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构建*

2023-10-06于艺婕

运动精品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个体心理健康

于艺婕

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构建*

于艺婕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文章从人体运动学相关原理出发,就目前研究所揭示的体适能与个体身体机能检测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主要着眼于体适能对个体身体机能和慢性疾病预防的影响成效,试图从测试机制构建依据与原则、测试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4方面进行具有我国高校特色的体适能测试内容构建教学探索。

高校;体智能;测试机制;构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体适能进行了综合定义,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而不易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乐趣,从而具有更高的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体适能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全美儿童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美国总统下令组织了“青少年体适能总统委员会”来明确关注该问题,“体适能”概念由此产生。美国公共健康服务部门早在1980年就将体适能列为“改善国家健康所需关注的15个领域”之一。从体适能所关注的内容看,Physical fitness的本质是一组属性:即从生活角度看,它是人类对现代生活的一种身体适应能力;从生理机能方面看,它是指人类身心构成要素中的全部机能,表现为运动能力、工作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身体组成方面看,它包括体型、机能和运动等适应能力[1]。因此“体适能”的本质是“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理论首次引入中国是2002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推动了我国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健康教育以及营养和身体治疗等相关课题研究和教学应用的发展,当前已成为我国体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当前我国除了在体质健康测试构建了体质测试体系和项目标准,关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等能力状况尚未关注,并着手构建更为全面和促进学生个体综合能力发展的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根据卫健委和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肥胖、超重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低龄化和高发化趋势发展,当前高校学生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诱导上述几大慢性疾病发生的第一主要危险因素,体力活动和运动量的大幅减少已给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对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来说,运动干预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当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主要问题和体育教育存在的短板,探索包含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多层面的素养发展的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是尤为必要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该研究不仅能揭示体适能与人体机能之间的层次关系,还能进一步认识体适能的构成要素,以及探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适能测试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管理认识,加强师生间的运动干预和运动处方教育探索,共同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提升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和学习能力,是提升高校健康管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着眼于体适能对个体身体机能和慢性疾病预防的影响成效,试图从体适能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和学习能力的测试机制探索构建依据与原则、测试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及运动干预处方五大方面进行具有我国高校特色的体适能测试内容构建教学探索。

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三大搜索引擎以体适能、国内外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国内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国内外高校学生社会适应力和高校学生学习能力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当前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山西省20所开展体适能教学实施和教学研究的高校30名教学管理者和50名一线体育教师就该校的体适能教学研究及教学实施进行专家访谈,获得教学实施现状及研究依据。在此基础上,对被访谈的20所学校200名学生就该校的体适能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机制及学生对体适能教学的诉求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有效率92.5%。

1 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构建依据及原则

1.1 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构建依据分析

首先,欧美已构建相应体系的体适能测试机制,并进行教学实践。关于体适能在教学中的价值,欧美一直走在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前列。其中1993年美国体育界提出终身化、个性化的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美国多任总统不仅支持在学校开展体适能研究,而且还将体适能推向商业界,形成体适能产业。1996年美国发布了《身体与健康》一书,首次以宣言的形式号召民众为促进健康、积极参加各种身体活动。该书同时指出: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肌耐力、肌肉爆发力、肌肉做功速度、速度、柔软度、敏捷性、平衡感、反应速度和BMI、体脂含量等身体成分,将体适能大致划分为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和与运动能力相关的体适能。欧盟委员会则认为体适能是指一个人完成工作、进行日常生活和积极享受休闲时光所需要的肌肉工作能力[2]。特别强调预防运动不足而导致的身体机能减退、身体应变能力不足的情况。美国健康、体育、休闲与舞蹈协会(AAH.PERD)对健康概念从身体适能、情绪适能、社会适能、精神适能和文化适能5个层面提出了整体性的概念。由于身体适能与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而在发达国家受到大众的重视与广泛参与,成为体育、健康教育、营养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概念。目前欧美学者认为“体适能”是一个综合性的健康评价指标,包括与健康相关的参数,与运动技能相关的参数和与代谢相关的参数。其中,与代谢相关参数是近年来才提出的新体适能参数,包括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和骨密度等。而上述概念在我国仅局限于体育和医学科学的少数研究范围内。欧美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将健康促进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致力于个体维持健康状态,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以达到“身心合一”的整体完美状态,积极地引导学生个体改善自身的社会、心理、教育和营养状态.从而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多元化健康水平。

其次,国家相关政策与理论实践研究为体适能测试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支持。我国自2007-2013年已就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系统化的体适能研究,重点完成了体适能训练、体能训练、体适能健康等方面的研究,使学校体适能研究更加成熟,部分一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观察或试验方法,认为健康体适能教学能使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如心肺功能、呼吸耐力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还能促进体适能健康,其应用和实践也相对完善,研究结果更具参考价值。2014-2019年是我国健康体适能研究的第三阶段,由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印发和2017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以及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为我国体适能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索带来了政策支持,该阶段的文献研究面较为广泛,我国体适能研究方向也偏向于健康[3]。上述研究进展为本文的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构建提供了现实与理论依据。

1.2 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构建原则综述

1.2.1 内容构建原则

第一,注重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根据欧美高校体适能教学实践认为,体适能教学能够有助于个体在心肺耐力、柔韧性、下肢力量等方面的身体机能获得显著提升,也有助于学生个体将体育教学有效延伸到课内外、校内外,形成较长的体育教学影响,有助于学生个体普遍养成良好的体育自主锻炼习惯,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课堂教学运动技能,从而能够保证体育教学成效,提升日常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拓展课内外体育教学资源。因此,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的构建必须要立足学生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升体育教学在学生个体的课内外、校内外的影响长度和深度,让学生养成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最终改变“多静少动”的日常生活习惯。

第二,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意识培养和氛围创设。根据对国外高校学生体适能教学文献的检索,欧美经过数十年的教学探索认为,不间断健康工作、生活意识的构建,可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时间,并提升参加各类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形成较强的身体健康保健意识和浓厚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从而有助于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4]。因此,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的构建原则应充分考量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及教师两大教学主体进行身心健康关注和健康生活方式培养意识与校园氛围的创设,从而形成长期的测试激励和监督机制,最终提升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1.2.2 教学实施构建原则

第一,注重整体参与、全过程参与和长期结果影响。高校学生当前养成的少动多静的静态生活方式,一是与网络化、视频化学习交流方式有关,二是传统体育课堂的渗透力不足,对学生的课后生活和校内外生活影响有限,不能将其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等能力完全纳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也不能影响全体高校学生,因此难以形成较为广泛和长期的影响。心血管疾病、超重、肥胖等患慢性病的风险和发生率已经较过去10年同期学生有了大大提升。因此,构建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必须要充分考量在日常教学中多学科、多教学主体、多教学情境和多教学目标的融合实现策略的探索,以此提升体适能测试机制的整体参与度,全过程教学的参与和影响度,以及长期多层面教学结果的影响力。

第二,注重能力全面成长和纵向成长。根据教育部每年发布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看,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心肺机能、身体形态两大指标上具有较高的提升幅度,但在速度、耐力、身体敏捷度等指标上存在下降趋势,说明当前的体育教学存在锻炼不全面和学生纵向成长不足的情况。因此探索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则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在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成长和纵向成长,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5]。

1.2.3 教学评价构建原则

第一,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身份,注重学生教学评价参与机制探索。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与构建学科自信的关键。探索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必须要注重体适能训练课程的和测试机制中的教学评价策略的跟进。坚持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身份,并注重学生教学评价参与机制探索,是能够使体适能测试更能兼顾到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等多个层面的成长痛点和教学难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第二,教学评价应兼顾体适能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和学习能力的测试。只有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才能使体适能教学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素养成长多个层面,避免传统课堂过于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测试成绩的弊端,多层面教学评价的构建能够使体适能测试渗透到课前预习、课堂检测、小组合作、体育考试、课后学生自主锻炼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进行教学评价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2.4 教学反馈机制构建原则

第一,创设多元化教学小组,创建教学实践反馈机制与渠道。教学反馈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再调整的重要依据,对今后的体育教学和学生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的探索,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生理、心理、社会实践、能力与素养的综合成长的新教学机制,因此教学反馈机制的构建将对个性化体育运动教学设计和不同的实践活动创设,以及学生深入持久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拓宽教学时空限制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6]。因此,探索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的教学反馈机制构建,需要从以下三大层面加以探索:一是理论教学部分,依托课堂教学,加强健康体育理念与体适能理念以及价值教学反馈机制;二是构建营养与体能、健康关系与日常生活学习习惯联系,使学生能保持营养均衡,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及时调整身体状态,学会评价并管理自身健康;三是了解身体成分与体重关系,运用体适能理论指导自身体育锻炼,改善身体机能,能够预防损伤,改善身心健康状况。

第二,创建明确的育人育才目标,探索“日常+定期”测试反馈机制。探索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最根本的是要落实体适能教学对我国高校学生人才培养的成效,这是体适能测试机制探索的根本,也是生存之本。我们需要充分明确当前国家对高校学生综合教育素养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培养大方向,着重实现对学生素质发展和能力构建需求,具有明确的体适能育人目标与实施策略,弄清楚体适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实现,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和体适能训练中实现个性、情感、心理及体能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

2 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内容构建整体设计初探

2.1 体质健康测试内容构建整体设计

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就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它是身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同时也是个体愉快完成日常学习、工作的同时能获得愉悦感的基础,也能有效降低慢性疾病发生概率。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测试机制认为,衡量健康体适能五大要素为心肺耐力适能、肌肉耐力适能、肌肉力量适能和柔韧性适能和BF、BMI两大身体成分指标[7]。上述五大要素与当前我国的体质测试评分标准和测试内容是高度一致的,基本能够涵盖高校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等。但由于对身体适应能力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并不多,尤其缺乏科学的、全面的、定量化的相关指标,当前关于促进健康方面的测试机制和教学干预较少。而进行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内容构建,则需要关注身体健康认知、心理健康认知、情绪管理,将身体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作为体适能体质健康测试的核心模块,设计体适能素质提高方案,构建体适能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和定量化指标。

2.2 心理健康测试内容构建整体设计

目前国内关于心理健康体适能研究多集中在学校体育课程现状调查和开展问题上,该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宽泛的运动医学研究领域和测评系统上,并未针对高校学生个体独特性和身心健康发展特征进行系统性、应用型研究。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当前欧美学校针对体适能的心理健康测试也并未构建全新的测试内容,而是普遍采用世界通用版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进行抑郁自测、焦虑自测和心理普查。而根据体适能理论,心理体适能还包含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

2.3 社会适应体适能测试内容构建整体设计

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当前现有的健康体适能的测度工具的评价指标绝大部分是从体育领域对个人的躯体生理进行测量和评价,缺乏对个体学生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的关注,较少关照个体的心理、认知和社会网络构建、社交能力发展和社会适应力的塑造等方面内容,而该部分内容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体适能理论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作用机制,因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整体关照并提出整体测量和教学内容构建策略,才能有效降低特定人群的健康风险,构建健康生态模型,帮助学生在复杂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环境之间实现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与相应能力的习得能力,达到科学评估个体的情感、思想、认知,调整心理态度和不良行为,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适应力[8]。

2.4 学习能力体适能测试内容构建整体设计

高校是学生个体进行学校生活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保证个体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日后的工作中有精力,有活力,有能力去进行任务挑战与再学习的基础,也是保证个体获得较高的躯体体适能、心理体适能和社会体适能的根本途径。因此,探索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需要充分考量学习能力体适能在高校体适能教学中的比重,并探寻合理的测试机制。

3 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教学实施及评价整体设计探索

3.1 明确体适能测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标准,制定整体性教学实施与评价策略

根据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健康体适能理论和影响力已经深入到管理层和高校体育教师内心,在教学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由于尚未形成机制,并未在教学中进行主动探索与渗透。因此,探索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必须在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两个层面进行整体设计,从大学生特色体育锻炼目标、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决策机制与激励机制进行整体架构,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一体化的多主体参与共管机制,为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教育的纵深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行动保障。

3.2 注重学生个体健康体适能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的阶段化、过程化发展探索

当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在优渥的养育模式和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相对欠缺,因此需要注重个体参与机制和体育自主锻炼兴趣的提升,提高大学生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要增强体育锻炼活动的趣味性创设。因此在体适能测试机制教学实施和评价机制设计上应融合体育活动、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网络健康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及时了解大学生在健康体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阶段化、过程化的解决方案、教育方案探索[9]。

3.3 注重环境创设,加强观念引导,行为规范和意识约束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证大学生群体进行健康成长和贯彻健康体适能五大层面教学影响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要在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过程中注重持续化的体适能健康教育环境的创设,从而从多方位、多视角、多层面激发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自我强化意识,并养成稳定的健康行为,提升健康体适能教育在个体的心理、认知和社会网络构建、社交能力发展和社会适应力的塑造等方面内容的影响力,帮助他们在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多层面的素养发展的教育成效。学校在开展健康体适能教育的过程中,应从网络教育平台、校园环境创设、课外活动设计和校内外教学活动拓展等多个途径拓展体适能健康生活教育内容,增厚学生健康体适能五大层面的影响深度,加大学生影响面和影响链条的打造,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试错、纠偏和构建正确的生活、学习模式,纠正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特别是构建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引导大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身体素质,提升生活与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爱好的多赢教育结果。

4 结语

健康体适能是保证个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保持旺盛精力和生命活力的根本,也是支撑个体有能力、有勇气去做一些探索,不断获得新知的动力。本文采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法,依据体适能理论和国内外当前对体适能理论探究和教学实践,针对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和学习能力等教学教育现状,从整体上提出了高校体适能测试机制,并从测试机制构建原则、测试机制内容构建和教学实施及评价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探索,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探索价值。

[1]高磊,赵颖,赵小兰.体适能的研究进展及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航空军医,2015(12):71-75.

[2]郑进贵.体适能研究现状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9):190-191.

[3]廖勇胜.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体适能管理机制改革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5):40-41.

[4]易军.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126-128.

[5]席磊.高校体育专业开设体适能训练课的必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93-95.

[6]马明永.欧美体适能研究进展对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0(29):24-25.

[7]相振伟.欧美体适能教育进展对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启示[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10):90-93.

[8]于振东.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9]郑进贵.体适能研究现状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9):190-191.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Mechanism

YU Yijie

(Changzhi University, Changzhi 046000, Shanxi, China)

基金项目:长治学院2022年校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健康体适能目标下的山西省高校田径特色教学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C202213)。

于艺婕(199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