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浅析
2023-10-08谢文嘉
谢文嘉
一、前言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内部控制由“部分控制”向“全面控制”转变。企业不能只关注经济利益的实现,忽略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识别各个运行环节的主要风险,制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责任落实并得以执行。
二、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控制目标的过程,需要所有层级的所有员工参与实施。内部控制涉及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控制环境是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氛围会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其主要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及企业文化等。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如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等。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评估系统对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识别分析结果采取风险承受、风险规避、风险分担、风险降低等风险应对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提升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内部监督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企业通过设立监管机构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纠正,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违规行为甚至违法行为[1]。
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能够避免重大违规经营风险
日益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不断增强内部控制风险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企业发展,防止因意识不强、工作不力而导致的重大违规经营风险。
(二)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确保财务安全
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反舞弊机制等涉及企业财务安全的控制措施。这些控制措施的设计和运用,能够更好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资金财务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防控资金重大风险,确保企业财务安全。
(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中的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措施,能够促使企业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评价,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经营活动有序开展。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企业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更新调整发展策略,提升企业适应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2]。
四、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设计的有效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设计的有效性是运行有效性的前提,运行实施的过程又可以反馈设计的有效性程度。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发展,在国家内部控制规范的指导下,众多企业都制定了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本文选取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一)组织结构设计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在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的制度,科学的组织结构才能促使控制目标的实现。部分企业在设计组织结构时,未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布局,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制衡机制,职责权限不清晰,职责分工不明。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制衡机制会导致绝对权利产生的权利滥用,董事会和管理层缺乏约束和激励。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动下,产生破坏内部控制的动机,损害企业利益。职责权限不清晰容易造成权力过于集中或者几方争夺权力,权力与责任不匹配导致人浮于事,工作难以推进,缺乏监督容易滋生舞弊。职责分工不明会使得各项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员工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工作质量。组织各部门之间应分工合作,协调的分工合作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率。但部分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人员配备不足等原因,部门设置不完善,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职责权限交叉重复或管理“空白地带”的现象,还可能存在部分员工身兼数职,无人监管,内控失效等问题。如果企业组织结构不完善,再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会流于形式,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二)战略目标规划执行存在偏差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目标的选择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方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配合企业战略发展的步伐。部分企业在规划战略目标时,未运用战略发展眼光,对内外部环境分析评估不充分,或盲目照搬其他同行企业经验,导致战略目标不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所处的阶段,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效用,使企业遭受损失。还有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适合的战略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战略执行效果不达预期,企业发展方向偏离战略目标,又未及时对战略目标进行评估和调整,导致开始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再匹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也受到影响。
(三)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
部分企业忽视人力资源配置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减少内控岗位及人员配置,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或者形同虚设。还有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相关的岗位,但是岗位职责设置不合理,岗位权限不明确,造成内控工作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处理,且追责困难。一些岗位设置由于薪酬较低、激励机制不足,对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吸引力有限,后期如果缺乏对在岗人员的培训管理,会使得内控人员无法提高专业素质,工作能力欠缺,影响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内控制度难以起到最大的效用[3]。
(四)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是企业构建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幸福感与归属感,使员工产生奋发进取的正能量,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会使得员工没有归属感,工作没有热情,做事责任心不强。同时,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也对公司缺乏信任,导致企业招人难招,用人难管,留人难留[4]。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中重要的一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重大的影响。一个缺乏企业文化,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诚信的企业,无论设计得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无法有效实施。
(五)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作为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诸多信息用于经营管理和各项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会计系统控制必不可少。但是部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表现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工作能力不足;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会计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力度不强,监督机构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导致关键的财务内控措施难以实施,给企业带来巨大隐患。
(六)风险评估存在问题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面临的风险愈发多样化。尤其是近些年,我国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企业改革工作有序向前推进。个别行业的调控力度也在持续加大,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利润率不断走低。再加上个别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周期较长,有着较为严格的节点安排,回款速度相对较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常需要垫付资金,因此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也较大。与此同时,在我国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的影响之下,各行各业发展愈发规范,原有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成文规则以及可获得的利润空间,包括行业中的灰色地带都开始被相继肃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政策的实际变化情况,针对其经营发展模式进行不断调整,制定出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若是在整个过程中风险管理工作未能落实到位,则容易出现经营风险,进而导致各种财务问题。具体来说,风险评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机制,风险识别能力有所不足,面对目前已识别的风险无法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合理衡量,难以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企业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一)优化组织结构
一个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结构予以支持才能贯彻执行,否则再完善的制度无法落地实施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调整、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多方参与的制衡机制,明确职责权限,用科学有效的组织架构去支撑战略发展。在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设计上,董事会应当独立于经理层,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监控内部控制运行实施,对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结论;监事会独立于董事会,监督董事会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组织领导内部控制实施,对内部控制日常运行活动进行管理。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权责关系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组织结构中明确的权责关系,可以使内控责任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二)科学规划战略目标
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应充分运用战略发展眼光进行规划。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战略分析是战略制定的基础,目的是分析评价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战略制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经营环境等外部环境分析,还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等内部环境分析。根据战略分析的结果,企业再进行战略目标制定。除了制定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各部门都应设定战略目标,并设定可量化评价的关键指标目标值。同时,企业需提供与目标相匹配的资源,以促使目标责任人积极主动地实现战略目标。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监控战略实施的情况,评价战略执行的效果,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状况,修正战略举措,进行战略调整,以维持和增强企业的战略竞争力。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人才队伍梯队建设,综合人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因素,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培养有潜力的年轻人,储备人才资源,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要通过培训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还要促进人才创新精神、市场意识、敬业精神的培养。同时,人才的道德品质、人格品行等也是企业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培训机制、奖惩机制和选拔机制,通过岗位实习、轮换、企业内外部培训等学习方式,让每个员工都能得到学习机会,并定期对员工的岗位胜任情况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培训、换岗、辞退、留任、晋升等决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人才资源管理,企业对自身人才情况要有全面地掌握,盘活各类人才,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在存量人才中挑选具有潜力的进行重点培养。对核心人才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具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对企业缺乏的人才,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构建通畅的人才引进机制,保证与岗位匹配的人才快速顺利到岗。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石,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企业良好的环境氛围、精神氛围和制度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文化传播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关注员工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环境氛围的营造不仅包括优化办公场所,创造舒适的办公环境,还包括文化设施、员工生活设施的配置,宣传栏的布置等。精神氛围是指员工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状态,包括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人际关系、沟通交流方式,员工忠诚度、团队协作精神等。制度氛围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保证,制度氛围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对企业认同感强的员工能较好地适应制度氛围,并自觉维护制度氛围。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越高的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控制意识就越强,控制意识越强的企业,内控环境就越好,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五)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建设是前提,执行落实是保障。要建立、健全、不断完善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做好各项会计工作。定期进行考核评价,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确保财务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是关键所在。首先,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树立牢固的职业道德意识,熟悉会计法律法规,恪守职责,诚信为本。其次,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与财务工作相关的财会税收新政策、新制度、新规定。最后,还要提升与工作相关的其他技能,如系统操作、表格制作等。另外,会计人员增加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学习和了解,有利于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把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会计监督是重要保证。重视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建立会计监督体系,制定会计监督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作用,定期对企业各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
(六)优化风险评估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推进过程中,需要强化风险管理,提高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需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将其作为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工作中的重点组成要素。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将会对最终的内部控制效果带来直接影响。总的来说,在进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时,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一是合理运用风险识别技术,发现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可获利空间,同时精准识别资金安全、资金综合利用率等重点财务指标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二是强化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数据模型,利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有机结合办法,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谨慎评估,针对风险发生之后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带来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三是进行风险应对,建立健全与风险管理有关的专业团队,确定在风险管理工作上的具体措施,同时完善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以及重点流程。举例来说,对于企业发生的融资风险,虽然企业可以利用筹措外部资金的方式形成企业的财务杠杆,以获得高收益,但与此同时,也会引发和收益同等的经营风险。因此,出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考量,需要强化融资管理管控,将风险维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在融资风险管理工作上,可以通过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来进行控制。例如,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目标,谨慎评估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出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资产负债率。同时,集中控制负债率,将其维持在合理范围,从根源上规避企业有可能会发生的超负荷融资问题。
六、结语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我国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不仅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企业层面的控制,还包括资金、资产、采购、销售、工程、研发、合同、全面预算、财务报告、信息系统等业务层面的具体控制,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全面性。内部控制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无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多么完备,在实践中都会遇到诸多影响因素,因此,对内控控制的审计和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必不可少。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和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持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控控制执行力度,形成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