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艰辛、伟大真切可感
——以《朱德的扁担》教学为例

2023-10-04海兴县实验小学李梅玉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5期

○ 海兴县实验小学 李梅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革命题材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把红色基因植入学生思想中。

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文,以精炼的文字,勾画出了一个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革命将帅形象。由于学生和伟人生活的年代不同,对人物和一些事物的理解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活他们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

一、借助资料展示时代背景,凸显革命之艰辛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搜集图片、文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环境、情势。在讲解方面,可由关键词入手,便于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建立整体想象。

会师。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当时的情况。比如,1927 年,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来到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 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两支队伍会合后,力量壮大,应对困难环境和强大敌人的能力更强。讲清这一点,学生自然也就明白了会师的意义。

扁担。教师可利用图片或者小视频,让学生认识扁担和箩筐(如能找到实物,讲解效果更好),明白用扁担挑东西的难度:要保持扁担的平衡,还要抓住拴筐的绳子,以免箩筐晃来晃去。如果有实物,可让学生上前体验。

挑粮。挑粮不是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环节,其内涵是不惧艰辛的革命精神。

课文第一段中第二句“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及课文第二段中第三句“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写出了路途之遥远、山路之难行和挑粮之艰辛。

为让孩子们深入体会这一点,教师可播放井冈山山路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山路之崎岖难行,再让学生想象挑着重担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引导他们领悟挑粮的丰富内涵。

对挑粮之难,学生说:“烈日当空,红军战士们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但他们腾不出手来擦汗,加紧赶路。”“下雨了,战士们脱下自己的上衣盖在粮食上,自己却浑身都湿透了。”“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的腿被荆棘划破了,但他们忍着疼痛继续赶路。”……

对挑粮的解读,学生说:“敌人就是想围困红军,把红军饿死、冻死。”“红军不仅要练兵、打仗,还要自己解决吃穿问题,非常辛苦。”“红军挑粮的时候可能会负伤、牺牲!”……

通过讨论、思考,学生认识到了革命历程的艰辛及革命先辈们舍生忘死的伟大,从而心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剖析细节,凸显伟大情怀

文本虽然简单,但有些细节值得品味。

课文第三段第二句话“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刻画了朱德同志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形象。

第三段中第三句话“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跟敌人打仗”,点出了朱德同志肩负的重任及加倍的辛苦。

教师可借助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认识草鞋和斗笠,想象穿草鞋和穿布鞋的不同感受、雨衣和斗笠在防雨方面的不同效果,从而体会当时生活的艰难;进而让学生明白:作为高级将领,朱德和战士们在生活条件方面没有任何区别。这也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第三段,“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这两句话表现出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爱护及朱德同志吃苦在前的高尚品德。

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革命队伍中官兵互相关爱的情感。战士们希望首长有更多的精力谋划大事、要事,而朱德同志却不肯减少自己的义务。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少挑一份,战士们就要多挑一份。这种同心同德、争先担责的精神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经过这样的引导,朱德同志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鲜活、丰满起来,伟人的情怀、战士的情怀亲切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