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孩,才有二孩三孩
2023-10-06胡印斌
● 胡印斌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提案中呼吁“重视一孩”。贺丹表示,一些地方政策以二孩和三孩奖励为重点,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她建议,地方生育支持政策取消孩次差异,新的福利政策也要跟户籍脱钩,覆盖新市民。
近年来,不少地方出台了补贴二孩三孩的生育政策。如云南省自2023年1月1日起,对二孩生育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山东济南对2023年1月1日以后有二孩、三孩出生的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杭州2023年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
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地方把一孩纳入补贴范围。2023年1月10日,《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初步拟定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为:生育一孩,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生育二孩,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000元;生育三孩,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尽管这项政策仍体现了孩次差异,孩子生的越多,拿到补贴的数额就越大,但至少体现了对“头生孩”的善意。
在多地人口出现“负增长”的语境下,出台鼓励性政策,刺激适龄夫妇生育二孩、三孩,无可厚非。社会政策的效用从来都是通过适时调整而体现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但在这个过程中,仍需要统筹考量、综合评估,切忌急功近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并不可取。
没有一孩,哪来二孩三孩?二孩、三孩不会凭空而来,都是从一孩家庭中来的。遗憾的是,这么明显的道理并没有成为一些地方的决策依据。所以,这些地方推出的政策就更像是遥不可及的福利,悬置而难于落实到位。
其实,生育、哺育一孩的体验,往往是决定二孩、三孩意愿的关键。
如今,很多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很大:读书期间焦虑学业,毕业以后焦虑工作,上班以后焦虑业绩;小城市机会少,大城市房价高。多一个娃娃对于他们而言,绝不是添一双筷子的事情,而意味着一种生活的裂变。
此前有媒体报道“招聘洗碗工”的启事进了一本院校,这不过是生活的起步阶段,更严峻的日子还没有真正展开呢。将来孩子的吃穿用度,幼儿园,小学,中学……这些都是十分现实的问题。一个小孩子自身的生存状况,决定了他(她)会不会有弟弟妹妹,以及有几个弟弟妹妹。
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也在不断推出各种积极的政策,给孩子们助一把力。但正如前文所述,很多政策缺乏真正的普惠,令人遗憾。可能也有人说了,一孩比较多,补贴起来财政压力不免太大,这个问题就要这么看待了,拿出一部分公共财政补贴老百姓,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吃亏的事情。
此外,该补贴的也不能仅仅限定在户籍范围内,也应该覆盖所有的新市民。这里边的道理也不复杂。此前,很多地方都已经接纳打工子弟入学了,补贴这事儿似乎也不该区别本土和外地。啥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