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效率评价及提升对策
2023-10-07马莉,李娜
马 莉,李 娜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延安716000)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主题为高质量发展,契合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及发展条件变化。[1]5文化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意义。[2]15
国内外学者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不仅涉及效率评价方面,还包括其余区域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等方面,研究的方法也不限于传统的定性分析。Hamed Taheri用DEA模型对德黑兰历史博物馆的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并将总体效率拆分为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最终得出主要影响因素是规模效率的结论。[3]432王学军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模型对甘肃省内各市的文化产业效率进行测度分析,通过将总效率拆分得出甘肃省文化产业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低下。[4]45薛宝琪运用DEA-BBC模型对河南省全域文化产业效率影响因素及空间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失衡、空间异质现象明显的结论。[5]31邓帆帆、周凌燕和林良金则采用DEA和超效率模型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东部8个沿海省份的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发现东部沿海省市文化产业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大部分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的结论。[6]99董亚娟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对全国文化产业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核密度分布图分析其动态演进特征,得出产业政策、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文化产出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7]29研究的结论不仅有我国不同地区文化发展各有不同,还包括各个省份的技术、规模和综合效率的高低比较;其中,采用DEA模型对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全国31个省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全国2016—2020年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分析,从横向和纵向对各省市文化产业效率进行评价,并且在指标体系的建构上,将产出分为经济产出和社会产出,从而更全面地衡量文化产业给各地区带来的效益。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同比营收实现正增长
如图1所示为2017—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营业收入情况,不难看出,2017年全国营业收入为91950亿元,按照经济发展趋势,之后营业收入应该只增不降,但2018年营业收入下降。2019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营业收入继续下降。2020年,新冠疫情得到初步有效控制,营业收入上涨至98514亿元。2021年,除去少部分地区,疫情基本得到较全面控制,人民生活恢复原样,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增长迅速,相比2020年增长率高达21%。
图1 2017—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营业收入情况(亿元)
(二)文化服务和制造业主导产业发展
从产业类型来看,2021年全国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占2021年全国文化产业总增加值的37%;文化服务业创造营业收入占比最高,将近全年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一半;相对占比较低的属于文化批发和零售行业,所占比重仅为16%。由此可见,文化制造业和新兴文化服务业主导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见图2)。
图2 2021年全国分类型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情况
(三)东部地区企业营业收入占比高
如图3所示为2021年全国四大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情况,不难看出,东西区域集聚效应差异很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是文化产业主要聚集地,创造的营业收入占全国文化产业收入的76%,中部地区次之,为14.3%,西部地区占比8.9%。[8]459东北工业基地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文化产业相对于其发达的工业还处于启蒙阶段,2021年,东北部规模以上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仅占全0.9%。
图3 2021年区域规模以上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结构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济学的要素禀赋理论中提到在进行供给分析时,除了劳动投入之外,还引入了另一个生产要素——资本,国内外绝大部分学者在一般产业研究的时候也沿用了经济学的设定,将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指标进行测量。文化产业也属于一般产业的范畴,因此将投入指标分为资本和劳动两个一级指标。由于文化基础设施指标中包含互联网普及率等资本投入指标外的内容,也作为一级指标分析。
1.投入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体系选取的五大基本原则,将资本投入分为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数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两个二级指标,将劳动投入分为从业人员数和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量两个二级指标,将基础设施投入分为电视节目制作交易情况、广播节目制作交易情况、博物馆数量和公共图书馆数量四个二级指标。[9]124
2.产出指标体系
文化产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它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还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收益,因此可以将文化产业的产出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20根据指标选择的五大原则,将经济效益分为营业收入、A级旅游景区旅游收入和广播电视实际创收三个二级指标,将社会效益分为人均文娱消费支出、儿童读物发行情况和娱乐场所总量三个二级指标。[11]73
(二)相关性检验
基于2020年全国各个省市指标数据,首先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将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数和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两个变量导入数据集,选择Pearson分析,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不难看出,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数和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相关系数为0.98,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以此类推得到结果如下表4所示,除了部分指标轻微的负相关以外,其他数据集绝大多数都是显著正相关(其中,考虑到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地区面积有限,所能建成的公共图书馆数量无法和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因此在测量与公共图书馆数量相关性时,人为剔除了四个直辖市)。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计算。
(三)主成分提取
考虑到多个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数据包络分析比较复杂,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本文将原来多个具有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指标。使用SPSS软件对投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即可得出各指标成分的贡献率。如表5所示是八个投入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的成分贡献率,根据主成分判定准则,可以看出前面两个指标累积为88.439%,达到了85%的标准,那么前面两个成分就是新的二级指标,即成分1和成分2,意味着可用成分1和成分2概括原有八个投入指标最重要的特征,成分1和成分2是原有八个二级指标的线性组合,其系数是各投入指标的特征向量(见表6)。
根据表6可知,成分1的系数均为正数,且都大于0.5,说明是由原始八个指标的综合所得,因此将其命名为综合投入;成分2的系数有正数也有负数,其中电视节目制作交易情况、广播节目制作交易情况、博物馆数量和图书馆数量这四个指标为正数,因此将其命名为基础设施投入。同理得出,产出指标体系由两个主要成分构成,根据成分系数正负值分别将其命名为综合产出和社会产出。由此,通过主成分提取,将文化产业投入指标分解为综合投入与基础设施投入两个二级指标,将产出指标分解为综合产出和社会产出两个二级指标,以便进一步对产业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基于DEA-BCC模型的文化产业效率静态分析
1.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分析
纯技术效率反映技术因素带来的效率,该值等于1则说明要素合理使用;反之,该值小于1说明要素技术效率还有提升空间。如表7所示,2020年,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等于1的只有十个省市,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云南、海南、四川、贵州、西藏和宁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总体排名较为靠后,东北地区由于产业发展方向侧重为第二产业,对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的探索之路还有待进一步开发。2016-2020年,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海南和宁夏六个省份的纯技术效率排名始终并列第一,可见东部地区有一半省市要素使用合理,西部地区除宁夏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始终为1外,大部分地区纯技术效率均值大于0.9,要素使用较为合理,但陕西、甘肃和新疆的纯技术效率处于全国末尾行列。总体上,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向相关,但也存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纯效率排名居中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纯技术效率排名靠前的情况。
2.文化产业规模效率分析
由表8可得,2020年,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海南和宁夏7个省市规模效益均为1,属于文化产业发展最优状态之外,其余的24个省市规模效率均小于1,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12]40其中,文化产业规模效率最低的是四川省,仅为0.609,东部地区除浙江省属于效率偏低地区外,其他省份规模效率都等于或接近1;中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规模效率都处于中等水平;西部地区除宁夏文化产业规模效率等于1外,其他省市规模效率普遍在0.8-0.9之间,属于规模效率略低的状态。2016—2010年,天津、上海、广东和海南四个省市规模效率始终为1,说明这四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高,规模效率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充分显现,西部地区规模效率排名普遍高于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原因是西部地区现有文化企业数量、资产等都远不及东部地区,规模递增效率不明显,所以产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规模效率排名靠前的情况。
3.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由表7、表8和表9可知,2020年,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海南和宁夏6个省市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合理有效,其余25个省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小于1,表明这些省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技术或者规模上的问题。具体来看,在综合技术效率小于1的省市中,有19个省市的规模效率拉动了其综合效率的提升,说明可以继续通过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综合效率;其余6个省市规模效率的制约影响较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效率低下,可见这些省市存在技术要素使用不合理现象。
(五)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文化产业效率动态分析
1.全要素效率时序变动分析
2016—2020年,全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均值为0.9115,效率仅高于2019—2020年的0.689,比2016—2019年三个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值都低,说明我国文化产业效率总体处于逐年递减态势,其中技术效率均值为0.91,技术进步的变化是1.0035,可见我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递减是文化产业技术效率落后导致的。[13]395如图4所示,其中2016—2018年,技术效率水平递减,而技术进步贡献率逐年提升,说明这一时期文化产业意识到技术进步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技能提升的同时,技术效率并没有得到改善;2018—2019年,文化产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开始同时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这一年其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到达近五年最高,为1.049;201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文化产业技术进步对产业的贡献率开始大幅度下降,技术效率反而有所提升,从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也随之大幅度下降。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我国文化产业的恢复还要从加大技术创新和提升技术效率入手。[14]17
图4 2016—2020年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
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包括规模因素、技术及管理方式进步的因素。从表10来看,2016—2018年技术效率逐年下降了7.9%,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的下降,规模效率仅下降了0.1%,2019—2020年技术效率上涨了1.7%,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其中规模效率下降了0.6%。由此可以说明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动引起的,应聚焦科创投入,提升管理方式与水平,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15]88-89
表1 文化产业投入指标体系
表2 文化产业产出指标体系
表3 2020年I1和Q1投入产出指标相关性分析
表4 2020年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
表5 2020年文化产业投入指标各成分的贡献率
表6 2020年文化产业投入指标主成分的特征向量
表7 2016—2020年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分析
表8 2016—2020年文化产业规模效率分析
表9 2016—2020年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表10 2016—2020年全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指标
2.全国全要素效率分析
如表11所示,从全国来看,一共有8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超过1,即处于要素有效率状态,其余的省市均处于无效率状态,其中新疆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为1.4389;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最低,为0.85875。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均值最高,其中甘肃省技术效率最高,陕西省技术效率最低;中部地区技术效率最低,其中江西省技术效率最低,河南最高;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均值高于东部地区。究其原因,一般全要素生产效率高的省份,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都是相对较高的,不存在其中一个效率拖后腿的情况,例如北京、贵州、海南、西藏等省份。[16]125而陕西省技术进步对产业的贡献率已经高于1,但是技术效率却远远低于全国其他省市。继续拆分技术效率可知,陕西省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为0.90875,是全国31个省市纯技术效率最低的省份。由此可见,近5年以来,我国绝大部分省份文化产业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的原因主要是纯技术效率导致的,纯技术效率得不到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型就一直是个难题。
表11 2016—2020年全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变动情况
三、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文化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从现状分析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的收入来源由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为主导,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占比最少,从区域发展来看,东西区域集聚效应差距很大,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
2.文化产业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有待提升
根据DEA-BCC模型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省市文化产业还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企业发展缺乏投资,导致产业不能达到规模收益最优状态。文化产业投资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二是企业向社会融资,综合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在这两方面收到的投资均不足。
3.文化产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有待同步发展
根据DEA-Malmquist模型可以看出,大多数地区文化产业纯技术效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要素也会比经济落后地区的要素使用合理,但是也存在着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的纯技术效率排名居中和宁夏、贵州和云南等偏远地区的纯技术效率排名靠前的情况。由此可见,我国绝大部分省份文化产业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的原因主要是纯技术效率导致的,纯技术效率得不到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型就一直是个难题。
(二)对策建议
1.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以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规划可以分为三个具体阶段:首先,需要了解文化产业的行业分类,确定文化产业链,分析每个产业的附加值,然后根据各地特有文化资源与地域特色确定文化产业发展路线;其次,确定连接现有文化资源和各省文化部门发展方向的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此外,各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自始至终都需要生态理念的支持,要始终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合理的文化产业规划,选择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行业。
2.加大对文化产业资金支持力度和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与传统产业不同,文化产业的特点是低污染、高附加值和低资源依赖性,但高附加值也意味着该行业的风险可能比一般的制造业要大,因此融资困难成为限制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挑战。政府是文化部门不断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支持者,该部门的繁荣和发展或多或少与政府的支持政策有关。因此,省级政府应以身作则,设立与文化部门相关的具体支持项目,简化文化企业的申报程序,并对文化部门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
3.加大创新力度以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
在后疫情时代,高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只有将文化资产与高科技相结合,才有可能扩大文化产品的范围,将文化资产转化为文化产品。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可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省市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解决突出问题和全球关键技术问题,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多渠道引进国外科研资源,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此作为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源动力。加快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陕西省为例,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也是陕西省文化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政府应发挥西安科技资源协调的引擎和辐射作用,提高周边城市的科研创新能力,改善陕西省创新能力不协调的现状。
4.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
人才是行业的基础和灵魂。同样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具备文化产业知识的人才。为了留住本地人才,企业需要与政府合作,建立动态的招聘机制,推动合同制招聘,鼓励具有文化和产业技能的人才进入市场。同时,省级政府应重视人才培养,制定相应的文化人才培训计划,鼓励省级大学发展文化产业相关学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也不能忽视工作人员的培训问题,要提高文化工作者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5.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文化商品的保护、生产、销售、流通和服务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平台。积极完善文化人才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机制,重点关注文化产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策划咨询、会展、工艺品销售拍卖、电影、演艺制作等服务机构。同时,完善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资源与产权保护、文化商品与服务定价等方面加强监督和引导,完善文化市场经营与消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