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皮筋功能 以趣创新教法
2023-10-07王瑞
王瑞
一、“闯三关”
游戏目的:设置3种不同高度的障碍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
游戏方法:选择3根长度8m的皮筋(材质为原生橡胶、磅数为5磅、宽度为13mm、厚度为1.2mm、长度选择8~12m即可),抻皮筋的2名学生相距8~10m相向而立(图1-1)。
其余学生每组6~8人一列横队站好,站成6列。学生做跨过动作时的皮筋高度应位于抻皮筋学生的膝关节处,做钻过动作时的皮筋高度应位于抻皮筋学生的髋关节处,做后仰动作时的皮筋高度应位于抻皮筋学生的肩部。每组听到开始指令后,从起点出发采用跨过、钻过或后仰(图1-2)的方式通过“三关”,每组完成8~10次。
注意事项:要求身体任何部位不能触及皮筋,触及皮筋的学生被罚做10个蹲起后代替抻皮筋的学生成为抻皮筋者。选择身高基本相同的学生抻皮筋,保证同一障碍(皮筋)高度一致。
二、“临空二踢脚”
游戏目的:通过练習提升髋关节的灵活性,使学生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
游戏方法:8名学生为1组,组内分成4名练习者与4名抻皮筋者。选择1根长度为10m的皮筋,4名抻皮筋者围成1个边长为4m的正方形,皮筋的起始高度位于抻皮筋者的膝部,4名练习者在皮筋内侧站好(图2-1)。
开始时,练习者在皮筋内侧做“临空二踢脚”的跨越动作至外侧,再从外侧跨越至内侧,并按逆时针方向跑到下一根皮筋的内侧,重复上述动作。后面的学生依次追逐前面的学生,一旦学生被追逐到则游戏停止,待被追逐到的学生在场地中央做10个蹲起后再继续进行。练习者完成5圈后与抻皮筋者进行角色互换,抻皮筋者变为练习者依次重复上述动作。待8名学生都完成一次后将皮筋升至臀部继续进行,后再升至腰部,直至高度升到腋下或肩部至无人跨越过去为止(图2-2)。
注意事项:抻皮筋者身高基本相同,保证皮筋的高度一致,在跨越皮筋时身体尽量不要碰触皮筋,双脚落地时注意缓冲,防止关节挫伤。
三、巧围场地“打沙包”
游戏目的:减轻用粉笔画线的工作量,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游戏方法:以“打沙包”游戏为例,需要围成1个长8~10m、宽5~7m的场地,首先把4根钉子(长1寸的钢钉)钉在四角,预留1cm高的钉头,然后用4根周长15m的皮筋依次套在4根钉子上,用小海绵包裹住裸露的钉子头,再在钉头处各放置一个标志盘以示提醒,围成“打沙包”场(图3-1)。比赛开始时负责击打的2名学生在场外奋力掷出沙包,其余8名学生在场地内躲避沙包,被击中的学生离场,场外学生将场上8名学生全部击中则游戏结束(图3-2)。
注意事项:使用前检查皮筋是否有破损,否则可能会出现断筋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为防止沙包伤到眼睛,规定有效击打位置为腰部以下。
四、“竹竿”舞
游戏目的:用皮筋代替竹竿,消除学生认为竹竿夹脚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练习参与度,提高灵敏性、协调性和腿部力量素质。
游戏方法:抻皮筋的4名学生按2人1组分成2组,左右间距0.5m,2名学生将皮筋放置踝关节处相距8m相向而立(图4-1)。
抻皮筋的学生听到口令“1”时做“开”的动作,要求横向相邻的两名学生两脚相触;听到口令“2”时做“合”的动作,要求双脚跳回原位。选择4名学生根据“1开”“2合”有节奏地连续向前做单足跳跃状,熟练之后可加大难度做前后旋转动作,学生们在“竹竿”上挥洒激情,体会民族特色(图4-2)。
注意事项:抻皮筋的学生做开合状时节奏需一致,“开”状幅度统一(0.8~1m)。由于皮筋富有弹性,做开合状时皮筋会上下起伏不稳定,所以要求跳“竹竿”的学生适当将腿抬高,防止拌筋。
五、“大摆锤”
游戏目的:提高观察能力、反应能力,和谐师生关系。
游戏方法:教师站在圆心,抡起“大摆锤”,“大摆锤”的运动半径控制在3m左右,高度为0.5~0.7m。在教师的周围呈圆形均匀放置7个“成果”(“成果”为沙包)。8名学生在半径4m的圆上或站或走,教师宣布开始时,学生趁机偷取成果,在“偷取成果”的过程中要注意躲避“大摆锤”。被“大摆锤”“击中”的学生和没有“偷到成果”的学生在原地做5个蹲起后“复活”(做蹲起时也要注意躲避“大摆锤”,否则第二次被击中就出局)(图5-1、图5-2)。
注意事项:皮筋与软式排球或瑜伽球的连接要结实耐用,否则容易因器材脱离而影响游戏的进行。教师控制好“大摆锤”运动的高度、半径和速度,使学生有挑战的欲望并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