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机构助力非遗麦秸画的传承与创新

2023-10-05兰州博文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9期
关键词:麦秸助力技艺

刘 頔(兰州博文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和衰退风险。麦秸画作为一种极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美术产品,其艺术风格不仅变化多样,且做工精湛效果逼真,不但展现出民间手工艺的精湛细致,亦体现了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本文以社会机构为视角,集中探讨非遗麦秸画的传承与保护方式,为麦秸画的市场推广提供参考建议。

一、研究背景

麦秸画是一种具有收藏、装饰、馈赠价值的艺术品,是以麦秸为主要材料、以剪贴形式为主的工艺美术产品。它源于中国农村地区的民间农耕文化。麦秸是指麦子收割后剩余的秸秆。由于其易得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可塑性,农民们开始将其用于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将麦秸编织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并融合剪纸、版画、绘画及各类民间手工技艺进行综合创作[1],逐步发展形成了具有传统底蕴的麦秸画。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麦秸画在当下面临着保护传承的现实挑战。一方面,受制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民们对于麦秸的利用逐渐减少,导致高质量麦秸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于麦秸画的兴趣和认同度不高,缺乏传统技艺的传承。此外,麦秸画的市场需求也相对较低,制约了其发展和传承保护,致使麦秸画在当下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亟需运用社会机构的力量为麦秸画非遗保护提供有效支撑。

二、非遗麦秸画概述

(一)麦秸画历史渊源

麦秸画的制作历史已有几千年,最早在秦怀王墓发掘出土的麦秸画以编织、绑扎形式呈现,原作虽已被腐蚀,但麦秸表层仍色泽鲜明,不失其本色,令人叹为观止。麦秸画的出现,与人类的生活、饮食和祭祀活动息息相关。传统麦秸画通常使用麦秸、稻草等农作废弃物以及天然色素进行创作,表现了农村生活和农民的情感寄托。

在古代,小麦是人们主要的食物之一,具有极高的地位。通常小麦晾干后会呈现古朴典雅的金黄色,象征着财富、丰收、繁荣和神圣。因此,麦秸画在古代常作为一种欣赏与珍藏的装饰品而存在。随着历代民间匠人们的大胆实践,麦秸画工艺在不断革新和发展,在创作中融入了剪纸、书法、木板年画、国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制作工具的不断开发,麦秸画制作工具也从早期的破篾刀、剪刀、刻刀、镊子、裁纸刀,发展到后来的电熨斗、电烙铁等可控温电气化工具设备,极大地拓展了麦秸画工艺的材料边界和艺术表现力,使得麦秸画这一民间瑰宝在现代得以重新大放异彩。现阶段,麦秸画广泛流传于河南濮阳、陕西蒲城、广东潮州,并在2013年正式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麦秸画艺术特点

麦秸画作品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它以麦秸为媒介,通过精细的剪裁和巧妙的编织,结合不同元素内容设计,表现了丰富多样的图案和形象。麦秸画常常描绘生活场景、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等主题,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贺兴文创作的作品《百鸟朝凤》(图1)、《江山锦绣》(图2)为例,这些作品融合了工艺、文化、美学、造物观概念,在风格上借助了传统花鸟画、山水画的意境表现特点。两幅作品中的凤凰、花鸟、山峦、亭楼等元素,是利用麦秸拼接剪贴,再运用烫熨等方式进行精细化处理的,具有光泽透亮、装饰感强烈、艺术感染力深厚的特点,集中反映了民间匠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现已成为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工艺美术藏品。

图1 贺兴文 麦秸画作品《百鸟朝凤》

(三)麦秸画制作流程

麦秸画制作流程相对烦琐,需要经历选材准备、构图设计、剪切粘贴、细节打磨、艳光处理等流程。在制作前,手工艺人需要先将麦秸在药水中浸泡,麦秸经历熏、蒸、漂、剖开、整后、打薄等制成麦秆平片的过程后,紧接着被铺贴或粘在图稿之上,再加以熨烫,使其表面炭化。在此过程中,手工艺人还要采用电烙笔进行细节刻画,对麦秸进行剪、裁、印、编、雕、贴等二十几道工序的技术处理[2],并运用直切、横切或斜切等方式进行作品细部的处理,从而制作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山水、动物等主题图案。

(四)麦秸画发展困境

麦秸画作为非遗文化中相对独特的一种,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传承发展困境,导致了麦秸画可能面临着传承衰退风险。一方面,农村人口外流导致麦秸画技艺传承困难,很多年轻人对麦秸画缺乏了解和兴趣,致使许多农村匠人们无法传承给下一代;另一方面,机械化与商业化对麦秸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可能会影响麦秸画作品质量和传统风格的保留,间接使麦秸画手工艺地位逐渐下降。商业化则对麦秸画的传统特点和制作方式提出了挑战,因此,麦秸画在当代的商业发展之路亟须创新。此外,缺乏专业机构支持与助力推广亦是麦秸画发展的困境之一,麦秸画一直是农民匠人们自发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使得麦秸画的制作技艺和创新能力及市场推广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社会机构助力非遗麦秸画的传承与创新方式

(一)活态化传承

活态化传承是麦秸画面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的有效传播方式。社会机构助力可以结合自身组织优势,开设麦秸画的传统技艺培训班或手工艺坊,并邀请老一辈的麦秸画传承者、工艺大师传授技艺。通过与传承者面对面交流和学习,年轻一代可以亲自体验制作,深入了解麦秸画的制作技巧、文化历史、制作工艺、图案意义、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

同时,社会机构还可以组织麦秸画传统技艺的实地考察和交流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身体验并学习非遗麦秸画的制作技艺,拓展对麦秸画的认知,增强他们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参与意愿,并促进更多爱好者和传承者之间互动交流,进而推动麦秸画传统的活态化传承。

(二)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保护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麦秸画资源整合及数字传播的有效推广途径。社会机构组织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麦秸画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通过拍摄、录制和整理麦秸画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建立麦秸画的数字档案资源库,这样既可方便保存和传承麦秸画的技艺和知识,又可通过网络平台将麦秸画进行推广 ,增加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社会机构可以协调各方资源力量,建立非遗麦秸画保护的合作网络,组织线上展览、数字讲座和线上非遗交流活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麦秸画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并与相关专业院校、文化机构、旅游企业等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开展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共同制定麦秸画保护政策和制作标准,进而推动非遗麦秸画的数字化保护与发展。

(三)创新化推广

创新化推广是麦秸画面向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社会机构组织通过协调相关资源,包括麦秸供应、工艺品销售渠道、展览机会等,进一步完善麦秸画的产品推广基础,并将人们对非遗麦秸画的认知程度、购买意愿、喜好等信息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创意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麦秸画。例如2022年南京市文化馆邀请麦秸画大师进行跨界合作,将非遗麦秸画融入空间手造坊的设计,让许多观者感受到了非遗麦秸画技艺的精湛魅力,亦提升了空间的艺术价值和时尚感。

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协助麦秸画传承者提升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能力,帮助他们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麦秸画产品。例如陕西麦秸画大师王玉芳就曾在景德镇民间促进艺术学会的助力下,将麦秸画与陶瓷进行有机融合(图3),运用机械动力砂纸,将麦秸画层层打薄并与瓶身贴合,在真空环境中采用低温封釉技术在180℃低温下进行覆盖,将麦秸画牢固贴在陶瓷表面,使麦秸画表现形式有了极大的创新,这亦是社会机构助力麦秸画创新的典型案例[3]。通过与国内外工艺美术品市场的对接,麦秸画创新产品被推广给更多的消费者,进而提高了其市场认可度,有效促进了麦秸画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图3 麦秸画陶瓷作品《富贵花开》

四、社会机构助力非遗麦秸画的传承与创新意义

(一)精神意义:保护非遗文化,传承麦秸画技艺

麦秸画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农耕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民俗和劳动人民的身份认同感。社会机构的助力,可以防止麦秸画因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冲击而失传或衰退。借助社会机构的支持和引导,组织麦秸画的传统技艺培训班或以开设工作坊、合作社形式,向更多人传授麦秸画相关的技艺和知识。

传承麦秸画技艺,可以确保麦秸画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从而培养更多的麦秸画传承者。这不仅有助于保护非遗麦秸画,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麦秸画的机会,有助于年轻一代树立传统文化自信观。因此,社会机构助力非遗麦秸画具有重要的精神意义。

(二)现实意义:推广非遗文化,助力麦秸画创新

大力推广非遗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机构助力,可以协助麦秸画传承者与市场对接,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经营能力,进一步挖掘其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这不仅有助于麦秸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手艺匠人们创造了就业机会并促进了经济增长。

同时,在助力麦秸画创新过程中,涉及多个社会群体,包括传统艺人、学者研究者、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机构的助力可以起到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的作用,促进各方共同参与保护和传承麦秸画的活动,从而加强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最终增强社会凝聚力和非遗文化认同感。因此,社会机构助力非遗麦秸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麦秸画作为一种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社会机构可以助力非遗麦秸画保护,既关乎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也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融合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对于构建文化自信、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推动麦秸画产业走上可持续之路是重要的助力。

猜你喜欢

麦秸助力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踩麦秸
麦秸垛里藏温情
麦秸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