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融合型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建构
2023-10-08范爱珍
范爱珍
“五育”融合是我国教育行业极为重要的教学思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五个方面,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音乐课程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责任,该课程也是开展“五育”融合型课堂的最佳载体和平台。对“五育”融合视域下融合型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建构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价值引导,提高道德修养
小学音乐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物情感及思想主题,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对音乐作品的价值理念进行深入讲解,借助听觉艺术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引领学生更好地发展。小学音乐课程的开展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更需要结合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每一首歌曲塑造的人物形象与表达的情感,利用音乐中的故事感染学生,使其在感受音乐美好的同时获得灵魂的净化,有利于学生道德意识的增强。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忆江南》一课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中为学生呈现一组江南水乡的风景图,询问学生的感受,顺势引入赞美江南风光的诗句。而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忆江南》的伴奏,引导学生配乐朗诵《忆江南》,让学生感受歌词之美。教师需对歌曲进行范唱,让学生探讨乐曲中旋律的组成,明确整首乐曲旋律由1、2、3、4、5五个音构成,这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调式。范唱结束后,教师需要指引学生进行齐唱,并引领学生配上舞蹈动作,以此带领学生深入感受江南音乐的柔美。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景物与风俗,并结合这些风景对歌曲进行创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势必会流露出高尚的道德情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德育进行完美融合,依靠听觉艺术,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德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技巧讲解,挖掘学习潜能
乐理知识与音乐技巧的讲解也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乐曲创作的社会背景及相应的乐理知识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但将其与智育画上等号,则又过于狭隘。促进学生“智”的发展不仅仅是观察学生掌握了多少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课程的开展是否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意识,是否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策略进行音乐技巧的讲解,推动学生心智的更好发展。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京调》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将课堂变为戏台,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讲解京剧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功夫。而后为学生播放乐曲,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思考整首乐曲具有怎样的情绪,是采用何种主要乐器进行演奏的?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为学生分别播放《京调》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让学生感受两部分之中节奏与情绪的不同之处,并让学生尝试找出两部分的节拍。当学生全部回答正确后,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使其对全曲进行完整的欣赏,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图形将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进行音乐顺序排序,找到乐曲的整体结构。根据小组合作,大部分学生都可清晰知道整首乐曲的结构应分为引子、A、B、A、B、A、尾声。
音乐技巧与乐理知识的讲解是小学音乐课堂实现智育功效的关键形式,小学生对纯粹的知识灌输较为反感,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内心深处的认知规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完美实现多元智能化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乐曲欣赏,培养审美能力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音乐课程是美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生活情操与审美趣味。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深入赏析,帮助学生深入感知音乐的内在美感,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读唐诗》一课时,教师可将《春江花月夜》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古诗中诗画相融的文化魅力。同时,教师应结合歌词内容展开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询问学生:在《读唐诗》中你都读到了哪些古诗呢?你可以联想到哪些意象呢?通过简单的问答教学,在学生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真实生动的画卷。最后,教师应为学生对乐曲中出现的八首古诗进行展示,并对乐曲进行范唱,而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演唱,体会“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的含义,体会我国思乡游子内心浓浓的哀愁及戍守边关的战士的雄心壮志。只有学生在对乐曲的鉴赏中发现古诗蕴含的美感,才会主动投入课堂活动,发出“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的感慨。
音乐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擅长对情感进行表达,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带领学生对乐曲进行深入赏析,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具有完美的人格,培养学生成为情感健全、具有良好同理心的人。
四、创新实践,劳体携手前行
音乐与劳动和体育之间也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劳体可以强健学生体魄,音乐可以放松学生心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生理、心理上的疲惫感,保障其身心健康。将小学音乐与劳体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深刻地认知劳动和体育的意义,主动参与劳动和体育活动,还可以锻炼其肢体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七色光之歌》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体态律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对乐曲内容、乐曲节奏进行深刻认知,确保学生体与脑之间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小学生年幼,活泼好动,教师可向学生示范几组基本舞蹈动作,如点点头、拉拉手、转圈圈、身体摆动等,让学生进行模仿,注意手和脚的摆放姿势,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而后,教师可向学生分发沙锤、三角铁等演奏工具,带领学生在身体律动的过程中跟随乐曲的节奏对其进行伴奏。如若在伴奏及身体律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较弱,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充分锻炼学生视觉、听觉的协调联动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创新类实践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意识,强健学生体魄,保证其肢体的协调性,还可以提高学生肢体语言的表现力,促使学生真正体会音乐课程的魅力。
总之,“五育”是如今教育领域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完美呈现,对学生综合全面成长具有关键功效。在“五育”融合视域下打造融合型小学音乐课堂可以有效实现音乐课程的育人功效,促使音乐教育向有机化、整体化方向发展,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此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掌握音乐知识,还可以对其他课程进行更好的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学生情操,细腻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