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对策分析
2023-10-04刘思愉贺宇铖
刘思愉 贺宇铖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对策分析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概括了我国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繼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决心,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凡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导向,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一般而言,“共同富裕”包含了“富裕”和“共同”两个要素。“富裕”即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到达顶峰的一种状态,人民大众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皆趋向富裕;“共同”是指所有人都共享富裕,而非只局限于有限的少数人之富裕。同理,乡村振兴也可以理解为“乡村”和“振兴”两个方面。“振兴”就是沿着“富裕”的方向,通过共同富裕的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等手段,提高农业附加值,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乡村”强调的则是战略实施主体为全国农村和亿万农民,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共同”的价值内涵。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共同富裕目标而展开,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高目标追求。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绝对贫困问题已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更加凸显之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便向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转变。针对共同富裕道路上出现的现实困境,党和政府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视角出发,通过出台政策、升级转型、人才引进等方式,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因此,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已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正处于乘势而上奋力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农村发展依然面临产业发展落后、人口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污染、公共服务匮乏等现实问题。
与城镇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相比,农村的产业结构存在些许不合理的问题。一般来说,中低级城市的发展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发展水平特别高的城市以第三产业为主,而农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且由于农村自身地理位置不够优越、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受限等因素,导致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难以获得足够支持,使得农村经济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以至于农业新技术和高科技设备引进不足,农民种植效率偏低,起支撑作用的第一产业也将面临一定风险。这不仅削弱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还限制了乡村振兴的速度,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构成了一定阻碍。
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农村人口外流对于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口外流导致的问题远超其带来的益处。一是乡村振兴需要适当的常住人口数量来驱动地区经济的需求和供应,进而拉动乡村经济的增长。二是大规模的人才流失导致乡村人才储备的水平相对偏低,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三是乡村振兴需要合理的人口结构。农村人口流失易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造成农村劳动力匮乏的消极影响,从而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亦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更严重的污染。其中,农药化肥、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虽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农业生产中的必要环节,但是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其次,随着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排泄物和废弃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的健康,与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中山清水秀、美丽宜居的理想乡村环境存在一定差距。
公共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信、水利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低,其公共服务的总数、质量和城市相比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不仅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居民对现代文明的享受,违背了农村文明精神建设的原则,影响了乡村振兴步伐的正常进行,与共同富裕目标产生明显的间隔。
1.发展特色种植。农村发展特色种植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可以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产业。例如,山区可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林果业等,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可以发展节水农业等。通过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其次,创新种植模式。通过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和新的品种以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最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例如,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
2.完善产业链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振兴产业。一方面,要加强农业产业链及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激发农村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式发展。依托互联网等高科技的支持,为传统农业产业注入新的生机,进而形成一、二、三产业间的联动创新。譬如,通过加快完备农产品保险、仓储、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吸引深加工企业入驻,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发展农村带货直播,自觉对接商超、农特产品店、网销店等等,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努力实现以“农”助“兴”,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地基。
1.推广乡村产品。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乡村的自然文化、手工艺文化、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等,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辐射力、影响力。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农产品,如有机蔬菜、水果、粮食等提高农村吸引力,创造乡村自身品牌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广泛宣传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如民间艺术品、传统服饰等,借助我国传统文化的热度激发当地文化产业活力,进而打开自身乡村的知名度,提升乡村文创产业经济效益,以此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2.兴办文旅产业。乡村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传统节日、乡土人情等。将乡村文化资源合理转化为乡村文旅资源,不仅能够较好地弘扬自身乡村文化,而且能够保证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乡村现代化发展。譬如,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开设农耕体验、农业采摘、种植研学、农产观光等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当地文旅业的现代化水平,为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开拓发展新模式。
1.突进生态治理。农村生态治理是建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要注重加强农村植被覆盖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改善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環境。其次,及时治理乡村水污染和土地污染,提高水源和土地的清洁度,为农民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资源保障。最后,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和旅游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崛起,不断拓展农村产业领域,加深农村经济多元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注入新的动力。
2.完善配套设施。完善农村配套设施是深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首先,需要建设良好的交通设施,包括修建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以保障农村居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的便利。其次,需要建设良好的教育设施,包括教室、操场等等,帮助农村孩子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最后,需要建设良好的水利设施,包括建设灌溉渠道、水坝、水库等,提高农村灌溉和排水的能力,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只有不断完善农村配套设施,才能让广大农民享到乡村振兴战略的红利,自觉朝共同富裕方向而努力。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划时代意义,及时发现乡村振兴现实困境,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农村区域的持续进步,以期实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乡村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黄承伟.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及理论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6):1-9.
[3]徐向梅.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N].经济日报,2022-06-08(011).
[4]韩莉,王干成,孙诚.人口外流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探析[N].中国人口报,2020-04-17(003).
[5]李艳琦.农村三产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J].中国流通经济,2023,37(03).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