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硏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研究

2023-10-07牛霄菲陈亚丽王天银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创新能力

牛霄菲 陈亚丽 王天银

摘  要: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是否具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素质,也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创新,是否能够实现培养目标等问题。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某高校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调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学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本专业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及导师指导等内容,分析目前学校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有关问题,并对我国高校数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2-0115-05

一、调查背景

当今中国经济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也在高速发展,创新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并要求“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决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些报告催人奋进,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更强的创新能力。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创新建设的后备军,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大量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教育,必然要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肩负起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1-4]。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教育的社会作用,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必须加强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

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在国内外文献中有许多相关论述,但是多数是专家学者的意见,极少有学生的观点[5-8]。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有着丰富的学习经历和直观的感受,十分尊重并渴望成为创新型人才,对于影响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和对现阶段高校创新教育现状的体会颇深[9-11]。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本研究力图对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据此就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高校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提供现实参考,为制定有关的教育对策提供参考。

二、调查概况

(一)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寻求专家和教师意见后进行编写。调查研究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针对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展开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基本信息的调查;第二部分针对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的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自身主观评价、在校期间参与课题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等;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学校及本专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总体情况展开调查,包括重视程度、评价体系、教学方式和手段、课程设置以及导师指导等多方面内容。

(二)调查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从多角度出发,在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分别从个人、学校、学院、导师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問题和不足的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合理的改进方案和对策提供现实依据。

三、问卷分析

(一)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线上问卷星的方式进行,主要调查对象为在读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问卷有效填写人数总数为49人。其中,研一、研二的学生人数占比为77.55%,占据较大的比例,为本次调查问卷研究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提供了现实参考。此外,还有11名已毕业的本专业研究生进行问卷的填写,为之前学校及学院对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提供现实依据了数据参考。

调查对象中有65.31%的学生本硕专业是一致的,34.69%的学生本硕专业不一致。各个学校对于不同专业的培养方向不尽相同,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专业硕士就业。因此,针对本硕专业不一致的学生,学院及导师应加强对其专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分析

学术科研能力是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备技能之一,学术科研方面的创新能有效地反映研究生自身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在调查对象中,有40.82%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参与了1个课题,8.16%的学生参与了2 ~ 4个课题,这说明近半数的学生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辅助能力。51.02%的学生并没有参与任何课题,其中大部分是研一的学生,他们仅在学校学习了半年,仍专注于专业课的学习,并没有很多的机会参与到课题中。在这些参与了课题的学生中,有42.86%的学生是协助导师的工作,14.29%的学生是主研人员,8.16%的学生是组织者,而4.08%的学生仅是挂名参与,这说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相关资料的整理能力等,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本研究调查了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核心以上的高水平论文的数量,这一问题主要调查研究生自身的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情况,更能够反映学生学术科研的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其中,10.2%的研究生发表了1篇核心以上的文章,2.04%的学生发表了2 ~ 4篇高水平论文,87.76%的学生在校期间并未发表过高水平论文,这一数据表明在校研究生的科研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导师、学院以及学校的进一步培养。

(三)学校及本专业对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总体情况分析

针对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总体培养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将其设置为学校重视程度、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以及导师的指导等方面。学校对于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仅有10.2%的学生认为学校非常重视对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71.43%的学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12.2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知道学校是否重视,6.12%的学生则认为学校不太重视。在对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有42.86%的学生认为很满意,44.9%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12.24%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较为一般(见图1)。

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多项选择上,有63.27%的研究生认为专业课的内容缺少实践性,20.41%的研究生认为课程的结构和比例不当,22.45%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42.86%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局限性(见图2)。

从以上数据发现,目前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实践的诉求越发强烈。因此,对专业硕士的培养,应更加重视培养其职业发展的能力,而实践能力就是其中之一。有大量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局限性,这说明现行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渴望,学校还需要创新课程设置。例如以研究生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的SPSS统计应用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面对全学科的公共课程,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讲解的内容简单且进度较慢,对于别的学科甚至跨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接受过程却非常困难。因此,从创新角度出发,可以将这门课程改为更符合全体学生、符合未来工作性质的课程,比如PPT课件制作、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等。

对于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的研究生而言,导师是其创新能力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学生不仅需要提供学术科研方面的帮助,还需要提供教育实践创新方面的帮助。根据调查对于研究生导师的培养方面,79.59%的研究生希望导师能够提供具体研究方向的指导,85.71%的研究生希望导师能够提供具体研究方法的指导,53.06%的研究生希望导师能够提供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16.33%的研究生希望导师能够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四)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性分析

1. 论文发表数量与所在年级的相关性分析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体现之一便是学术科研的创新能力。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能够较好反映其学术科研的能力及水平,通过比较不同年级研究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的数量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学校以及学院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的转变。

通过列出调查问卷中第1题和第8题数据的交叉列联表(见表1),并假设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在年级和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相互独立,进行卡方检验。因为存在单元格内频数小于5,所以利用Fisher精确检验,得到p=0.012<0.05,即拒绝独立性假设,说明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在年级和其在校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具有相关联系。

数据显示,一年级研究生总共二十人参与填写表格,由于是新生刚入学,且第一学期的主要课程是公共课、专业课以及教法实践课,所以参与填表的二十人均无论文发表情况。对于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在校一年期间及第二学年实习期间共有5人发表了核心以上的高水平论文,这说明学校及学院对于科研创新方面较为重视,且研究生培养状况较为良好。在已毕业的学生中,有1名学生发表了核心以上的高水平论文2 ~ 4篇,总体上论文数量占了优势,但是人数上不及现阶段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

2. 重视程度与改革需求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问卷中第10题的主要调查目的是调查目前本学校对于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通过研究生填写的数据信息可以了解到目前学校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第18题关于调查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创新能力培养改革的主观诉求进行的相关性分析则是为了对学校未来的相关改革提供有效的改革方案与途径。

通过列出问卷中第10题和第18题相关数据的交叉列联表(表2),并假设所在学校对于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改革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相互独立的。通过Fisher精确检验,得到p=0.858>0.05,即接受独立性假设。这说明不论学校是否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也总能选出期望的改革方向。

通过观察相关交叉列联表,研究发现有约占总人数的71.43%的研究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仅有10.2%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视。对于改革的多项选择方面,有22名学生认为应首先改革课程设置,26名学生认为应首先改革教学方法,21名学生认为应首先改革学位论文制度,11名学生认为应首先改革导师的指导能力,而35名学生认为应首先改革教学实践能力。可以看出,对于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其对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有着强烈的期盼。学校对于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促进着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通过实施相关改革措施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学校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四、结语

通过对问卷的整体分析,发现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正确的认识,但自主意识不强。据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 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制,明确奖罚制度,适当加大奖励

針对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时长较短且约束不够的情况,应完善相关培养和奖励体制,对不同年级研究生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管理,激励学生进行相关训练,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增加激励措施方面,比如针对论文发表,可以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对学生创新给予鼓励。

2. 开设培养创新能力相关的课程与讲座,举办相关实践活动

目前研究生创新训练内容不够丰富,除了教学方法实践课外,专业赛事和相关活动较少。因此,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比如课件制作或者论文研讨等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教育创新和科研创新能力。可开展学科相关的教育教学比赛,如讲课比赛、说课比赛等,也可积极邀请各类学校优秀教师开展校园讲座,让学生了解第一手的教育资料和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

3. 加强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与合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交流非常重要。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不仅要与校内导师积极交流,也要与校外导师积极交流、探讨促进“双导师”联合互动。在校内,导师在指导论文写作和教法实践时也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鼓励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研习,增加实践经验,为培养创新能力夯实基础。

当前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加强,创新能力普遍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创新指导力度不足、创新实践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科研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可以经过不断努力加以解决。只有牢记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完善创新培养体系,打造依托课堂内外融合、理论实践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永兵. 科研项目训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的调查研究[J]. 高教学刊,2020(13):39-42+47.

[2] 孙明国,于汉伟,汪文文. 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 教育观察,2019,8(01):50-53.

[3] 牛惠芳,李倩,张之正. 新课程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调查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08):23-26.

[4] 张立娟. 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分析[J]. 智库时代,2017(17):153+156.

[5] 罗琳.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高教学刊,2018(22):41-44.

[6] 蒋永荣,黎霜,秦永丽.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状调查与探讨——以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J]. 高教论坛,2016(08):49-52.

[7] 徐炜君,原大明,刘素娟,等.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对策[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80-82.

[8] 李西灿,杜琳,丛康林,等. 我国研究生可持续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01):34-42.

[9] 刘丰林,张芸芸,刘竞,等.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2):54-56.

[10] 潘炳如,顾建民. 在培养过程中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哪些[J]. 江蘇高教,2022(02):74-81.

[11] 王辉,王录叶,陈旭. 包容型导师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与深度学习的调节作用[J]. 当代教育论坛,2021(02):66-74.

(荐稿人:左会娟,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项目编号:2019SJGLX094Y)。

作者简介:牛霄菲(1999—),女,硕士,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陈亚丽(1998—),女,硕士,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王天银(1979—),男,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