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市场化招商助推新型工业化路径研究
2023-10-05唐明吉张航进刘湘匀王振港韦泽颖
唐明吉,张航进,刘湘匀,王振港,韦泽颖
(1.黔南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贵州 黔南 558000;2.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阳 550025;3.黔南日报社,贵州 黔南 558000;4.黔南州大数据管理局信息数据中心,贵州 黔南 558000;5.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黔南 558000;6.黔南州体育运动服务中心,贵州 黔南 558000)
1 黔南州市场化招商的基本情况
1.1 市场化招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需求
市场化招商是以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完成招商引资的模式[1],主要形式有组建招商公司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与传统模式相比,市场化招商拓展了政府招商引资的单一路径,吸引了多元化招商引资主体参与,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市场经济配置资源、运用市场手段提升效率,具有更加专业、更加高效、更加灵活、更加可持续的优势和特点。从黔南州工业发展需求来看,迫切需要新的动能来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正是这种新动能的重要来源。2022 年,黔南州招商引资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03.4 亿元,其中工业到位资金占比67.6%,招商引资对黔南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经过“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随着基础设施和区域功能的逐步完善,2022 年黔南州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不折腾”专项行动后,营商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更是助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但是这并没有改变黔南州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体量小、产业结构不优的现状,黔南州亟需通过市场化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广市场化招商刻不容缓。
1.2 黔南州市场化招商的探索和现状
近年来,黔南州作为贵州省较早探索园区改革的地区,创造性地提出“区企合一”①改革,全部开发区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强化园区招商引资能力,以招商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全面提升开发区运行效率。2022 年,黔南州推动招商工作由传统招商向市场化招商转变,先后在龙里、福泉等开发区推行“区企合一”,在此基础上开展市场化招商工作。2022年1 月至11 月,黔南州通过组建招商公司、以商招商和委托招商等市场化方式累计引进落地产业项目57 个,约定投资额占黔南州招商引资总额的33.9%,到位资金占黔南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18.8%。
当前,黔南州共组建招商公司5 家,其正常运营并取得初步成效。2022 年11 月30 日,贵州省推行市场化招商现场经验交流暨产业大招商运行调度会在黔南州龙里县召开,观摩学习龙里县在探索市场化招商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成果。从龙里县市场化招商情况来看,其成效得益于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服务体系、成熟的园区改革经验、专业的招商人才队伍、稳定可靠的资金等要素保障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区企合一”的组织架构下,成立龙里经开招商有限公司负责工业招商工作,相关运营费用支出由“区企合一”的平台公司给予保障,通过封存档案内部聘、专职岗位专项聘、全员岗位公开聘等方式,引进韩国翰林大学留学生等一批中高端人才,组建一支懂产业、懂市场、懂企业的27 人专业化招商队伍,将人员整合为4 个工业招商专班,进行精准的市场准入和招商洽谈,同时,县级政府自2013 年就开始创新性实行“企业特派员”制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此外,实施的市场化薪酬体系极大地激发了招商队伍的干事创业热情。龙里县2022 年累计通过市场化招商模式引进项目36 个,总投资占黔南州市场化招商投资总额的73.6%。
2 黔南州市场化招商存在的问题
2.1 黔南州市场化招商推进不平衡
第一,缺乏统筹指导。虽然贵州省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招商的指导意见》,但其主要作为方向性的指导,黔南州级层面尚未出台针对州内实际的市场化招商指导意见或具体措施,未形成统一步调,部分县(市)在推进市场化招商工作过程中思路不够开阔、不够明晰。例如,2022 年部分县(市)成立了市场化招商公司,但公司体制机制至今未理顺,市场化招商工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部分县(市)推进缓慢。因县域重视程度、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招商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黔南州仅有3 家依托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成立的专业招商公司开展市场化招商工作,3 家委托第三方招商专业公司开展招商工作,6 家拟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公司开展招商工作,总体进度有待加快。
2.2 黔南州市场化招商要素保障不充分
第一,招商队伍人员有待优化。驻点招商作为市场化招商的前沿信息基础,驻点招商在人员覆盖和结构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部分驻点招商组的人员配备不均衡、专业性不强,缺乏招商经验的工作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驻点作用。例如,黔南州12 个县(市)中仅两个县实现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驻点招商全覆盖。部分县(市)虽成立了招商公司,但缺乏专业的招商和管理人才。例如,部分招商公司人员均为原平台公司内部人员,缺乏素质能力过硬的招商人员和管理人才。
第二,招商引资工作的经费保障不足。部分县(市)在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经费方面保障不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市场化招商工作的推进。
第三,园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部分县(市)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甚至导致招商项目无法落地。
2.3 黔南州市场化招商创新不足
第一,部分县(市)的市场化招商体制机制不完善,部分县(市)在行政人员转岗激励保障方面落实不到位,相应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工作机制、考核机制等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应有的激励推动和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
第二,资源利用水平不高。部分园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项目建成投产时间、投资强度、产出效率等指标约定不严,对未达到预期效益的工业用地收回的条件没有设置规范的约束条款,企业投资质量不高;部分园区存量土地品质低、难利用,不利于规模性开发。
第三,黔南州市场化招商导向宣传不具体。针对招商资源积累缺乏久久为功的耐心,县与县之间市场化招商宣传差异性不明显,招商同质化竞争严重,因地制宜研究自身招商宣传优势的工作推进不力,缺乏对产业环境、生产要素保障、园区运营模式和理念系统的研究与宣传,对市场化招商的典型案例宣传仍需进一步强化。
3 黔南州市场化招商助推新型工业化的路径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突出工业在“四化”中的牵引作用,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新国发2 号文件的重大战略机遇,以《黔南州七大工业产业投资指南》为指导,黔南州各县(市)要围绕主导产业和“链主”龙头企业开展市场化招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实现黔南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3.1 选择合适的市场化招商模式是基础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由传统的政府主导、市场辅助的局面向市场为主、政府职能调控和扶持为辅转变[2]。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招商公司,充分吸纳社会化、市场化力量,构建以招商公司为主体的市场化招商体系,通过企业化的运行手段、专业化的队伍建设,针对性开展产业招商和项目推进工作。
第一,新组建专业的招商公司。通过新组建国企或依托现有国企改制,赋予其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职能,聚焦招商主业开展工作。
第二,依托现有园区平台公司,采用“转型、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组建专业招商公司。同时,广泛与区域龙头企业、商协会、招商中介等开展招商合作,推行“区企合一”的开发区可在此基础上组建专业招商公司开展市场化招商工作。龙里等已完成组建的县(市),要不断提升招商公司能力,力争打造成为区域内的专业招商中介平台。
第三,引入专业化公司。委托开展代理招商和园区建设,或委托专业化公司对本地的招商公司进行托管,创新股权合作等方式推进市场化招商工作。已建立委托招商机制的地区,要优化制定科学的合作机制,提高委托招商对接成效。
第四,随着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可逐步引入国内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逐步形成非国有独资招商公司,实现政府的彻底退出,使招商引资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则把节省下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入招商引资的监督、管理、服务当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沿着专业化、市场化方向良性发展,提升招商引资成效。
3.2 构建联动招商大格局体系是抓手
投促、园区、工信等政府部门与招商主体要密切联动配合,加快构建全员招商、集团化作战、扁平化管理的“大招商”体制,用市场化手段撬动招商,实现政府服务招商与市场化招商双轮驱动。党委、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市场化招商工作在考核评价中的占比,倒逼各部门重视招商、参与招商。投促部门抓好目标制定、统筹服务、要素保障、检查考核,为县(市)委、政府提供年终激励考核建议。市场化招商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化招商团队自身市场意识强、技术精、视野宽、路子广等优势,围绕园区的资源及优势产业,精准谋划编制项目,精准“捕捉”目标企业,通过专业团队对接洽谈,深入开展招商项目市场收益分析,有效推动项目实质化落地。园区、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行业管理部门和要素保障部门,既要做好招商资源共享,又要全力配合项目落地需求的协调支持,建立要素保障机制,实现要素供给长效高效。
3.3 整合有效的招商资源是保障
向市场化招商主体集聚和注入优势资源,增强市场化招商主体的谈判主动权,如授权市场化招商主体统一管理园区标准化厂房,采取“定制化厂房+预招商”模式,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厂房定制服务,保证企业安心进驻、顺利投产,减少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和资金占用,并且对于现有闲置的标准化厂房,也有利于统筹使用实现盘活。依托国有企业组建的市场化招商主体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一大优势就是作为一个产业合作平台,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和要素匹配能力[3],要充分利用联动各方的优势,深化整合投促等部门的招商资源信息,加强与政府部门驻点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华中(成渝)等重点区域的派驻人员的联系,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联动的联系机制。
3.4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动力
超前谋划、突破常规,创新机制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赋予用人权限。要打破身份界限,建立高效灵活、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加快实行干部编内任职与岗位聘任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岗位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任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管理模式,在封存档案内部聘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开招聘招商业务骨干。专职岗位专项聘,针对公司高层管理、特殊专业等专职岗位进行专项猎聘,岗位具体薪酬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明确,组建高素质的招商及服务专业团队。
第二,赋予分配权限。要建立以岗定薪、优绩优酬、待遇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和全员目标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人员招商的主观能动性。
3.5 擦亮“贵人服务”品牌是关键
推进“政府服务+市场服务”能力双提升,创新涉企服务工作模式。
第一,政府部门搭建服务平台。用好贵人家园平台的“政策找企”“智慧企服”应用功能,让涉企政策“精准匹配”,及时助企纾困解难。州级层面对招商公司和以商招商引进的重大项目实行重点跟踪,强化企业用地、融资、用工以及园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保障。
第二,招商公司强化生命周期服务。为项目提供从洽谈、签约、审批、建设、竣工到达产等全链条、全流程的“一对一”贴心服务。
第三,加大服务招商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推介手段,精准定位黔南产业发展目标,集中宣传产业发展优势、招商引资政策以及未来发展形势,充分利用推广会、招商大会宣传推介吸引优质企业,全程跟追服务宣传[4],对外全面展示黔南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风貌,深入挖掘市场化招商推进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形成比拼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营商环境大提升,促进打造黔南招商引资新高地。
4 结语
招商引资为推动实现黔南州新型工业化提供保障支撑。黔南州市场化招商势在必行,协调高效的市场化招商体系构建需要结合各地基础和发展条件合力推动。集聚优势资源,赋予更多权责,为市场化招商主体积极创造良好条件,不断提升招商主导作用。黔南园区改革动力不断增强,要充分借助园区改革契机,聚焦招商主业,推进招商市场化、专业化。黔南营商环境排名位居贵州省前列,要持续巩固提升服务企业成效,用政府的“好口碑”擦亮招商的“金招牌”,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专业化招商新机制,激活黔南州工业经济新动能,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注释】
①“区企合一”,即《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21〕6 号)提出完善开发区“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推动开发区运营公司运行实体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企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