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X”背景下高职装备制造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2023-10-07王建宣张严林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18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课程体系

王建宣,张严林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2018 年4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布局“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教育,着力培养“人工智能+X”高技能人才队伍。2019 年9 月,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573 号建议的答复,教育部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鼓励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技能要求。“人工智能+X”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引擎驱动作用日益增强,人工智能正与制造业融合,传统技术操作将逐渐被取代,传统制造类人才培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装备制造类人才岗位需求转变使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向高端化改革,高职教育必须采取与制造业转型发展相契合的人才培养策略,积极主动调整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方向,去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优化人才发展要素以契合新的发展需要,建设交叉人才培养新机制,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

1 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传统制造业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与产业要求脱节

制造业经过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等发展阶段,正由工业3.0 向工业4.0 迈进,工业3.0 是数字化、网络化、少人或无人自动化阶段;工业4.0 是引入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人工智能的精密算法,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智能设备,“深度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未来趋势。

高职的制造业人才培养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产业变化,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知识与专业素养复合型制造业人才。

1.2 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集中传统成熟领域,缺乏新型技术技能培训

现在的高职装备制造类课程体系围绕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以及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进行课程设置,主要培养精密模具设计员、精密模具调试员、精密制造工艺员、车间制造技术员、信息管理员以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辅助、检测试验、工艺工装、售后服务等岗位,集中传统成熟的领域。随着人工智能与制造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作为通识课程应该纳入高职装备制造类课程体系,以“人工智能+X”复合型课程为建设方向,开展精密制造编程员、智能制造产线设计员、智能制造产线维修维护技术员,新能源汽车等岗位的新型技术技能培训。

1.3 “双师型”复合型骨干教师欠缺,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和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装备制造业类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人工智能+X”背景下的装备制造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双师型”复合型师资和实践教学是基本和保障。应该多聘请相关企业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教师,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走进企业,产学研紧密结合。

2 装备制造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

2.1 “人工智能+X”背景下重构装备制造类分层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人工智能+X”背景下,需要重构装备制造类分层课程体系,加强物联网与传统制造,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大数据技术与机器视觉技术的融合培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根据地方智能制造的区域特点,把产业需求和学校的特色相结合,做精做强特色的专业。比如我校,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广州,具有丰富的机电和汽车企业资源。聚焦高端智造产业,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度契合、实力强劲的数控技术为龙头的特色专业群,构建“人工智能+X”背景下先进制造专业集群分层课程体系,如图2 所示。

2.2 “情境交替、三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情境交替:前五学期每周在教学工厂情境(2 天)和课堂情境(3 天)交替学习;三层递进:学生在普通教学工厂、智能制造教学工厂、校外工厂,依次开展基本、数字、综合三个层次技术技能项目递进训练,其中第六学期在产教融合型企业项目岗实战训练;课堂情境学习分为专业群平台课、方向课、拓展课三个层次学习,其中第2、3 学年学生在课程超市中根据发展方向自主选课。该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为载体,项目来自企业和技术创新团队,实现专业群内专业融合发展。

2.3 “技术教授”师资建设,校企岗位互通机制

实践教学是关键的一环,需要教师具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需要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聚焦智能制造,着力培育骨干教师,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校企岗位互通机制,实施“技术教授”岗位计划,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来校任教;构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精准研修体系。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形成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联合当地领先制造企业,共建工业4.0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面向高端产业建立对应产业学院;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建“厂中校”等载体,全部专业开展真实任务式培养;共建高水平实践基地。

2.4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竞赛文化

工匠精神是在长期实践中,所逐步形成的一种“一丝不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培养的是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的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应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融入课程思政,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日常教学中,引入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利于教学相长。教师融入专业知识和竞赛内容,赛中学,学中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为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完善竞赛培养体系,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工匠实验班”。培育竞赛文化,竞赛引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3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X”背景下,传统制造类人才培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工智能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做成相应的改变。本文在分析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存在的问题,从先进制造专业集群分层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培养,师资建设以及竞赛课程思政等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X”背景下高职装备制造类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课程体系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