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2023-10-08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准则会计核算

华 炯

一、前言

2017 年财政部发布新政府会计制度,确立了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这是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一次重大创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提出的财务预算管理要求,为强化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管理力度,防止资金浪费,提供制度上的指引和保障。同时,核算管理范围的扩大,财务环境复杂性的不断提升,也要求会计人员转变工作职能,以完善的财务信息为事业单位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强化会计核算职能

基层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当地财政拨款,虽然在内部运行模式上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但部分财务人员采取传统工作模式,面对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容易出现工作效率低、财务预算和核算数据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而立足新时代,面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问题,我国提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基于财务会计等会计内容,构建全新的会计制度体系,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为主导,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革新。分析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产生的变化,在核算内容方面,增加对收入与费用的核算、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减值核算。通过更为精准的核算,对单位负债进行预估,使会计核算数据更为准确地反映单位的资产情况,为事业单位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上的参考。会计准则产生的变化,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财务处理更为复杂。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人员主动解读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内容和要求,根据具体的变化,采用全新的预算管理手段,完成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类数据的精准核算,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得到精准的反映[1]。同时,主动转变自身的职能,从以往单纯的会计记账工作中脱离出来,以完整的财务信息反映单位负债情况。并采用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单位资产或负债进行管控,使财会工作的管理职能全面发挥,实现会计管理到管理会计的职能转变。

(二)提出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提出“双体系、双基础、双目标”核算模式,并提出“5+3”会计要素,借助全新的改革契机,不断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核算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其中,双体系主要是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互衔接,发挥二者叠加的功能,完成对各类财务数据的精准核算。双基础是指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围绕两个基础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双目标是指会计核算工作应树立两个新的工作目标,即清楚地反映预算执行信息和保障各类财务数据的精准有效。而“5+3”会计要素中“5”是和会计相关的5 个要素,“3”是指预算支出、预算收入、预算结余3 个预算基础。要求会计人员根据不同的分类科目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核算,将事业单位所有业务流程纳入财务核算中,兼顾财务和会计核算。在平行记账的工作模式下,使产生的核算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与收入,并利用预算收入支出表、变动表等,通过预算报表的附注,使预算结果更为细致,使会计内容的覆盖面积更为广阔,核算工作的整体效果不断提升[2]。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通过优化会计核算模式,规范事业单位数据内容,可依据各种工作指标分布到不同的工作环节中,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率不断提升,整体资金结构得到优化,为事业单位各类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管理服务,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全面革新。

(三)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信息技术开拓线上办公业务,不仅能够提升整体办公效率,还能加强预算管理准确性。事业单位通常会借鉴政府机关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改革中的实际做法,以此为标杆结合单位自身发展状况进行预算管理优化。在日常办公过程中,事业单位会积极挖掘现代化信息平台的优势与特点,勇于打破传统预算管理体系,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平台解决预算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与挑战。因此,事业单位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基础上,能够完全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加强,通过线上办公与智能辅助系统来推动政府会计准则的落实与使用,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创新优化提供基础条件。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有约束性与规范性,所以将其融入现代化信息平台中,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核算内容的准确性,优化整体预算效率。同时,还能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预算管理机制调整,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开发出“7+1”的管理模式,即7 张预算报表,1 张附注报表,能够尽可能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数据进行整合应用,简化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预算管理系统创新的关键点,只有将其与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全方位结合,开发出全新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以智能化、网络化模式搭建数据库,才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现状分析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会计预算管理范围、管理模式、管理人员职能范围进行具体的描述,对预算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目前事业单位执行情况来看,仍存在着创新的制约性,使整体预算管理水平提升速度过慢。究其原因,一是事业单位管理层对政府会计准则了解不深入,管理工作缺少宏观政策的指导。事业单位无法了解预算管理的新要求,不能提升预算管理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又很容易使预算管理陷入单纯的数据计算中,使预算管理呈现出片面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影响预算结果的准确度。加之事业单位每年预算编制时间较短,结合具体的预算执行情况展开的预算目标的制定,不能经过科学地论证,很多编制的上报还存在形式化严重的问题,造成财会人员不能立足全局完成预算管理和规划,不断加大预算管理目标和执行效果之间的差距。二是缺少预算控制,造成预算执行较为随意。事业单位很多管理人员在执行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将关注重点落实到预算执行率上,而忽视对预算使用的规划,很多部门出现预算失控的现象。部分管理行为缺少监控,使事业单位整体难以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容易造成资金流失,为事业单位的运行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三是预算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管理人员自我提升的意识较低。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转变会计管理职能,要求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结合具体的发展目标,通过自我提升,完成对自身职能的转变,以及岗位价值的全面提升。但是,受到传统工作理念的影响,很多预算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较为畏首畏尾的现象,不能根据新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使预算管理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需求,阻碍预算管理工作的持续进步[3]。四是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预算效果大打折扣。很多事业单位缺少全过程的预算监督,使管理者不能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反复出现,不能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事业单位内部整体约束力降低,预算工作人员注重预算指标,很少考虑预算执行的合理性,造成事业单位年底出现资金管理失控的问题,影响预算执行的质量。

四、根据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

(一)结合实际科学安排预算管理工作,推进预算管理规范化开展

紧密结合事业单位发展实际,围绕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科学安排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推进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不断提升预算制定、管理与审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一是适当借鉴政府机关在会计准则改革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在日常办公中加大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开发与利用程度。积极借助计算机与大数据技术手段,加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改革力度,解决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和风险挑战。通过结合预算管理工作内容与要求,建立专门的数据库,整合多方资源为本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2]。二是开发专门的预算管理系统。将该系统与各部门后台系统相对接,能够有效增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助推预算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进一步打造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要严格按照每个预算项目的顺序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深入分析、了解项目全面信息,包括预算管理中每个部门的具体需求与项目实施情况,保证信息准确、科学,才能确保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然后,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将事业单位资金平衡问题纳入预算管理工作体系中,实施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避免预算管理受其他项目开支影响,导致预算信息缺乏真实性与准确性。四是加大预算监管执行力度。采用多级监管机制,实施多部门联动,全面监督、管控预算管理工作,并制定严格的惩处机制,针对随意执行、预算不足、重视不足或年末突击花费的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五是注重预算管理的安全性。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培养,最大限度降低信息泄露、盗取等情况发生。应构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系统保驾护航,全面提高线上预算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的条令与法律法规,确保预算数据内容客观性与准确性。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推进预算管理模式创新

为更好地适应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应积极优化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深化新旧制度衔接,明确预算核算权责,创新预算会计日常工作模式,转变预算管理策略,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高质量、高效化开展提供重要保障。第一,坚持以“平行记账”为核心,重视推进新旧制度衔接,明确新旧制度预算管理差异。围绕“5+3”要素展开深入分析,找出事业单位现行预算管理方法在预算收入、支出、结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同时,根据预算管理业务流程调整工作模式,重点对预算财务审核、收入支出、结转结余变动以及财政预算拨款等业务加强审核、监督与管控。制定严格审核机制,利用审核机制约束预算财务人员行为,促进高效廉洁的财政预算人才队伍建设。第二,明确预算核算权责,保证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4]。为有效规避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行政风气问题,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制定明确的权责划分机制,合理分配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各自应承担的权责。并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因个人疏忽导致预算管理不准确,或影响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应按照法律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公开处分结果,起到警醒、示范和约束作用,保证预算人员能够时刻约束自身行为,规范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第三,以款项是否以实际发生为计量标准,明确提出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所发生的一切预算款项流动,均由本期预算管理事务承担,辅以权责发生制、预算收付实现制,为保障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四,创新预算会计日常工作模式。为切实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应重点把握信息时代发展机遇,积极引进全新的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工作方案,引导工作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算核算、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核,借助信息技术增强预算管理效果。第五,创新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职能作用。紧密结合预算管理工作内容、特点及发展目标,从全局把握,理性认识预算管理。然后,将预算管理改革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要求各部门需积极配合,提出科学、有效的意见及建议,为整改预算管理工作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需结合事业单位制度、资源与组织优势,制定多方联动机制,妥善处理好预算管理改革中遇到的部门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利益冲突问题,做好长期规划,努力创建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

(三)多措并举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预算工作效率

预算管理人员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信息意识、大数据思维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水平的高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管理工作效果,决定着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作用。为此,事业单位管理层应高度重视预算人员在自身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制定长效化的人员培训机制。重视加强对在职预算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并通过引进优秀财会人才,壮大预算管理工作队伍,为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一方面,为保证预算人员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的财务要求与政策变化,应加强对政府会计准则的学习,及时把握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的新政策、新要求。适应全新预算会计与财务预算适度分离机制,搭建彼此相互衔接、相互独立的新型会计核算体系。要求财务人员在任务交接时要保持连贯性,增强其配合程度,进而才能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同时,定期组织开展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制度学习和理论传授,通过培训不断提高预算人员专业技能,增强其对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全新预算管理模式的全面把握。另一方面,为有效解决大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人员老龄化、工作能力与继续教育意识相对薄弱等问题,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专业研讨会,针对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落实进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技术漏洞以及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增强财务人员对此方面的重视与正确认知[5]。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严格把控人才引进关。要求应聘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财务预算知识与技术,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计算机应用及大数据思维,从源头上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化、应用型预算团队,更好地服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工作。同时,建立一套长效人员培训机制,对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财会人员给予重用,确保预算管理改革的全面落实。事业单位应拓展财会人员的业务范围,从根本上改变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形式,构建新型预算会计工作体系,确保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时的连贯性与时效性。还应加大财务人员的技能学习力度,提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推动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管理工作全面革新,积极推动会计核算工作高质量的落实。全新的改革工作为事业单位提供发展动能的同时,会计职能范围的扩大,财务处理复杂程度的提升,也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带来转型发展的新挑战。事业单位面对新的要求,展开会计核算创新探索,并在预算管理方式上作出改变。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缺少内部监控,预算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足,造成预算工作人员注重预算指标,缺少对预算执行的监控,造成预算执行的质量难以提升。对此,需要事业单位深入了解新政府会计准则改革要求,不断完善会计审核和管理体制,利用全新的技术提升管理效能,使事业单位总体财会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同时,结合整个行业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会计核算职能的转变,为事业单位良性发展提供精准核算数据,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持续性提升。

猜你喜欢

新政府会计准则会计核算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
浅析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