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2023-10-07周颖君纪剑辉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危化品化学品管理制度

*周颖君 纪剑辉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223300)

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一些恶性伤亡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研究表明,近二十年因危险化学品(危化品)存放不规范和使用不当引起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占高校总安全事故的84%。究其原因,随着我国高校的科研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规模和数量也急剧增加,实验室涉及的危化品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多,加上部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重视程度不高,针对危化品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以及开展实验的师生以及校外人员逐年递增,都为实验室的安全埋下隐患。实验室安全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危化品管理又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1-3],能否有效提高危化品安全管理、保证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4-6]。

1.危化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危化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等性质,对人体和环境等具有危害的化学品。根据其物化特性、危险性和便于管理等原则,危化品又分为爆炸品、毒害品、腐蚀品、放射性物品等八大类。此外,根据国家监管程度的不同,危化品又分为国家管制类危化品和一般危化品两大类,其中管制类药品又包括剧毒化学品(如氰化钠、氯化汞等)、易制毒化学品(如硫酸、盐酸、丙酮等)、易制爆化学品(如强还原剂、强氧化剂、硝酸钾等)、民爆类化学品(如硝酸铵、苦味酸等)等。其实,不管哪种化学品,几乎都可以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危害形式包括皮肤直接接触、吸入挥发气体、误食用等,而对于危化品来说,甚至会引发火灾、爆炸以及有害气体逸散等大型安全事故。因此,能否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实行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分类管理,直接关系到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关系到实验能否顺利进行,更关系到实验室能否安全、平稳和有序运行[7]。

2.高校危化品管理现状

(1)危化品管理人员欠缺、安全意识差

很多高校由于实验室涉及面广而管理员编制少,危化品管理员大多由实验室管理员兼任。一方面,这些实验室管理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危化品管理培训,另一方面,他们还承担着大量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对于危化品的管理工作常常力不从心。此外,大多学校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常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鲜有将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常规教学体系[8]。再者,部分师生不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和危化品管理要求,如不经审批擅自购买危化品、没有按照要求将不同危化品进行分类存放、为图方便将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直接冲入下水道、对于过期或废弃的试剂药品不进行分类回收处置等情况时有发生,以上都是安全意识淡薄的体现,为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2)危化品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许多高校建立了与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制度中细则粗略,指标不精细,对危化品的购置、储存和保管、领取、使用以及废弃药品的回收等没有制定详细的细则。导致管理细节得不到较好的落实,重点环节存在问题[9]。另一方面,不同的学校立足点和发展目标不同,很多高校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而是沿用陈旧的或照搬其他高校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导致危化品管理制度的针对性较弱,具体实施面临困难,这也是高校危化品管理制度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再者,从管理制度的实行上讲,目前危化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很多针对危化品的管理都采用手动登记,不仅效率低,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错误,很难实现对危化品的溯源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把控,最终导致危化品的监管无法闭环。最后,从管理制度的监督上讲,目前各大高校实验室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分为学校、涉危二级学院和实验室三个层级,很容易出现管理脱节、责任不清的问题,加上各层级对于危化品的监管力度不够,未能做到常态化检查和抽查,且对于危化品管理责任人普遍缺乏考核和惩处措施[10]。

(3)经费投入不充足,配套设施不完备

多数高校规划建初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验室的风险性和相关防护措施,导致绝大多数实验室和教学办公场所放在同一栋楼,尤其很多实验室涉及到危化品的存放和使用,加大了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很多高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或空间资源有限,并未按照国家标准建立标准化的危化品仓库,加上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现有的仓库已经满足不了危化品的存放,只能划出部分区域设置成危化品暂存室,这些暂存室没有合乎标准的配套设备,存储条件不规范、不达标,例如没有针对不同的危化品配备不同要求的储存柜,消防和应急处理设施不到位,没有通风系统和监控系统等,无形中加大了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

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1)系统性开展危化品安全教育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只有构建科学规范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才能确保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各高校应积极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危化品使用管理相关的课程正式纳入必修课程,同时开展线上实验室通用安全课程和安全技能训练课程,所有课程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定期邀请有资质的危化品安全管理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和培训,不定期举行危化品安全常识教育专题或安全知识竞赛,印发《实验室安全手册》《危化品安全知识手册》《危化品管理指导手册》等宣传册,制作危化品宣传海报及短视频,开展危化品检查等专项活动,多举措全方位地实施系统化、专业化和常态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切实增强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

(2)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队伍建设重在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经验丰富、责任感强、人员组成相对稳定的危化品安全管理队伍。一方面高校和二级单位可以引进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专职从事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学校和学院危化品安全管理人员赴外单位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或提供进修通道,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管理水平。其次,完善针对危化品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管理和考核办法、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及学历提升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改变传统职称评定体系中以项目、论文等为重的评价标准,突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建设等业绩,以实验室管理工作为主要评价依据。适当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减少岗位薪酬差距,减少实验室管理人才的流失,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3)构建危化品安全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危化品安全责任体系是实验室平稳发展的前提。首先,要明确院校各部门如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和保卫处等行政职能部门同涉危二级学院、实验室负责人和使用人在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责任,由学校统一牵头,根据“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学校、二级学院和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个人。其次,学校应建立形成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以及涉危二级学院等多部门联合的监督和应急处置保障机制,几个部门不定期联合进行安全检查或抽查,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不予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暂停实验室运行并报送校办公室,杜绝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4)健全危化品管理制度

高校对危化品的管理制度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前提条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危化品的采购、存储、使用到废弃物处理四个环节制订相应的管理细则,严控危化品管理各环节风险。

①采购环节

危化品的采购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其中剧毒、易制毒、易制爆等管制类危化品的采购前需经公安部门审批备案。严禁师生私自向不符合法定资质条件的危化品供应商购买危化品,对于违法违规通过不正当途径采购危化品的,学校应从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为了提高危化品采购效率和规范采购程序,学校相关部门或可集中招标一些危化品、实验气体和一般试剂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资质以及运输管理进行严格审查。采购人采购危化品前需向二级单位提出采购申请,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将审批记录提交学校相关部门。此外,危化品管理员在采购前需对库存进行盘点,避免过度采购和重复购买。

②存储环节

应根据危化品的不同性质,严格进行分区、分类存放。

③领用环节

对于危化品,严格实行“五双管理制度”,即双人双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账和双人双锁。同时做好危化品台账,建立完善的危化品进出库记录,对于管控类危化品,需做到一物一码、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④废弃物回收环节

涉危二级单位将危化品废弃物按要求分类回收,贴上标签并附上清单,由专人统一收集,转运至学校指定废弃物暂存地,并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联系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严禁私自丢弃、排放或者转移。

(5)完善危化品管理设施

加大危化品(管理)设备和安全保障经费投入,完善相关软硬件管理设施。首先,建设具有申购、审批、验收、使用、废弃物化学品回收和信息(含供应商和危化品目录)统计等功能的“危化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危化品实施动态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其次,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危化品库房,更新和完善危化品应急防护设施和救援设备。危化品库房必须配备通风和监控系统以及功能齐全的消防(如灭火器、沙桶、灭火毯、自动喷淋设备等)和急救设施(如急救箱等),需具备隔热、防盗、防爆、防静电和泄漏报警等功能,并按规定张贴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11]。应将危化品按照不同的性质分区、分类存放,并配备二次泄露防护和防溢流系统。如可以将危化品库房分为有机化学品区域、无机化学品区域、酸/碱/其他腐蚀类化学品区域、易燃易爆化学品以及管制类化学品区域等。同时,不同类型的化学品应配备不同功能的存储柜,如易爆易燃危化品应存放于铁制防爆柜;具有腐蚀性的危化品应存放于纯PP材质柜;管制类危化品需配备双锁防火防爆柜。

4.结论

高校实验室是广大师生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危化品的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又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中之重。高校的危化品安全管理责任重大,我们要切实完善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和应急处置保障机制、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进而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

猜你喜欢

危化品化学品管理制度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