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08张文彬刘子赢王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专业课立德思政

张文彬 刘子赢 王刚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发挥作用有限,无法贯彻育人的本质。目前,“思政课程”应当向“课程思政”这一领域转化、延伸[1]。而且,实践证明相比于传统授课形式,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则更有利于促进课程思政、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2]。为提高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感,将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在临床医学“外科学总论”的教学课堂上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医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地实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内涵式教育目标。

1 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设的一门课,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又分为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前者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后者则包括了综合通识课和专业课。而大量实践证明,对于高校开展的思政课,往往学生学分不低,但发挥的作用却非常有限[3]。因此,把握课程思政的实质内涵,更多地优化隐性思政就显得尤为重要,即将传统思政课的育人元素加以提取,再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实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4]。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个高校纷纷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相关学者分别探讨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5]。沈庆群等[4]认为,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从而将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结合,符合新时代创新教学理念,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可以为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培养全方位综合型医学人才打下基础。何红娟[6]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传统的思政课程更多是将思政教育工具化、知识化,但缺乏对生命成长和发展规律的重视,容易使教育变成一项纯粹传授理论知识的任务。因此,教育者更应该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整合各学科资源,让所有学科课程共同担起思政育人的责任[7]。此外部分学者认为,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进行本科生思政教育,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将专业课堂渠道功能最大化,扭转当代专业课教学重视技能轻视德行培养的现状,有着其他教育模式无法替代的优势[8]。学者们一致认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根本宗旨都是立德树人,核心都是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5]。二者的教育目的是统一的,但在课程特点、课程地位、教学模式上又有所不同,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延伸是促进实现三全育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同时,在各个领域,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对于这一举措,各领域的学生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尚不能具体地理解课程思政的深层内涵,但这并不影响其对课程思政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可[9]。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国情,77%的学生表示,以大学英语这门课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加深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10]。在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中,加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也普遍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一项对于工科学生思政教育所发挥的作用的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课程思政很重要,其中,约71%的学生认为,在专业课中引入“课程思政”有助于专业课的理解[9]。而在外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显著提高了医学生考试成绩、满意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且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11]。此外,课程思政不仅在高等教育中凸显出明显的作用,而且在体育类等综合能力类教学中,课程思政也体现了其重要价值。如在一项对思政化教育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思政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价值观,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素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12]。可见,课程思政在各领域的实施结果,为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2 更新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中

外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核心基础课程,着眼于培育德才兼备的专业外科医生,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思政不应局限于教学环节,而应以外科学的课程特点为背景,不能直接分割课堂时间以实施思政教育,而应借助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个载体,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比如,解剖学是外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具体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具有专有名词多、学习难度高等特点,而解剖学中又包含重要的课程思政的思想。比如,在讲完骨和骨的连接时,教师可以补充一句,每一块骨都发挥独立的作用,而其相互连接、相互合作才可使人体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从而潜移默化地暗示学生,医务工作者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治病救人、医病医心的根本任务,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再比如,讲到一个动作需要多个肌肉共同收缩来完成,可结合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众志成城的医护人员与群众的配合,国家与基层间的高效协作等合作案例,来渗透团结协作的人文精神。再比如,讲外科学的各个诊治原则时,可穿插讲解各种手术方式,治疗理念等的发展历史,可插入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来借此渗透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和为医学进步的献身精神[1]。此外,课程思政也不应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时间和地点,而应依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模式加入思政教育,甚至可延伸至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过程中[5]。让学生不仅掌握扎实地外科学基础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更要把思政教育贯穿育人始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理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如讲授“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这一章节时,结合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工作内容及心肺脑复苏的相关专业知识特点,强调重视医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抚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做好患者病史隐私的保护工作,以及如何向患者家属全面地说明可行的治疗方案等,使学生既能清晰地掌握重症监测与复苏的知识和心肺脑复苏等技能操作,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认同感。这个教学环节主要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和“敬业”两点。保护患者隐私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弘扬医德医风的基础,是医疗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体现的是“诚信”的价值观;而抚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并给予危重患者生命支持,是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体现的是“敬业”价值观[13]。

3 创新授课形式,翻转课堂融入思政元素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可将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到“外科学”教学中,进一步实现增强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将专业知识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与根本任务,从而培养出技术精湛、品格优良的有温度的医学生[14]。

3.1 课前准备

制定教学方案,授课教师提前进行理论学习,文献查阅和交流研讨等,同时也可以利用问卷星等资源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背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翻转课堂的兴趣情况,并收集相关章节的思政教育元素资源。利用获得的信息,充分做到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教学方案,实现个性化教学,针对性教学等,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如QQ 群、微信群、钉钉、腾讯会议、雨课堂、学习通等,让教师与学生更为充分、及时地交流,让教师能及时地接收学生的反馈,让学生能及时地接收教师的指导,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度,并为学生进行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的培训。将学生按学号分组,每组6 名,并为每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多组并行,共同解决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专业课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研究表明,分组教学有利于学生与教师更充分地接触,在一项医学专业课分组教学实践研究中[15],多数学生教师提前把学习资源和思政元素资源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包括辅助教学视频、参考文献、相关临床案例、重难点及执业医师考点等,学生须在上课前查阅相关文献,预习课堂内容,并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交流,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认知框架,并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如此有利于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建立初步认知框架,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而且多媒体的利用能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前预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加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

3.2 课中互动

课堂上,教师以课前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及思政资源切入,快速梳理知识大纲,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增进教学情境的真实感,融入思政要素以讲解重难点。然后,教师将剩余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抢答、辩论、师生间互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16]。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大纲和思政内容进行总结,选取学生发表感想,并可以用测试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17]。以外科学总论中“创伤”章节教学为例,课前一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创伤分类、诊断、创口的判断、清创术、创伤的急救和治疗等知识点及相关思政资源,并在群内加以讨论。课堂中,教师汇集学生在线上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并集中进行解答,过程中可以融入临床真实案例分析以及思政元素。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时间就是生命”的临床思维意识和“关注创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及时安慰患者及家属”的爱伤意识,治疗危重症患者“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以及与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的注意事项等,从而实现从知识和品德两方面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

此外,课堂互动要注意抓学生的参与度。研究表明,部分高校在开展翻转课堂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不能及时地调动学生参与[16]。针对此类问题,可采取“课堂小活动”“课堂小游戏”等丰富的形式使10~12 名学生为一组,充分地参与小组内活动,合作提出、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会课程思政传递的内涵。

3.3 课后总结

课后,教师可在网络平台,如问卷星、问卷网等发起章节测试题或问卷调查,以及让学生汇报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对当日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提出前沿问题,供学生讨论、交流。此外,教师可收集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总结、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这一部分同样非常重要,良好的反馈机制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所渗透的课程思政内容掌握情况。章节测试题为闭合性内容,学习心得为开放性内容,二者结合可更为全面地让教师掌握学生内心动向。心得体会的总结可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种新兴的教学工具,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的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纷纷进入了教育者们的视野,如微课、慕课、雨课堂、智慧树、微信平台等。近期较为受欢迎的有清华大学等开发的雨课堂、超星公司开发的学习通软件和中国大学慕课等,这些线上教学平台往往具有功能多样化、用户友好、操作容易上手、对教育者来说特别实用等特点。它们使本科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固定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利于达到“润物无声”的碎片化教学目的[18]。各种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多元化、多感官的教学模式,使课程思政更容易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章节、每一个知识点中,更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于如何把各种教学工具所具有的功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到教学中,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传递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此外,线上教学工具的兴起时间不长,其功能开发、应用尚未成熟,如何将其应用于本科医学课堂思政中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2]。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课程中翻转课堂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新尝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高效教育要求的基础。教师能够通过多样化的线上教学工具、更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而去构思更精细的授课安排。此外,翻转课堂能极大程度地增加医学课堂中的探究性活动,这使学生思考更加自由,能针对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思政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对课程思政的领悟动机,从而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领会课程思政的深层内涵。通过利用翻转课堂和线上教学平台,有机地将医学人文、爱伤意识、健康中国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利用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病例分析以及习题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思政融入,努力打造知识与思政结合的高质量教学模式。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课程思政融入新兴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仍需不断探索,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学习平台,以及如何在新时代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专业课立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