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双脚丈量“生命禁区”

2023-10-07魏荣珠

支部建设 2023年22期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原工作

□ 魏荣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做到学思用结合、知信行统一,这是主题教育的题中之义。“重实践”,就是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学以致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新力量,实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青藏高原记录着地球演化历史上最壮观的地质事件,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20 世纪末,我国尚有110 万平方公里的地质空白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等地。1999 年底,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提出,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重大专项,把青藏高原列为重点地区。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项目开展期间,山西地质集团地调院有限公司是首批奔赴青藏高原的地质勘查队伍,工作区域平均海拔5000 米以上,数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均为不毛之地,冰天雪地,高寒缺氧,被称为“生命禁区”。在海拔5500 米的高原上作业,每爬一米山,相当于内地步行上百米所付出的力气,每前进一步都需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是为了不使工作区内留下地质空白,勘探队员们突破生命禁区,精心组织,充分准备,处变不惊,多次在危险的情况下化险为夷,凭着坚强的意志踏进了一块又一块人类未曾涉足的处女地,填补了我国青藏高原六万平方公里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空白区,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新发现和原创性成果。

2011 年9 月,内蒙古锡林浩特,朝克乌拉测区1 ∶5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供图)

按照国际上的说法,以当时的技术和条件,要完成青藏高原地质调查,至少需要5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调研时曾说:“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地质人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用12 年的时间完成了50 年的任务,首次获得全球最全面、系统的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资料,这是中国地质工作的重要里程碑。

成千上万名中国地质科研人员克服了千难万险,用双脚丈量了这片高地,找到了这些沉睡亿万年的国家宝藏。

在刚出发踏上勘探青藏高原的征途时,勘探队员们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然而,这一路上有的不只是美景,还有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但是对于我们山西队的每一位同志,心里都是有底的,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要让党旗在青藏高原上高高飘扬。

勘探队的工作区位于新疆和西藏的交界处,由于当时没有任何雪域高原的勘探经验,勘探队出师不利。2000 年7 月1 日,我们从新疆叶城县出发,从海拔3500 米开始,队员们高原反应逐渐强烈,由于缺氧,头痛欲裂,就像戴上紧箍一样。但这是上高原必须经过的第一关。刚适应一些,队员们就进入了无人区,行至邦达错,四辆车和20 个人被困一片沼泽地,进退不得。这一困就是40 天,进入高原还没开展工作,就面临了生死的考验。被困期间,一名队友突然高原反应强烈,心跳每分钟140 次,随队医生把带的5 支强心针全部打完后,仍不见效,赶紧用电台向上级报告情况,请求救援。车载电台对于进入高原的勘探队来说是救命的东西。最后由兰州军区派出黑鹰直升机进行救援。由于勘探队所在区域的海拔高程都在4900 米以上,直升机降落后就再也无法起飞,队员们组成两辆小车、8 个人的护送小队,护送病人到4500 米高程的阿里日土县,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

作为党员,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绝不向恶劣环境低头,党旗所指,行动所向。在我们经过一条河时,其中一辆小车陷入河中,在冰冷的河水中我们奋战了三个小时,仍然挖不出。眼看天就要黑了,病人的病情不断加重,我们只好暂时放弃这辆小车,8 个人挤进一辆后开门的212 吉普车中继续赶路。不久之后,仅有的小车也陷入一片泥地中,五个小时都没有挖出来,就在我们都陷入绝望时,5 名藏族同胞听到电台发出的求救信号找到了我们,在绝望中给了我们生的希望,病危的同事终于被直升机接下山,脱离了生命危险。在高原工作,没有电台我们几乎寸步难行,而遇到困难后听到电台里传来的“请原地等待救援”的声音,就是支撑我们活下去的最大的信念和希望。

这初次与高原的“亲密接触”,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叫“生命禁区”,给了我们丰富的经验,也更激发了我们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之后我们连续6 年6 进高原,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高原上,随时都是生与死的较量。吃饭、睡觉、走路、洗澡……任何一件看似简单的事,稍有差池都有可能会丧命。有一次,我们的任务是追索一个蛇绿岩带,在一处连毛驴都走不了路的山谷里,我们只能从驴背上卸下装备,3 个人每人背着20 斤的负重继续前进。在我们走了不远后,看到了“前面危险,有进无还”的牌子。山谷陡然变窄,最宽的地方仅有几米,两侧峭壁林立,一阵风刮过来,山上的石头像冰雹一样砸下来。面对这样的险境,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不管前路有什么艰难险阻,也必须把任务完成,决不能被这块石碑和这8 个字吓倒!

山谷中的融雪汇成的水流,冰冷彻骨,时涨时消。地上全是高低不平的石头,连个能支帐篷的平地都找不出来。我们就这样硬着头皮走了一天一夜,就在筋疲力尽时,仿佛高原对我们的努力坚持给予奖赏一般,我们看到了眼前峭壁上的蛇绿岩。

它长得很像蛇皮,呈现黑绿相间的颜色,闪耀着蜡状的光泽。正是这样一块看似并不耀眼的石头,它的出现就代表着青藏高原上曾经发生了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碰撞,我们找到了这一理论的关键证据。正是通过我们勘探寻找发掘的这些证据,让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地质工作其实是非常枯燥的,拿着小铁锤在地里敲、挖,选择了地质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寂寞甚至是危险。但是,每当我们到达一个地点建立大本营时,我们都会先把五星红旗插在营地的最高处,国旗就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和信仰。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我们把爱国奉献的情怀倾注到高高升起的国旗上,是永远飘扬的旗帜,成了一代代地勘人心里的精神坐标,引领我们一代代地勘人牢记领袖嘱托,不懈奋斗,践行地质报国的使命担当!这面国旗,在无人区,陪伴了我们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走到哪里,就把国旗带到哪里,在重要的日子,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是我们山西地勘人雷打不动的日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代地勘人来了又去,但国旗却从未离开。这是祖国的土地,一山一水,都是家园;一草一木,皆为祖国,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以“家”的名义,激励着我们,执着地扎根在雪域高原,奉献无悔力量!

一代代地勘人,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地质事业,用无悔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壮美的勘探之歌。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伟大实践展现思想伟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唯有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方能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

党的二十大对未来一个时期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把国家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质工作必须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站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全力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青藏高原高原工作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化石见证青藏高原的隆起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