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生命的希望,中国救援队是怎样练成的
2023-10-06吴文诩魏梦佳王峰
● 吴文诩 魏梦佳 王峰
灾难,考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胸襟、责任、力量和担当。2023 年2 月,赴土耳其开展国际救援的中国救援队乘坐国航包机回国,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同机返回。
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迹象,绝不放松每一次救援行动,这是中国救援队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跨越山海,中国救援队与时间赛跑,与厄运搏斗,只为托举起生命的希望。
千里驰援,不放弃每一线生机
当地时间2月10日15时40分,中国救援队与当地救援力量一起,在土耳其安塔基亚市中心一处废墟救出一名女子。救援成功的消息瞬间刷屏国内外社交网络,赢得各方赞誉。从2月9日营救出一名孕妇算起,这已是中国救援队成功营救的第4名被困人员。
在救援中,救援人员利用蛇眼生命探测仪深入废墟侦测,精准确认在一处废墟下方有人被困。随后,他们利用角磨机、电动凿岩机等工具对掩埋区域表面进行破拆。经过近3个小时努力,被困女子被成功救出。
赶赴救援现场途中,中国救援队曾遭遇大堵车。受地震影响,当地部分道路中断,为了快速到达现场,中国救援队的队员们小跑近半个小时,衣服被汗水湿透。
抵达灾区后,中国救援队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了19个小时。“这个地方昼夜温差特别大,白天有时候穿个半袖或薄外套就可以了。但是到夜间,盖着毛毯、裹着睡袋还是冷。”在土耳其中国救援队营地,中国救援队后勤保障组副组长徐亮说,多数队员起初总被冻醒。中国驻外机构提供了很大帮助,采购了保暖内衣和帽子。
废墟中,身穿橘红色救援服的中国救援队队员格外忙碌。在多次余震中,在灰尘、砂石的包围下,他们不停奔忙,探测、破拆、救助,体力几乎耗尽。“这里有敲击声!”每当有疑似幸存者的消息,大家便瞬间振奋,迅速投入救援行动。
中国救援队队员、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二级督导员张玙说,在救援现场,急救车的警报声、大型工程车作业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现场也经常会出现全场突然静默的瞬间,那一刻她甚至能够听到身边队友的呼吸声。这样的静默是因为正在进行紧张的生命探测,在极度的安静中,大家等待的是生命的希望。
抵达灾区后近30个小时,一些中国救援队员甚至还未见过营地的模样。大家的体力几乎耗尽,队员陈兴达的双手一度颤抖到无法控制。然而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牵动着中国人的心。
时针拨回到北京时间2月6日上午,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的消息,第一时间引起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支队长王墨的关注。随后,他发出行动队人员装备集结准备命令,要求支队内的中国救援队队员立即由日常灭火救援“切换”成“中国救援队模式”。
向北京总队报告、配合上级部门积极与机场联系、与涉外部门相关处室对接……王墨与同事们有条不紊地快速响应。6日傍晚,特勤支队接到上级部门的预出征任务指令。
7日下午,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教育培训中心内,数辆救援车辆停在院中等待出发,救援队员们正往车上装载各种装备及物资。紧张的情绪弥漫在空气中。中心大厅内,一场庄重的出征仪式正在进行,数十名队员整装待发,队服上印着“中国救援”字样。
“我们将在救援过程中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展现中国消防队伍的专业能力,不负祖国重托!”中国救援队副队长、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赵洋代表所有队员宣誓。
出征仪式结束后,由50名北京消防救援人员组成的中国救援队行动队从大兴驻训基地前往首都机场,当夜即奔赴土耳其。此前,应土耳其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中国救援队赴土耳其实施国际救援。按统一部署,中国应急管理部派出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前往灾区。救援队主要由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总医院人员组成。
与死神赛跑
“听到发生7.8级地震的消息,整颗心都像被揪着。遭遇大地震时,我们曾被全世界帮助过,如今轮到中国地震救援力量奔赴一线。”作为中国救援队队员、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四惠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姚子龙十分清楚高等级地震意味着什么。
接到上级通知将奔赴海外开展地震救援的消息,他立马着手搜集关于土耳其震区的一切信息——当地建筑物结构特点、语言风俗、地理位置、未来天气、交通道路网等。他几乎彻夜未眠。
长途飞行8000多公里后,中国救援队的队员们透过飞机舷窗清楚看到地面上的零星灯光。机长通过广播通知,土耳其阿达纳机场非常繁忙,飞机需要在上空等待约半小时后降落。每个人的救援行囊都鼓鼓的,为即将到来的救援做好准备。
在土耳其灾区,随处可见亟待救援的人群。有一对年轻的父母,几次拦住了正在救援被困孕妇的中国救援队队员,他们的孩子被埋压在楼下,希望救援队可以帮他们再探测一下。明知道已没有幸存的可能,连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的队员们,依然在救出被困孕妇后,对埋压区域再次进行了探测。归队后,大家一起沉默良久。
在另一起救援中,救援队只用20分钟就顺利破拆了一层楼板。当凿岩机工作的声音响起,当地救援队也来围观中国救援队的专业操作。中土救援队互相探讨方案、交替作业,合作越来越密切。
地震创伤尚未愈合,温情已在悄然传递。走在街上,来自不同国家的救援队相遇时,都友好地打着招呼。一些被营救的幸存者家属特意赶来向中国救援队致谢。一位男子拿来一袋橙子请求队员们收下,他说:“你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请让我们也做一些表示感谢。”
“在土耳其主要电视频道新闻中可以看到,中国队员在多处废墟中搜救。”土耳其蓝莓旅行社总经理伊凡·卡斯勒表示,“中国救援力量凭借专业知识、经验以及专业设备无私地开展工作。”
因为担心前方队员,中国救援队队员、北京消防特勤支队新航城消防站班长王汉卿时常给他们发微信问候。有时隔了一两天才收到回复,看到回复“平安”的短信,他心里才踏实。
时间紧、任务重,出发前很多队员来不及告诉家人真实情况,也不敢说明具体任务。由于救援时间长,信号不畅,大家都很默契地通知家人临时有培训任务,无法正常联系。
“灾区情况瞬息万变,很多人还在废墟里,我们一刻也不能拖延。”出发前,中国救援队队员、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特种灾害救援处副处长傅杰只是简单给家里打了通电话。
来自北京消防特勤支队的龙腾飞,是中国救援队的“元老队员”,每次出队他都是物资保障的主力。在飞机上,他一口气吃了两份餐食,边吃边说:“能吃的时候尽量吃,能睡的时候尽量睡。救援工作量非常大,没有力气可没办法干活。”在莫桑比克救援时,他曾两天两夜没合眼,带领三名队员搬运了十几吨“家当”。
中国救援队队员、北京消防特勤支队指挥中心主任毕洪一此前多次参与类似救援工作。深知救援危险性的他习惯于“撒谎”:“但很难瞒得久,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家里人很快就反应过来。好在我们的工作是拯救生命,家人也比较理解。”
“十八般武艺”怎样练成
“我相信勇敢的中国救援队队员,一定能圆满完成使命,在异国他乡拯救更多的幸存者。”王汉卿说。土耳其地震发生时,王汉卿正在老家休假准备婚事,因此错过了此次跨国救援,但他一直在跟进救援进展。
跨国救援对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抗压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中国救援队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不仅行动队员全部掌握游泳和医疗急救技能,很多队员还持有挖掘机起重机操作证、绳索救援证、无人机飞行证、潜水证、搜救犬培训证等各类证书。
“快速的响应、科学安全的救援得益于持之以恒的备勤训练。”特勤支队副支队长岳馨介绍,除了参加日常辖区消防备勤外,中国救援队每年组织两次72小时实战演训,还要参加一次亚太地区国家线上救援流程演练。
“在72小时实战演训中,一切严格按照作战要求来,队员们不允许和外界沟通联系,模拟的就是最不利的条件。有时也会出现超长搜索救援训练科目,既锻炼救援技战术,又磨炼心理承受能力。”岳馨说。
2018年,直属于应急管理部的国家级应急救援机动力量、我国第二支重型地震灾害救援队伍——中国救援队正式组建。中国救援队按照管理、搜索、营救、医疗、后勤5个方面组建,主要承担地震及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事故救援,以及其他涉及国计民生的突发事件跨区域、跨国境救援任务。
提起自己入选中国救援队的经历,王汉卿满脸自豪,他是第一批正式成员。入选中国救援队不仅意味着业务能力突出,也说明在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方面同样过硬。王汉卿经过一系列严格考评,合格后仅具备预备队员资格,此后再通过各项专业训练,才成为了一名正式队员。
“首先封闭三个月集中训练,上午理论课,下午实操课,没有双休日。每个月还有几次72小时实战连续轮换作业,常常要忙到后半夜。”王汉卿说。
2019年3月15日,非洲东南部遭受西印度洋热带气旋“伊代”袭击,这场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莫桑比克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呼吁国际援助。经上级部门批准,65名中国救援队队员奔赴莫桑比克重灾城市贝拉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这是中国救援组队组建后,首次开展跨国人道主义实战救援。
“当时既紧张又兴奋,第一次代表祖国出国救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容不得一点马虎。”王汉卿回忆,他随队先后深入孤儿院分发救援物资,进入霍乱发生区域进行消杀,其他队员还乘坐冲锋舟参与孤岛救援。官方部门统计,那次救援中,中国救援队共治疗3337人,清洗消毒33.08万平方米,为当地数千名灾民发放应急物资。
2019年10月,中国救援队迎来最严格的“大考”。联合国城市搜索与救援咨询团组织来自14个国家20名国际测评专家对中国救援队进行了5方面147项考评。按照国际惯例,通常一支国际救援队从成立到接受联合国测评的最短准备时间是2年,而中国救援队仅用了1年时间就以优异成绩通过测评,拥有执行跨国救援的资质。
截至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16日,在执行救援任务期间,中国救援队累计共派出救援人员21个批次、308人次,搜索评估建筑87栋,排查总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共营救被困人员6人,搜寻到遇难者11人。
中国救援队的工作,也获得了土方人士的高度肯定。送别救援队时,土耳其外交部地区协调员伊斯马伊尔表示,深深感谢中国救援队的辛勤工作。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刘少宾表示,中国救援队来土开展救援,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土两国人民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友好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这次跨国救援是对大灾巨难应急救援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首都消防特勤力量作为中国救援队骨干队伍,展现的是大国责任、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政委潘业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