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角度下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意义、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2023-10-08周经龙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8期
关键词:经办社会保险劳动者

周经龙

一、前言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险政策和措施体系。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具有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公平的功能。从经济角度来看,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经济风险,增强社会信心,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社会福利。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合现状,总结社会保险制度在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切实维护好每一位参保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意义

(一)社会保障的需要

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旨在改善人民福利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该制度包括五大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1]。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多重意义。

1.提高劳动力参与度和生产效率

通过提供各种社会保险福利,可以鼓励更多人参与劳动市场并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促进收入再分配和消费支出

社会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福利来促进收入再分配,从而促进消费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3.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和风险

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分摊一部分用工成本和风险,降低企业的负担,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4.维护社会稳定和纠正不平等现象

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减少社会不公现象,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社会保险制度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要求,我国在2020 年便基本上实现了全民参保。基于更高层次的角度分析,社会保障的本质其实是居民收入再分配的过程[1]。具体体现在,缴纳社会保险金额高、缴纳时间越长的参保者,获得收益越高,充分展现了投资收益与付出收获二者的关系;相反,对那些低收入群体而言,地方政府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从而保证该部分人群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可以获得一定的养老金与医疗待遇。通过这一福利性的保障措施,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平。

(二)劳动者权益需要

现阶段,劳动者的工资待遇跟其工作量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当劳动者付出的劳动越多,便意味着能够获得更高的成果,享受到更高的待遇。但是对每一位劳动者而言,在其工作过程中,难免在生育、年迈、生病等特殊情况下无法参与到劳动中,此时便无法获得相应的成果。此时如果生活无法得以保障,将致使劳动者生活质量下降[2]。

社会保险作为向劳动者提供保障的制度,可以在劳动者遭遇意外、疾病等风险时提供经济支持和保障。通过参加社会保险,劳动者可以在退休后获得养老金,可以在生病时享受医疗保障,可以在失业时获得失业救济,还可以在工伤、生育等情况下获得相应的保障。因此,劳动者需要靠参保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没有社会保险制度,劳动者在遭遇风险时可能无法得到及时的经济支持和保障,导致其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三)降低经济组织的运营风险

经济组织属于用人单位,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由此便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用人的风险。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有助于减少经济组织在管理运营中的各类风险,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摊成本和风险

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分摊员工的医疗、养老、生育等成本,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此外,社会保险还可以为员工提供失业救济和工伤保障,减轻企业因员工意外受伤或临时性失业而造成的负担。

2.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通过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员工能够获得更多的福利保障,从而感到受到企业的关爱和尊重,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3.减少员工流失率和招聘难度

社会保险制度可以提高员工的生活保障和安全感,从而减少员工的流失率,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

因此,打造合理的社会保险制度,可以明显地减少这些情况的产生,给予需要保障的劳动者对应的补偿,从而减轻劳动者在经济方面的压力,而且还能够为人员的优化配置创造良好的氛围。即通过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员工和企业都能够从中获益,并降低运营风险,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3]。

三、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用人单位采用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人事代理、劳动合同制、人才派遣等多种形式并存[4]。通常情况下,经济组织的人事处主要承担着为代理制人员与合同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同时对社会保险进行管理的任务。不同的人员缴纳的保险类型以及所占比例不同,代理制人员缴纳的保险类型为工伤保险与失业保险,合同制职工所需缴纳的社会保险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险、工伤险以及失业险。在关于社会保险缴纳费用的支付方式方面,是由经济组织所在地区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委托经济组织的开户银行每月完成代扣。

(二)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经济组织加快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积极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已变得迫在眉睫。然而,社会保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业务管理者扮演着社会保险信息传递者、社会保险相关事项执行者、管理系统协调组以及宣传者等重要角色[5]。因此,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对于社会保险的管理效率与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作为社会保险信息传递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社会保险制度复杂而繁琐,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多个方面。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应了解各项保险制度的政策法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准确地向参保人员传递信息,解答政府机构或经济组织的疑问,并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但部分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受限于个人的工作经验、能力等,对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不足,尤其是需要处理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情况时,对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作人员自身的经验不足或者能力欠缺,可能导致无法有效处理社会保险咨询和指导业务的问题。

2.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有待完善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新的保险项目和政策不断出台,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这些保险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确保保险金的准确计算和及时发放。社会保险管理还需要对参保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核和认定,以及处理保险理赔和纠纷等事务。这些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然而,部分用人单位在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对不同部门职能划分的过于刻板,存在明显的分工复杂现象。财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费用的核算和缴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参保人员的登记和管理,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保险资料的归档和存储。这种分工虽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导致了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信息孤岛和责任推诿等情况。特别是当社会保险管理出现问题时,不同部门往往互相推卸责任,导致问题难以解决和责任难以追究。

3.社会保险信息化水平偏低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不管是劳动合同制职工还是非事业编制的合同职工,均存在较强的流动性。因此,经济组织及时做好社会保险的停保、续保等工作,及时对内部的在职员工及离职员工的参保状态进行更新,另外,还需要及时更新参保的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包含户口类型与户口所在地等等。但是经济组织当前关于参保职工的数据管理还未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再加上缺乏有效维护数据的手段,以至于职工的参保数据不能及时得以更新,而且数据存在多份拷贝的情形,容易形成数据重复,导致数据分析不灵活,难以为经济组织的社会保险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策略

(一)强化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专业素质

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化管理和提升管理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能够为劳动者提供保障,增强政府机构或经济组织的公信力,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监督机制应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防止滥用和浪费。法律法规体系应明确社会保险制度的各项规定和程序,为管理经办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同时,提升管理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经办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并能够准确解读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此,经济组织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考核,以提高经办人员的专业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政策解读、风险评估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等软技能的培养。此外,经办人员还应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政府机构或经济组织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能够真正关心和了解劳动者的需求,并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同时,政府机构或经济组织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最后,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不仅有利于经济组织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规范化管理和提升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社会保险制度能够更加高效地发挥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之,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化管理和提升管理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经办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险制度在经济组织和整个社会中的作用,为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社会保险管理流程

社会保险作为一项广泛涉及大众福祉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严谨的政策标准。为了确保社会保险的有效管理,经济组织需要遵循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与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保障制度与规章。社会保险工作的业务流程十分繁琐,离不开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因此,经济组织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涉及的不同部门的职责进行细化,以确保每一个业务环节的规范操作,从而全面提升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水平。在具体的监管实施上,需要采取多种监管手段,如检查、审计、评估等,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有效性。例如,在开展社会保险审计时,审计对象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进行社会保险审计工作时,首先需要确定具体的审计对象,其次是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目的,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和步骤。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需要考虑审计范围、审计期限、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等因素。然后,进行审计实施,包括收集、整理、分析、核对等工作。最后,编制审计报告并进行反馈。审计报告是社会保险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是对审计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在编制审计报告时,需要按照审计标准、审计程序和审计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审计结果的反馈是指将审计报告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审计对象和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因此,为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有效性,社会保险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为此,需要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和流程,确保经济组织在管理社会保险时遵循相关政策与规定,并制定科学的保障制度与规章。同时,采取多种监管手段,如检查、审计、评估等,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水平,确保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大投入,实现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

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社会保险管理的效率,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系统的统一存储与管理功能可以确保社会保险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些数据包括个人信息、缴费记录、医疗保险报销数据等。准确的数据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帮助政府机构或经济组织制定更精准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其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批量导入与导出功能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速度。大量的社会保险数据需要及时导入系统,并能够方便地导出为各种格式的报表和文件。这种高效性可以满足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需求,为经济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自动校验和报表生成功能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自动校验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录入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报表,为决策者提供直观、全面的数据分析结果,帮助政府机构或经济组织更好地了解社会保险情况,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推广过程中,引入社会保险智能卡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社会保险智能卡可以存储被保险人的个人信息和社会保险记录,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便利性和高效性。这样的智能卡推广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和可信的保障。为确保社会保险数据的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应采取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措施。这包括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可以访问和使用社会保险数据,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障社会保险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作为广大劳动者延期报酬的重要形式,实现社会保险的规范化管理,跟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通过调查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管理现状,总结出部分经济组织在社会保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有待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故可以采取提高强化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员专业素质、实现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等举措,提升社会保险管理的水平,促进社会保险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将社会保险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经办社会保险劳动者
劳动者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社会保险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