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机交互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情感体验

2023-10-05王梅蔺雨含熊秋霞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展馆版画文化遗产

王梅 蔺雨含 熊秋霞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是全面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和发展方面正面临着现实困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将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当中,有助于克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形式单一、方式落后的局限性,提高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播度和体验感。基于此,本文以重庆綦江农民版画为例,分析人机交互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运用现状,探究人机交互技术是如何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当中的,又能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怎样的优势,以期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案例,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展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

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展现的是一个地方甚至国家的文化属性,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的来源,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党的十九大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已受到进一步重视。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和合理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显得非常重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开始突破瓶颈,借助数字化技术为扩大其传播和影响开辟了新的道路。

2 人机交互技术的理论研究

人机交互技术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最终有效地实现人与机器之间信息互换的技术[1]。在人机对话的过程当中,机器通过输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相关的信息,人通过输入设备对机器输入对应的信息,指示机器可以为人输出相关的内容,以此实现人机的对话。人机交互技术主要由人、机器和人机界面组成[2]。人指的是机器的操作者或使用者,机器指的是人操纵或使用的各种设备、工具、仪器等。人机界面指的是在人机交互系统当中,人与机器进行信息互换的交界面,如显示器和控制器。目前人机交互技术主要包括眼控交互技术、体感交互技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交互技术、骨传导交互技术、脑波交互技术。

3 人机交互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应用

3.1 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到非遗传播中的可行性分析

以VR交互技术为例,目前VR技术的运用较为广泛,相对来说技术也比较成熟。比如360度实景拍摄、3D(三维)建模场景的运用,能让用户与外界隔绝,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当中[3]。用户所看到的场景、产品和各种元素都来自VR虚拟制作,但是在视觉上却能“以假乱真”,让用户的视觉感知突破时空的界限,感知到全新的视觉体验[4]。人机交互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视觉的创新吸引了更多的受众。除此之外,人机交互技术的运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画面更生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不再是冰冷的物品,真实的体验感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生命,带给用户在触觉、听觉、视觉等多感官上的全新体验,进一步激发用户内心的情感[5]。因此,将人机交互技术运用到綦江农民版画的传播当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3.2 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案例分析

重庆市2014年审批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有110项,包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0大类。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至今,除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之外,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助力下的创新发展。比如用3D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乡村非遗服饰,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到烧制陶器的过程当中,利用3D打印技术及图文修复技术复制文物,将VR全景摄影技术运用到戏剧舞蹈当中等[6]。

以綦江农民版画的数字化传播为例。人机交互技术被运用到了綦江农民版画的制作、包装、传播和储存等环节当中。人机交互技术运用到农民版画的传播当中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式:一是VR展馆,利用最新的VR/AR引擎技术,实现可实时互动的3D沉浸式空间漫游体验[7]。将传统的线下展馆“搬运”到线上,让参观者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去观赏、了解、感受农民版画。通过AR技术,綦江农民版画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也被更全面、详细、生动地展示出来,有效增强参观者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参观者与农民版画内在文化的共情。二是虚拟手绘体验,一方面可以通过佩戴相关设备,如头盔或者眼罩,置身于农民版画的画面当中,同时在虚拟空间去手绘农民版画,得到不一样的绘画体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在线上绘制农民版画,打破时间、地点、材料的限制,使绘画更方便。

4 人机交互技术丰富用戶情感体验,助力非遗文化传播

以重庆綦江农民版画的VR展馆为例,人机交互技术的运用,从认知层面、感官层面、空间层面和运用层面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情感体验[8],使用户产生愉悦、自由、舒适等感受,助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4.1 认知层面

从创作者的认知角度来看,一方面,表现在制作农民版画时在创作、视觉、展示观念三个方面的创新。在创作观念上,创作者从固有的构思模式转变为以表达自我思想为主;在视觉观念上,创作者大胆创新农民版画的色彩运用;在展示观念上,创作者将农民版画的展示从平面转向立体、从线下投向线上、从静态到动态。观念的创新,提升了创作者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9]。另一方面,表现在制作农民版画时在技术观念上的创新。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为农民版画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农民版画通过VR展馆的方式展示出来,创新了农民版画的传播方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人们的审美,吸引了更多受众主动去欣赏和学习农民版画,深入了解和学习綦江农民版画的文化背景、精神内涵、制作过程和传统工艺。创作者主动去学习和利用新技术,以带给欣赏者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对新技术的接受和运用也进一步丰富了创作者的认知。

4.2 感官层面

一般来说,感官系统包括了听觉、触觉、嗅觉和视觉,这也是人类在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感官体验,声音、气味、画面和触感通过人的感官传输到人的大脑当中,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通过人机交互技术设计的虚拟场景,用户被带入农民版画的空间环境当中,可以全方位地去体验农民版画的制作、保存等全过程。在视觉上,当用户进入到特定的VR展馆空间当中,可以观察VR展馆逼真生动的画面、色彩、材质肌理和视觉比例,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10]。在触觉上,用户通过佩戴头盔或者使用手机应用程序等方式去体验农民版画,能收获到“真实”的触感。在听觉上,农民版画VR展馆根据不同的场景设置特效和场景音乐,为用户营造舒适的体验環境,带给用户真实的体验。

4.3 空间层面

空间从功能上主要分为静态、动态、共享、过渡和封闭空间,从形态上主要分为实体和虚体两种属性,农民版画VR展馆在空间情感的塑造,将虚与实、动与静结合,在一个封闭空间为用户搭建出无限的想象空间[11]。在农民版画VR展馆的空间当中,色彩、肌理和光影这些空间元素的排列、变化都有利于提升视觉冲击力和效果。在色彩元素上,农民版画色彩以暖色调为主,大胆的色彩冲击,能增强视觉效果,带给用户强烈的情感体验;在肌理纹路上,突出农民版画的木板质感和色彩颜料的真实感,使农民版画的空间画面显得更加逼真;在光影上,农民版画VR展馆可以将自然光线与人工光线合理组合运用,为展馆画面营造一个虚实结合的画面,丰富受众的心理感受。

4.4 运用层面

在运用层面,綦江农民版画的制作工艺不断精进,无论是材料的使用,还是工艺步骤都得到了空前提升,像木板、印刷工具、印刷颜料这些材料的升级,都带给了用户更好的体验。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场景,模拟版画的创作,感受真实的制作过程。并且通过虚拟场景,使用户学习农民版画创作中的蜡染、木雕、石刻、布贴、挑花、剪纸、木板年画和刺绣等传统民间古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用户兴趣,还让这些民间技术为大众所了解。用户在整个使用过程当中,从现场制作变成随时随地进入虚拟场景制作,从平面变成立体、动态绘制,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另外,还能够给用户带来舒适性、安全性、功效型和私密性,满足用户的情感诉求,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5 结语

人机交互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让传统文化产业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新兴的科学技术,创新了传播方式,能带给体验者更好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能深入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和魅力所在,增强体验者自觉、主动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在未来,人机交互技术将愈发成熟,运用现代科技以传播和传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需要相关领域从业者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始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支持。

引用

[1] 付丽丽,楼小龙,李欣怡,等.自然人机交互在“非遗”传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22(6):128-132.

[2] 张思晗.基于VR技术的可交互非遗视觉体验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21(22):28-29.

[3] 权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路线图及其未来发展逻辑[J].中国文艺评论,2022(8):6-9.

[4] 黄琳琳,George Stankevich,郑晓春,等.数字化对非遗文化蜡染的保护与传承实践——以丹寨县蜡染为例[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9):42-47.

[5] 彭文虎.“互联网+”时代非遗资源数字化开发建设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9):90-92.

[6] 魏砚雨.基于VR应用的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活态化研究——以非遗数字化研究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2(3):5-10.

[7] 黄玺,董旭.VR技术在梁平木版年画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与研发[J].科技资讯,2022,20(1):3-6.

[8] 全小国.感官·情感·精神:非遗旅游产品审美体验研究[J].民族艺林,2022(3):35-45.

[9] 何东平.VR陶瓷烧造仿真技术创新探索——论虚拟现实在传统钧瓷非遗烧制技艺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9 (22):11-13.

[10] 杨亮.基于情感体验的瑞岳华庭住区景观设计[J].福建建材,2022(4):53-55.

[11] 陈慧慧.非遗类APP用户体验设计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2.

作者简介:王梅(1998—),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蔺雨含(1997—),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熊秋霞(1998—),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展馆版画文化遗产
版画作品选登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