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护理”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2023-10-04陈苏红沈轶群
姚 飞,仲 艳,陈苏红,沈轶群
2016—2020年提出的全国关于护理事业的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针对护理事业应加快其信息化建设进程[1]。以云计算、智慧互联等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快推进护理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探索护理服务新天地,不断优化护理程序,推进智慧医疗信息体系和设备的应用和信息完善,努力提升护理质量,切实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争取工作效率最大化[2]。2018年国务院提倡大力推进我国“互联网+护理”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护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热议话题[3],在“互联网+护理”背景下,护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应针对临床需求,合理规划,加强专科护士队伍的建设,优化专科护士管理制度和培养方案,努力提升专科护士队伍的整体水平。在专科护士队伍中,慢性伤口专科护士取得的成果较为突出[4]。本文基于“互联网+护理”背景,对慢性伤口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慢性伤口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传统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无法对慢性伤口进行更深层次、动态、系统性评估。传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对慢性伤口的管理有一定效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如主要是以医生为主导对伤口进行评估、制定治疗决策等,但仅限于病人在门诊进行诊疗时可以进行,而门诊医生、护士工作量较大,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慢性伤口病人进行更深层次地了解,也很难实现随时观察慢性伤口的变化,对慢性伤口进行更动态、系统性地评估[5]。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在为慢性伤口病人制订个性化慢性伤口管理方案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伤口治疗。部分病人也会出现过度依赖护理人员对伤口进行换药等现象。临床上部分慢性伤口较为特殊,其管理更加复杂,且部分慢性伤口的治疗不仅是局部治疗,更多的是各个系统的综合治疗,如糖尿病足的管理等,因此多学科团队的配合更加重要。在传统慢性伤口管理模式中,部分医务人员对慢性伤口管理模式的相关知识更新存在滞后现象,对较为前沿的管理方法了解较少,因此培养专科医务人员也更为重要。同时,传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中缺乏与病人深层次地交流,人文关怀缺失较严重,因此对病人病情的了解相对较少,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科普以及详细指导有欠缺,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康复进程。
2 基于“互联网+护理”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
2.1 基于“互联网+护理”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的相关概念、形成背景和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升,慢性伤口是慢性病的重要组成部分[6],其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慢性伤口主要是指由于各种感染、伤口内异物脓液残留等因素延缓伤口愈合进程,伤口愈合时间超过4周的伤口[7]。慢性伤口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别的伤口,如糖尿病相关性伤口、压力性损伤所致伤口及各种疾病所致的感染性伤口等[8]。研究表明,疾病相关性慢性伤口的发生率每年可达8%左右,复发率可达30%左右,并且具有极高截肢率,极大地加重了病人及家属的精神、经济负担[9-10]。
慢性伤口愈合缓慢、病程长,受到医疗资源及经济条件的制约,病人往往伤口好转即出院,而院外大部分病人因缺乏专业护理及治疗,易导致伤口恶化,使慢性伤口病人再入院治疗,加重病人及家属经济负担,影响病人身心健康[11-12]。部分学者对院外慢性伤口病人的护理服务需求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出院后慢性伤口病人对自身伤口的基本护理知识、伤口换药后注意事项、慢性伤口的自我评估指导、慢性伤口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存在较大需求[13]。因此,如何实现对院外慢性伤口病人的科学管理,促使病人伤口早期愈合,提升病人及家属对慢性伤口的处理技能,提高院外慢性伤口病人的生活质量,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被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已经形成了崭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14]。“互联网+护理”是“互联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护理”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病人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15]。
基于“互联网+护理”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是在信息化就医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医院”护理服务平台的一种较为新颖的管理方法,该模式结合医院医共体建设内容,将医院护理服务与社区护理服务相结合,与社区医生、社区护士一起进行慢性伤口病人的上门服务。目前“互联网+护理”的应用可体现在预约就诊、健康管理、远程居家健康服务、远程护理病床、护理互联网数据库、互联网护理教学等几个方面[16]。如护士通过互联网数据平台在护士站就可为病人办理所有入院与出院手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就医满意度[17]。在居家远程健康服务方面,可利用微信、QQ等为出院病人提供远程护理指导[18]。也有部分学者开发了健康应用程序(APP)软件,通过健康APP软件为出院病人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如健康教育视频、自我管理资料及一些与疾病相关的文本图像等[19]。有研究通过互联网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病人病情变化,将数据及时传递到互联网平台,保存至云数据库,尝试建立不同年龄、性别病人的健康大数据[20]。目前国内外关于“互联网+护理”在慢性伤口管理中应用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将“互联网+护理”应用于院外慢性伤口病人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以考虑结合城市医共体建设,建立慢性伤口病人的“互联网+护理”管理模式,促进慢性伤口病人的早期愈合,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精神、经济负担,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2.2 基于“互联网+护理”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对于慢性伤口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慢性伤口的治疗及护理场所主要集中在二级、三级甲等医院[21]。目前慢性伤口的院外护理主要是通过电话、上门随访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慢性伤口管理[7],也有部分研究者将微博应用于造口伤口病人的健康教育中,病人可通过发送私信、留言等与博主进行交流来获取护理伤口的专业指导[22]。同时,部分院外慢性伤口病人通过定期到社区换药来实现对伤口的定期管理,然而由于社区护理人员处理伤口的专业知识有限,致使慢性伤口的愈合过程延长,加重病人及家属精神、经济负担[23-24]。国内慢性伤口病人的护理与国外比较相对落后,现阶段多个欧美国家已成立国家伤口护理组织,进而促进伤口护理专科的不断发展[25]。国外研究表明,远程医疗在慢性伤口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6],通过远程医疗可使居家慢性伤口病人接受到最佳护理服务,提升病人伤口护理质量。部分研究指出,护士上门指导可促进病人慢性伤口愈合。
随着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不断深入应用,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蓬勃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加快推广应用,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指出:居家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慢性病病人、康复期病人等人群是“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同时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主体是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实体医疗机构,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从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家庭[15]。因此,将“互联网+护理”应用于慢性伤口病人的伤口管理中,建立慢性伤口病人“互联网+护理”管理模式,以促进院外病人慢性伤口早期愈合,减轻慢性伤口病人再入院率,促进慢性伤口病人疾病康复,同时进一步提高院外慢性伤口病人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格外重要。
2.3 基于“互联网+护理”的管理模式在慢性伤口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组建多学科合作团队,包括临床医生、临床护理专家、社区医生、社区护士等。随后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可通过当地已有的“互联网医院”护理服务平台提供服务,院外慢性伤口病人可通过网上预约下单获取“互联网+护理”服务。最后是“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运行,运行前应进行资质审核,当地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是有巡视服务的实体公立医疗机构,信息部门协助提供互联网平台技术,提供完善的软硬件技术支持。平台护理服务专家[27]需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和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统一组织参与岗前培训。服务对象为区域城市医共体所属辖区内的慢性伤口病人,护理服务专家通过对申请人进行线上健康评估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并提供线下相应护理服务[28]。安全保障也是重点问题[29],病人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都不可忽视,医院将统一对护理上门服务人员进行专项操作规范化培训及紧急处理应对预案培训。同时提供相关硬件保障(配备4G护理记录仪),记录上门护理服务全过程,为护士安全提供保障。当前主要的应用为以区域城市医共体建设为基础,“互联网医院”护理服务平台为载体,结合医院城市医共体建设,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互联网+护理”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实现对院外伤口病人的科学管理,同时提升社区护理人员对慢性伤口的处理技能。
3 现阶段面临的困难
基于“互联网+护理”的管理模式在慢性伤口管理中应用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在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方面。其次,区域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资源、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方案、多学科合作的程度、家庭对该模式的接受度以及该模式的推广程度都是后续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重点问题[30-32]。同时,相关法律机制和配套制度的完善程度、安全问题、价格、信息安全等也是需要重点考察的部分。
4 小结与展望
基于“互联网+护理”的管理模式在慢性伤口管理中的初步应用和完善有待进一步讨论。在未来该模式可以考虑和分级诊疗共同发展,完善相关信息发布和监管制度,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安全防护机制;也要注重多渠道宣传,提高病人对“互联网+护理”的了解[33]。为医共体范围内的院外慢性伤口病人的康复提供便利条件,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帮助病人重返社会。“互联网+护理”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应用于医共体范围内慢性伤口病人中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及技能水平,增加知识储备。互联网和护理的高度融合与发展对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有促进效果,可以满足不同病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为实现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当前“互联网+护理”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风险防范,通过“互联网+护理”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面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和健康中国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