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日常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
2023-10-04武艳群
武艳群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其高血压患者的数量迅速增加,并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其病情容易出现反复,且影响因素较多,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导致病情加重。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护理呢?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高血压患者在日常家庭护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在平时应注意定时进行血压测量,对于病情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一般每隔2~3天进行一次测量,并做好记录,在复诊时告知临床医生以作诊断参考。对于血压持续增高的患者,每天应进行2~3次的血压测量,必要时还要进行立位、坐位、卧位的血压测量,以便于更加全面地掌握其血压变化的规律。
同时,在平时还要增强警惕意识,加强对自身症状变化的关注和重视。一般而言,当出现头晕且血压波动过大时,要考虑是否为脑出血;当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抽搐等症状且血压急剧增高时,应警惕预防发生高血压脑病;当出现发绀、喘憋、呼吸不畅或咳痰呈粉红色泡沫状时,应考虑是否为急性左心衰竭。当发生以上症状时应立即送医进行抢救治疗,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早睡早起,尤其要注意不能经常熬夜或通宵,以避免体内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当血压偏高时,应注意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以免加重病情。
一般情况下,血压持续偏高或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建议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在用药时,应严格遵从医嘱从小剂量开始服用,而后根据患者药后反应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患者用药后应做好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记录,并依此咨询医生进行用药调整。例如,当血压下降不明显时,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下降过快时,应及时减少剂量;血压水平长期平稳的,可逐渐减少剂量。但需注意不得在治疗期间随意地停止用药,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高血压的病情变化与饮食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而需要患者加强对日常饮食习惯的注意,不能想吃什么吃什么。一般来说,在食物形态上应以清淡、低鹽、易消化、无刺激类食品为主,尽量不吃坚硬粗糙或过烫、过冷、过辣的食物,从而避免这些食物对血压造成刺激。在饮食规律上,鼓励养成少量多次的进食习惯,并注意控制进食的总热量和总质量,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一般可控制在五到七成饱。睡前三个小时应停止进食,以免加重夜间的心脏供血负担。在饮食结构上,应加强膳食营养均衡,多食用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含量的食物,如绿色蔬菜、粗粮、水果、谷物、奶类、瘦肉等;少吃或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软体类海鲜等;禁食浓肉汤、咖啡、浓茶以及烟酒。此外,使用排钾利尿剂的患者还要注意及时地补充钾元素,多食用香蕉、蘑菇、橘子等钾含量较高的食物。
高血压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控制,且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因而患者容易出现易激动、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心理压力以及不良刺激等因素也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需要加强他们的心理护理。就医护人员而言,在接待患者时应做到态度和蔼、亲切、周到、耐心,认真听取患者自诉,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使其充分认识血压控制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依从性。对于患者而言,应在医护人员协助指导下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严格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心情的自我调适,放宽心境,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焦虑。
运动能够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耗人体内多余的热量,有助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但要根据自身情况调节和控制运动量,避免长时间、大幅度的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诱发脑出血等并发症。通常情况下,对于高血压程度较低的患者,可进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高血压程度一般的患者,可进行散步、老年伸展操等运动;而程度较高的患者,则可进行适度的站立、慢步等。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身保暖,尤其是在洗澡时要避免受凉。在平时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并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居住者的干燥、卫生。同时,还要注意大便的通畅,在进行排便时切忌用力或屏气排便,以避免血压短时间内的骤然升高。同时,肥胖是目前临床上已知的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因而体形偏胖的患者应注意减肥,但切忌服用泻药类减肥药物,避免加重病情。
总而言之,对于高血压患者,其临床治疗的关键除药物治疗外,还在于日常家庭中的护理及控制。因而,广大患者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对家庭护理的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加强日常护理,使其同降压药物治疗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确保血压的平稳正常。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