新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课标(2022 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我们基于这四个维度设计劳动教育的内容。
1.评价内容设计。
我们对劳动教育云平台进行了构建,在研发中重在体现对话性、互动性、游戏化、场景再现等要素。初步确定四个重点建设维度: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精神。
围绕四个维度,云平台设立四个板块:“我的家务劳动”“我的小岗位”“我的社区服务”“我的创意劳动”。学生各有一棵象征劳动素养发展的“小树苗”。学生如果完成了相应的劳动任务,就会获得“阳光卡”“雨露卡”“土壤卡”“肥料卡”,这些卡上都有相应的积分,通过扫码可以“浇灌”自己的“小树苗”。四类卡分别对应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四个维度的评价。
(1)“我的家务劳动”: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合力,需要在不同的场域、不同的主体间营造学生劳动教育的场景与情境。家庭是一个最全景式的劳动场域,是学生劳动教育最好的启蒙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给低中高年段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家务劳动,带领学生进行以家庭为主阵地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2)“我的小岗位”:与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相融合,建设班级(学校)劳动基地。学生在班级纷纷认领自己的“班级责任田”,人人有岗位,个个小当家。
“班级岗位”通过提前学习相关劳动知识、技能、工具等,挂牌上岗,提升小小岗位责任意识,培养合作劳动能力,共同维护班级的美化学习环境。每个年级有不同的岗位训练要点。如低年级着重“收纳小达人”“光盘小达人”等个人自理岗位训练等班级岗位训练,中高年级侧重“文明小天使”、“天天比成员”等校园岗位训练。
(3)“我的社区服务”:这个内容的评价主要指向劳动精神的测评。劳动精神包括劳动奉献、劳动品质以及通过劳动获得幸福的感受。学生开展的活动主要在节假日和周末,可以以家庭为单位,也可以以小队为单位去社区进行志愿服务。
(4)“我的创意劳动”: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创新精神。我们将劳动课程与各学科有机融合,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活动挂钩,结合语文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综合实践课、科学课等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劳动兴趣、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
2.评价模型建设。
(1)数据收集及分析。成立专项研究小组,根据学生上传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分类处理,同时将相关数据进行关联,评估学生劳动素养形成的过程及结果,对学生一定阶段内的成长过程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身体的发展规律,设计不同年龄阶段的劳动任务,依据打卡情况,自动完成统计。例如在“我的家务劳动”这个项目中,一名一年级学生坚持完成整理书包一个月,这项劳动任务在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四个维度均达标后,系统会自动解锁下一个劳动任务叠被子。
(2)界面设计和运用。为了使学生、家长、教师更加便捷得使用劳动教育评价系统,我们选用具有适应性强、使用方便的云平台系统。每名教师、学生都有一个登录账号,可以在手机、电脑、IPAD 多种媒介终端进行登录使用。
(3)智能平台的智慧评估。通过智能化收集,多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劳动能力和不同劳动的特质进行分析,由云平台自动生成适合个人的劳动任务。通过预测分析等技术对学生的劳动表现、未来发展等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形成学生独有的、动态的、直观的宝贵成长资源。
3.评价方式的多元选择。
(1)卡片扫码。为了实现多元主体评价,我们设计了“阳光”“雨露”“土壤”“肥料”的积分卡。设计的分值有2 分的和10 分的。每个学期拟制出劳动素养在四个维度的考核内容和在家庭、班级、社区的考核分值。然后把一定分值的积分卡发给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例如,低年级学生第一个月选择的家务劳动是叠被子,可以每天把叠被子的视频拍摄进行上传,坚持三天,家长就可以发给学生一张2 积分的“土壤卡”,坚持一周可以得到两张2 积分的“土壤卡”,坚持一个月可以给一张10 积分的“土壤卡”。“土壤卡”对应的评价指标是劳动习惯。同时,如果这个同学被子叠得整齐,还能获得“雨露卡”,对应的是劳动能力。
(2)笑脸互评。除了积分卡,劳动评价系统还设立了点击笑脸的评价方式。笑脸评分主要由教师和同伴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劳动情况进行评价。如以织布机为研究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在探索织布机的过程中,老师提前设计好劳动素养四个维度的评价标准,由小组中互评和教师评定两种方式给学生进行笑脸评定。这样的创意项目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态度、积极的劳动情感、丰富的劳动知识,促进创新的劳动思维。
(3)可视记录。评价系统上还开发专门板块用来记录学生学期内发生在他劳动时记忆深刻的事,数量不限,但一定是给学生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有开心的,甚至可以有悲伤的。我们认为,每个学生的记忆和体验都是独特的。如果把他劳动时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将是学生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记录跟着奶奶包饺子的照片或视频将是学生祖孙情的美好回忆;学校里,认真擦黑板的美丽身影被上传,所有人都可以点赞、评价,将会成为对他劳动的认可和鼓励。
(4)留言互动。劳动评价系统除了有数据化的积分、笑脸评价,还有开放性的留言互动。让评价从“检测站”转型为“加油站”。在每个劳动任务上传之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留言相互进行评价,谈谈自己的劳动感受,分享劳动中的小窍门,提炼劳动中的经验。留言功能实现了学生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被评价主体这一身份的互换,它强调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主体的交互活动。
利用互联网进行评价是一种开展教育的全新尝试。未来必定是一个网络时代,我们利用劳动教育评价系统和互联网的优势相结合,使得原本单向且单一的评价转变成个性化的互动性评价,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评价生态系统。通过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声音、图像等直观、生动的画面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我们称这样的评价也叫做“看得见”的评价。
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学生就像树一样,尽量生长,不断得到养成与深化,个性与能力不断得到展示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品性不断得以实现和积极变化。劳动教育云平台评价体系,正是在《课标(2022 年版)》的指引下,结合学生劳动能力、劳动需要的发展而建立的“贯穿全程”“多个角度”“看得见”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