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乡村爱情》系列剧逐渐衰败的原因

2023-10-05杨雅如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主线题材爱情

《乡村爱情》系列剧于2006年9月30日在央视一套首播,至今已经播了15部(共摄16部,已播15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系列剧集之一。《乡村爱情》系列剧尽管收视率一直都很可观,但是口碑却呈下滑趋势,播出平台也由一开始的央视,到后来的黑龙江卫视、北京卫视、山东卫视,再到最后的网络平台。2023年播出的《乡村爱情15》,在互联网上更是恶评如潮,各网站评分持续走低。

《乡村爱情》系列剧为何逐渐衰败?究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众审美疲劳。二是“本山式”幽默与电视剧题材结合难度大。三是偏离了《乡村爱情》的“爱情”轨道。四是只重皮毛的欢乐,为了笑而笑。五是主线人物戏份越来越少,过多的旁支人物造成关系混乱,可谓本末倒置。六是故事情节逐渐恶俗。七是广告植入过多。

从近几部的宣传海报也可以看出,《乡村爱情》中年轻人不见了踪影,老人占据了屏幕;爱情不见了,创业占满了屏幕;质朴不见了,广告占满了屏幕。从平均收视率11%左右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神话,到今日的口碑下滑、难掩颓势,《乡村爱情》这一路的衰败,不免令人感到遗憾。

1 观众审美疲劳

观众的审美疲劳,是《乡村爱情》系列剧逐渐衰败的重要原因。在赵本山之前,中国电视史上还没有过农村题材的爱情轻喜剧出现,再加上赵家班在此前两部作品(《马大帅》《刘老根》)上积攒下的人气和赵本山这块“金字招牌”,《乡村爱情》一开播就迅速走红,成为那些年里最具有全民话题度的国产电视剧系列。而到《乡村爱情15》,观众的审美疲劳已经很严重了,既是对题材的疲劳,也是对故事套路的疲劳。

2 “本山式”幽默与电视剧题材结合难度大

《乡村爱情15》延续了“本山式”幽默,但是“本山式”幽默适合于舞台,用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对于观众来说则缺乏一定的代入感。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乡村爱情》总是安排赵四、谢广坤、刘能等角色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谩骂吵架。有时观众都觉得没有什么,他们却大打出手。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观众就会觉得《乡村爱情》系列剧是“加长版的赵本山春晚小品”,除了搞笑,没有什么故事深度。而《乡村爱情》后几部不加节制的广告植入,加上有哗众取宠之嫌的低俗情节设计等问题,更让观众对其感到失望。

尽管很多时候无厘头式喜剧能触发观众笑点,让观众捧腹大笑,但如果仅仅是单纯为了喜剧环节的堆砌,那将毫无意义,过度强调喜剧效果反而会使故事失去了真实性。而真实性,恰恰是最能打动观众的地方。例如,2021年的高口碑电影《你好,李焕英》,故事以导演贾玲和自己母亲之间发生过的真实互动为背景,运用观众容易共情的母爱题材,最后狂揽54亿票房,成为当年的春节档票房冠军。

“本山式”幽默,要做到与电视剧艺术相结合,必须体现真实性,为此主创人员需要扎根农村,深入实践。然而,《乡村爱情》系列剧的演员还有其他的文娱活动和工作安排,创作条件相对有限。赵本山本人随着年纪渐增,创作精力也相对有限。因此,这部电视剧失去吸引力是必然趋势。

3 偏离了《乡村爱情》的“爱情”轨道

《乡村爱情》主题里所阐述的“爱情”不仅是整个系列剧发展的主要线索,也是区别于其他电视剧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爱情题材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剧的主要题材,但“乡村爱情”这一题材却甚少涉及。《乡村爱情》以农村大学生谢永强大学毕业回家,准备创业为开始,他和青梅竹马王小蒙的爱情故事,是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乡村爱情》还讲述了刘英和赵玉田、香秀和李大国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故事的发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带出了谢广坤、赵四、刘能等几家人的故事。如果说《乡村爱情》前三部是按照爱情主线发展的话,那么从第四部开始,事业情节逐渐成为主线,特别是在《乡村爱情》彻底离开电视剧舞台走进网络平台后,事业情节的篇幅逐渐增多,并且还不只是主线人物的事业,还描绘了很多支线人物的事业发展。试问,一个偏离了主题的电视剧该如何发展下去呢?《乡村爱情》前几部爆火的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在一个不同的方面呈现了农村的生活,告诉观众农民的生活不只是枯燥无味的耕地务农,也有着丰富的农闲生活,来自乡村的爱情或许没有多么浪漫,多么轰轰烈烈,但是它足够真实,农民在繁杂的生活中,也会创造自己的“小浪漫”。这是这部电视剧最不同于其他电视剧的地方,也是这部电视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如果继续偏离这个轨道,那么《乡村爱情》将同众多平平无奇的乡村系列剧一样,慢慢失去它的吸引力。

4 只重皮毛的欢乐,为了笑而笑

没有内涵的电视剧注定不是一部好的电视剧,虽然《乡村爱情》定位于农村,但并不是说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就不能有内涵,很多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在呈现农村生活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本山传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来自东北的传媒公司,他们的演员都有十分明显的东北特色。首先是都说着一口东北普通话,其次,他们大多数都是由二人转演员发展而来,特别是以小沈阳、宋小宝、毕畅等人为代表,而一说起这种来源于东北的艺术,大家首先想起的总是欢声笑语。除了《乡村爱情》系列剧,由宋小宝和黄圣依主演的《第二十二条婚规》也是这样,虽然是都市系列,但是充满了浓浓的东北特色。将东北艺术带上舞台并被人熟知的代表人物就是本山传媒的创始人赵本山。他作为小品演员来说的确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乐,但如果将这种模式带入一个长达五百多集的系列电视剧中就会显得有些单薄,特别是内涵匮乏,很多地方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笑了,但也是尬笑,仅仅是因为很有喜感,而一部好的喜剧不应止步于此,而是在笑的同时要发人深省。

5 过多的旁支人物造成关系混乱

《乡村爱情》系列剧的开始是大学生谢永强回家创业,与王小蒙喜结连理,主线人物主要有谢永强、王小蒙、刘英、赵玉田、谢大脚、谢广坤、刘能、赵四、王老七等人。而后来却加入了原本故事中并不存在的宋晓峰、玉红、吴迪等人,虽然故事更加丰富了,但是情节不免杂乱无章,在大幅增加这些后入人员的故事同时,主线人物剧情大幅缩减,甚至一集出现不了几个镜头。从第八部开始,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几个主线人物家都开始围绕孩子展开,涉及的都是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与此同时,谢广坤、刘能、赵四明争暗斗的故事也正式开始,今天把刘能气个半死,明天把赵四气得下不來床,甚至谢广坤把儿子作得差点成了植物人。那边山庄又经营不景气,各种新人旧人一茬一茬地换,各种为了名利地位不断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情节不断上演,这种看起来稀松平常甚至无聊的故事情节不断涌入,占据了电视剧的相当大一部分。而主线人物这边,长贵扮演者因为个人问题被迫写死,王小蒙出国学习,谢永强受伤不能自理,由此导致主线人物情节越来越松散,因此很多观众都说《乡村爱情》彻底变味了。主线人物情节减少的同时,他们的人物形象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谢永强从一个敢于创新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唯唯诺诺和愚孝的“孝子”,父亲作天作地也不敢反抗。王小蒙从一个有主见的新青年变成了忍气吞声的儿媳妇。本来各种作的三个老人就让观众气得不行,宋富贵、吴迪等人的所作所为不断使观众瞠目结舌,曾经积极进取的主线人物的巨大改变更是观众不愿意看见的,所以很多观众因无聊的旁支人物和“怒其不争”的主线人物而弃剧。

6 故事情节不断恶俗

《乡村爱情》系列起初在各类题材的系列片中能拔得头筹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选题。《乡村爱情》以爱情为主体,在其中穿插创业、扶贫等故事。但是,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故事情节变得恶俗化,不再是当年那个传递正能量、表达农村美好新风尚的《乡村爱情》。现在的剧集里面,各种俗套的情节,如公司争斗、车祸、互相攀比接连不断,甚至很多在前几部的恩爱夫妻,也貌合神离。以上故事情节俗套而又恶趣味,不但难以吸引观众的兴趣,反而会让观众感到不适。推动故事的发展只靠各种矛盾冲突,为此不惜破坏原有的人物形象,这样做不仅不能吸引新观众,甚至会留不住老观众。

7 广告植入过多

近些年来,电视剧里植入广告成为热潮,《乡村爱情》也不甘落后,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能买施可丰化肥中了一辆卡车。被网友戏称为“广告植入根据地”的大脚超市,广告植入更是层出不穷。这样的广告植入不仅给观众带来不适感,而且多种广告一起植入,极大地降低了剧集的文化内涵。广告植入是一件十分微妙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引起观众的反感。特别是近两年来,各种广告植入方式层出不穷,比如片头片尾插入式、片中小剧场式等,虽然大多数广告依旧是被观众跳过,但是这种“跳过”,毁的是观众那两秒的观影体验。现在的观众“深受其害”,对广告植入的包容度已经明显降低,这也是影响《乡村爱情》评分的重要原因。

8 结语

当然,《乡村爱情》并非一无是处,它既然能够引起观众的讨论热潮,说明它仍然拥有着广大的观众基础。它的成功之处在于题材选择、定位等等。乡村爱情这一种题材在《乡村爱情》之前很少有电视剧涉及,作为立足于农村的轻喜剧题材,也比较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以供娱乐消遣、打发时间。《乡村爱情》基本定位于贺岁档电视剧,大多在农历新年左右播出,此时阖家团圆,人们偏向于选择一个比较欢乐的电视剧来观看。除此之外,演员素质过硬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地方。相比于许多“流量为王”的影视剧,《乡村爱情》演员大多数出身于赵家班,演技可圈可点,表演十分具有喜剧色彩。而且播了十五部,大多主要角色的演員都没有更换,保住了它的“剧魂”。但是《乡村爱情》要想长久发展下去,做成一个高口碑、靠品质的系列剧集,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文化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简介:杨雅如(2000—),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主线题材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数字主线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