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2023-10-05崔雯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化馆遗传文化

近年来,在国家对非遗进行传承和传播的过程中,文化馆的作用越发显著。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日益深入的今天,文化馆已逐渐成为基层文化传播的主体。建议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整合文化馆中的各类非遗资源,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开展非遗的传承和传播工作,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非遗文化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对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政策依据

1.1 定义

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广义上讲,“非遗”可以被看作是“传统文化”,二者之间差别较小。更确切的说,非遗包含了更加广泛的内涵,它不只是一种技艺,还可以是一类行为,一门语言,一处场所等。除此之外,非遗也可以是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物质产品,并非都是不可触碰的、非实体的表现形式。换言之,非遗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1.2 政策依据

在我国的非遗传承工作中,文化馆是实施者和实践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关于非遗的条例中,还规定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遗的学术研究机构,应当根据自己的职责,对非遗的传承工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并采取各种创新的手段,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2 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优势

文化馆是市、县一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有的地方称文化中心或文化活动中心,作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文化馆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从基层文化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各地区所拥有的非遗文化资源的类型、数量都有较大差异。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进步的推动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主体。如果非遗与地方基层群众的联系不够紧密,非遗文化就会慢慢丧失生机与活力。因此,在非遗实际的传承传播中,应当注重其与传承人延续关系的维护。其次,群众对民族文化和非遗有更多的亲切感。对非遗进行传承和传播,既是各层级的文化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又是广大群众的责任。传承工作的首要目标是要使广大群众意识到非遗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其中。文化馆作为最接近群众的基层文化事业单位,在传承和传播非遗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例如,可以通过举办与之有关的文艺晚会、讲座等方式,使广大群众加深对自身所承担的文化传承和传播责任的理解。最后,文化馆具备比较完备的设施条件。与其他文化单位相比,文化馆有着相对完备的录制和摄影器材,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化宣传。另外,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长期从事相关工作,对民间通俗文化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具有一定优势。

3 工作人员将文化馆工作落到实处

文化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为市、县级的文化宣传单位,文化馆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传播与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人们思想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馆如何突破保守与陈旧观念的局限,最大限度地發挥自身职能?这与工作人员严于律己、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分不开。

3.1 用更高层次的思想审视非遗传承

非遗的传承并非个人之事,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要做好非遗的传承工作,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积极的状态对待工作。管理员、助理馆员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对非遗文化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撰写工作总结,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初步分类和科学管理,以方便非遗文化知识的普及,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播。馆员要开展调查研究,对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通过摄影、绘制作品,整理非遗信息,与编辑人员一起审稿、改稿等工作,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开展全县范围的文艺表演、展览、比赛、评奖等大中型文艺活动,让非遗工作深入人心,加强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自觉加入到非遗传承与传播的队伍中来。

3.2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中来,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有了更多人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文化馆对非遗传承和传播的工作也不能松懈,工作人员应积极宣传,让群众对非遗的未来发展进行更多思考,努力使非遗的宣传变得更为多元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

3.3 做好组织引导工作

对于非遗的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管理也非常重要。应构建一个周密严谨的组织体系,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文化馆应以建设更具专业性的文化馆为导向,不断改进自身工作,让来到文化馆参观的群众有更好的体验感,更好地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文化馆所有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奋进。

总而言之,文化馆作为非遗的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工作人员应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文化馆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吸引相关的专业人才为文化馆服务,提升非遗文化建设的工作效率。在开展普查工作时,应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资源,并做到尽善尽美[1]。

4 提升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影响力的策略

4.1 加强机构合作

在进行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方面,文化馆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提高非遗的影响力。在现行的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工作机制下,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制定非遗传播保护计划,是推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提升人们非遗保护传承意识的有效手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地区产生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民俗文化。例如,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朵迪舞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织锦已经提升到省级保护项目,各种藏族民族舞蹈(包括摆阵舞、羌舞、面具舞等)也已经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这种类型的非遗文化具有强烈的原生态色彩,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在非遗的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各地方的文化馆要起到表率的作用,要大力推广地方非遗的重要性,加大与学校等各种组织的合作力度。例如,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与课堂进行结合,“传统民间艺术进课堂”,开设各种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课程,激发学生对地方非遗项目产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对非遗的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去,推动非遗的持续传承和发展[2]。

4.2 开展多元化活动

在非遗的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各地的文化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的意识。例如,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吸引大众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文化馆要对有关非遗的内容进行推广,推广方向注重宣传民族特色。地方文化馆和地方政府可以组织对民族艺术和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本地的非遗类书籍进行编制,并配合拍摄各种类型的宣传视频,将各种民间舞蹈、民族音乐等原生态的文化演出记录下来,在加强与各地电视台合作的基础上,对非遗进行广泛地宣传,以提高本地的非遗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如采花节、转灯节、楹联灯会等,来促进具有当地特色的非遗项目的发展。文化馆还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意识。文化馆还可以将所保存和记录的关于当地非遗项目的历史发展情况的资料展示出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让群众了解从古代到现在的民俗文化发展过程,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让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对非遗的传承和传播之中[3]。

4.3 培养非遗传承人才

非遗人才对非遗的传承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文化馆在进行与非遗有关的工作时,要注意对非遗人才进行有效的保护。目前,国内的非遗传承人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才匮乏,这严重影响了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文化馆可以组织专业人士到各地农村去发掘非遗传承人,并给予他们各种形式的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传播非遗技艺。文化馆可以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传承人进行调研。例如,针对山东省东营市国家级非遗短穗花鼓、省级非遗孙斗跑驴,以及中国齐笔等传承人,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向地方政府申请增加经费,引进青年人才,培养下一代传承人。除此之外,文化馆可以与地方的职业院校进行深入合作,开设非遗技艺的专业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尽量解决当前的非遗人才缺失的问题。文化馆可以为毕业学生提供相关岗位,解决这类学生工作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地参加到对非遗的传承中来。

4.4 开发新模式

当今社会,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更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形式的传承与传播方式,扩大其传播的范围,推动非遗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非遗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可以把本地區的民族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融入旅游业中,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建立以民俗风情、民族文化为核心的非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统筹发展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非遗资源聚集区域。将各种类型的非遗文化,如当地的传统民间表演、手工技艺等进行有效的运用,将其转化为产业化的商业模式,以提高其经济价值,激发当地村民对非遗传承与传播的热情,推动其传承和保护,从而推动地方非遗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文化馆可以从当前各种文创类商品中获取灵感,对本地的手工艺品进行改造,并在传承传统的手工技艺的同时加入一些现代的流行元素,促使传统的手工艺品实现商品化,从而提高手工艺品的经济价值,拓宽消费人群,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比如,可以将非遗项目“西兰卡普”与当代的元素结合起来,运用西兰卡普编织技艺,来编织具有民族特色的背包,或是各种装饰物。与此同时,文化馆可创建自己的特色品牌,并进行品牌推广。例如,参与各种旅游商品和民俗商品的展销会,以拓宽当地非遗商品的销售领域,提高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果,从而提高其影响力。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对地方的非遗进行传承和传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4]。

5 结语

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工作与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最基本、最创新的工作,各文化馆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传承的宣传,积极组织学术交流,让每一个细节都得到落实,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引用

[1] 安启龙.文化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策略分析[J].文化产业,2022(25):127-129.

[2] 钟良.简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县级文化馆所特有的主导作用与优势[J].文化学刊,2022(8):31-34.

[3] 李秀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以固镇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传承为例[J].文化产业,2022(14):80-82.

[4] 韩晓华.关于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2):169-171.

作者简介:崔雯(1983—),女,山东东营人,本科,馆员,就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文化和旅游事业中心。

猜你喜欢

文化馆遗传文化
非遗传承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