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融合视角下琼北古村落景观智慧设计研究
——以澄迈县罗驿村为例

2023-10-04程永安张雅千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16期
关键词:古村古村落村落

程永安 张雅千

1 罗驿古村的生态文化与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1.1 罗驿古村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琼北乡村民居与中原地区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并遵循地域文化特色,又衍生出独具当地特色的民居,因具有特殊的文化建筑特色而闻名世界。近年,罗驿古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但当地居民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建筑被破坏,且古村落的发展无法提供当地人们所需的生产资源,进一步加剧了“空心化”程度。

琼北民居大多位于道路偏远的乡村,与其他古村落相距较远,无法形成集聚效应,且无法提供正常所需的基础设施。很多荒地和村落设施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村产业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不发达,从本质上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经济层面,无法实现乡村转型[1]。同时,当地传统民居进行了大拆大建,致使很多古建筑被破坏。再加上村内居民的养殖业、种植业生产不够规范,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综上,罗驿古村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但资金支持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仍存在不足,既没有政府特派人员前来教授文物保护知识,也没有对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进行修建与维护,使罗驿古村面临不少挑战。

1.2 罗驿古村生态景观资源研究

罗驿古村位于海南省澄迈市老城镇白莲区下辖自然村,村域占地面积10 km2,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地势逐渐降低,三侧环山,是我国的传统古村落、长寿之乡、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罗驿古村始建于1256 年,现今尚保留有明代的牌坊和清代的宗祠,以及环日、月、星三潭而建的火山石屋、古道和老井。其中,火山石村落本质上和闽粤文化村落是同源,但由于熔岩台地环境的差异,当地先民们用火山石材料为建材代替青砖和土坯,在琼北地区建立起大量的火山石传统村落[2]。整体而言,罗驿古村道路交错相通,屋舍俨然,村内建筑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迹集中,虽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但处于初步开发的阶段。

1.3 罗驿古村智慧规划趋势分析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在文化内涵上承载了我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自然、自足、自养、自乐是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顺应自然且有节制的利用有限资源,秉承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产业的理念,是乡村发展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空间形态上,罗驿古村呈现出布局分散化,但通过网络将人与人、人与物相连接。而这种空间布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可以合理利用新的业态需求,以乡村农业生产、交通和居住三大传统空间为基础,在智慧乡村规划设计中纳入旅游休闲、创客物流、农田观光和田园社区等新兴功能,打造产业复合、游居完备的乡村综合体模式,使乡村的工作环境呈现“创客+产业+价值流动平台”的局面,成为集工作环境、休闲空间和宜居空间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乡村综合体[3]。

智慧乡村是不同于智慧城市的一种新兴概念体,是以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建立智能化文化、产业价值体系为目标,创造集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和农耕养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业态和环境。罗驿古村很好的吻合了以上几点,因此应在规划上进行合理开发。例如,重新规划乡村空间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综合素质及核心竞争力,将成为罗驿古村发展的战略选择。

2 罗驿古村生态文明保护与智慧景观优化设计路径

2.1 罗驿古村生态文明现有资源

在景观风貌上,罗驿古村的村落布局和火山岩古建筑样式保存较完整,建筑多为木石结构,建材为当地特有的火山岩,具有抗风化侵蚀、经久耐用、吸音降噪等特点。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中国辩证唯物思维和天下万物和则双生的理念。

在文化传承上,罗驿村保持着浓郁的儒学与宗族文化,也是红色革命老区村,是近代革命前辈李定南、李平山和李独清的故乡。另外,罗驿村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军坡节最具海南特色[4]。

2.2 罗驿古村生态文明现存问题

罗驿古村居民缺少文化的保护意识,需要治理的问题:第1,道路交错狭小,通达度低,土路多。第2,人口少,地块多荒地。第3,房屋保护和养护的状态差,多有坍塌破败且入住率低。第4,缺少游客接待中心,基础建设较差,地域特色元素不明显,如石头屋、科举文化等。第5,缺乏文物保护观念。百年古井被用来洗衣服,导致水质被污染,而具有考古价值的古石碑被用来铺路。

2.3 创作设计过程及推演

创作设计过程及推演体现在以下5 点:第1,在设计立意上,罗驿古村作为著名古村落,通过本次设计,希望可以挖掘其文化特性,研究其发展的历史规律,打造特色地域景观,吸引游客,同时加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升级转型,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5]。第2,在设计选址上,保持传统村落所的民间建筑形式,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旧,翻新原有废弃可再利用的场所,并增加新的使用功能,如广场中心废弃的戏台,可作为居民活动中心,罗驿古村总平图如图1 所示。第3,在设计布局上,为提升游客对罗驿古村的空间感知能力,开发旅行观光、活动体验、文化参观、乡村写生、农业采摘和特色居住等活动,打造地域文化名牌。第4,在时间布局上,延续当地的风俗习惯,重现人文历史传承,使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传统地域文化相碰撞。借助植物的季相变化,使同一空间,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的景观风貌。第5,在时空布局上,使罗驿古村在景观风貌、材料质感和人文历史方面达到统一。

2.4 设计原则

2.4.1 因地制宜原则

罗驿古村还存在技术设施匮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罗驿古村的现有资源。如针对不同人群需要提供不同的使用空间功能,从满足日常休闲及娱乐,增加乡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建设美丽乡村;对外详细介绍琼北民居,以此为起点带动整个琼北民居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各古村落之间相互联系,整体提升综合实力,使其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特色名牌,让村民享受到现代发展带来的红利[6]。

2.4.2 生态性原则

目前村内缺乏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处理装置,带来了土地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房屋多有破败,道路不平整且道路杂草较多,道路通达度低。2020 年3 月16 日,罗驿村成功加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成为海南省首个实现数字化的传统村落。借此,罗驿古村可加强生态治理,借助数字化平台做好相关社会监督。通过线上展示相关生态改进现状,使人们了解体会罗驿村的文化,吸引更多游客。

2.4.3 生物多样性原则

罗驿古村自然气候温湿,雨热同期,植物生长旺盛,生物多样性良好,因此可以合理选择本地植物,通过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的竖向空间围合,形成多样的地带性植物群落,让特色民居立足绿色生态,让旅行观光与鱼鸟相伴,将罗驿古村打造成地域性景观。

3 创作成稿及展示

3.1 总平面分析

依据古村落传统面貌,进行不同的功能分区,每个区域打造不同的地域景观,如具有纪念意义的村碑、可以举行各种活动的游客中心、可以进行表演及欣赏的戏台等,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并进行细节刻画。

3.2 入口处景观节点

罗驿古村最早一批的李姓家族是从甘肃迁至海南,历经百余年,与当地的黎族等少数民族逐渐融合。因此,入口处的设计将保留这一历史元素,通过北方民居与黎族元素的结合,打造地标性建筑。营建下沉式广场,便于人群集中,打破常规的台地式空间结构,同时也有四水归堂之意,整体为台阶式逐层下降,视线空间良好。下沉式广场第1 层为公共区域,第2层为较为私密的游客接待中心,第3层为种植观赏区。游客接待中心是对月亮形状元素提取而成的建筑形式,符合地势的下沉,可融入空间环境之中,环而抱之如众星拱月。

此外,在抽象提取当地的文化元素时还发现,海南当地流传着“鹿回头”的爱情故事,并传播深远。本方案在景区入口处对其进行了抽象表达,材质为海南特色的火山岩。

3.3 农业采摘区

以前,当地以第一产业为主,现在进行了产业升级,向第三产业过渡,吸引市区的居民在节假日来观光,同时可以开展农业采摘,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7]。当地居民可进行无农药种植和绿色农蔬产品销售,也可种植反季节作物,所得利润可反哺乡村。

3.4 亲水景观区

日湖为内陆湖,为增加水体的流通性,可以将多雨期的降水排入湖内。在湖中心设岛屿贯穿两岸,通往两岸的道路为密封桥梁,略低于水面,人走在桥上高度感略低,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湖岸种植花草美化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吸引鸟类。

3.5 建筑保护修缮

原村落未设置游客接待中心,无法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及服务,本设计通过对建筑进行修缮,形成一个半围合的空间,不仅解决了游客分散、观光体验感较差的问题,同时有利于人群积聚,从而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建筑围合的空间中,通过添加琼剧、大力神传说等壁画呈现海南文化,吸引当地居民游览观光。

4 结语

琼北民居是我国民间建筑的重要形式,其发展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对罗驿古村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和发展研究,是在原有保护规划基础上进行更加完善的保护和利用。本文对罗驿古村保护发展利用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环境整治与规划、建筑分级保护,提出原真性物质遗产的保护措施,通过传统文化复兴与多元产业发展加快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将当地特色资源、历史文化与村落传统建筑相融合,保证了村落整体性、差异性和多元化三者之间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古村古村落村落
《古村小巷》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古村——大芦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