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田园教育 成就多彩人生

2023-10-04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中心小学张长文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田园劳动育人

○ 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中心小学 张长文

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 程丹丹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劳动新课标”)突出素养立意和育人导向,强调在实践中提升育人质量。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中心小学依托农村校园生态环境,依照劳动新课标的要求,适时提出了“走行知路,育精彩人”的办学理念,创设合适的情境,通过田园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构建田园劳动育人框架

学校挖掘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熏陶功能和益智功能,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切实写好环境育人这篇文章。

1.整合资源,创设劳动环境。

一是根据不同的育人目标创建了6 个园地,围绕环境育人做文章。“三友园”“百草园”侧重于观赏,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主;“春华园”“秋实园”侧重于写和画,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主;“行知园”“开心园”侧重于耕种,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主。

二是构建田园班级,打造内外一体化格局。划分“开心园”,鼓励学生参与种植、管理与收获等田园活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利用田园特有的资源,在班内栽种小花小草以美化环境,让学生自主管理,提升审美情趣。

三是创建“两廊”,搭建相互学习平台。手工制作画廊展示学生创作的叶贴画、五谷艺术画;田园诗歌长廊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田园诗歌、田园作文。“两廊”的创建为孩子们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创建田园文化的热情。

2.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小组,以国家课程为支撑,结合本校实际,组织骨干教师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积极开发了“田园诗歌”“二十四节气”等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活动用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教学。

3.立足实际,写好四篇育人文章。

一是种植希望篇。学生依照时令,利用在校的闲暇和劳动时间,进行蔬菜与农作物种植。二是管理探究篇。学校将种植的蔬菜、农作物等分配到各班,由各班自行管理,学校定时对管理状况进行评比打分。三是收获幸福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到了收获季,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收获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四是快乐加工篇。师生共同加工收获的果实,或煮、或雕、或涂、或编、或粘,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因时制宜,创设劳动实践探究课堂。

学校依据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的思路开展田园劳动系列育人活动,把主题转换成任务,把任务规划成活动,把活动内化成感悟,把感悟沉淀为素养。一是学校根据“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开设综合实践大课堂。三月阳春播种节、四月田园探究节、五月感恩劳动节、六月田园采摘节、九月金秋丰收节、十月田园创意节和腊月冬藏手工节,这七大田园节日课堂覆盖全年育人过程。二是丰富延时课堂。学校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打造劳动实践探究课堂,组织学生参加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教育和课后延时服务的成效。

二、建立家校合作劳动共育机制

在节假日,学校组织学生参与“走进农家”社会实践活动。一是“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通过帮妈妈做洗衣服、择菜、做饭、叠被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与基本的劳动技能。二是“我帮爸爸管理菜园子”活动,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了解蔬菜种植的不易,体验收获的快乐,教育学生爱惜粮食、注重节约,让学生懂得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三是每学期组织一次家庭闲暇生活成果汇报。由学生处组织劳动技能大比拼、农业知识擂台赛等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劳动带给学生欢乐和成功,家庭带给学生和谐与幸福。

三、校社联动,开展爱心志愿活动

入社区、接地气,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中高年级爱心志愿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一是“清洁家园、环境保护”活动,志愿者通过走进社区捡拾垃圾、清理卫生死角及杂草、清洁社区健身器材等活动,让社区环境更宜居。二是“我是小小宣讲员”活动,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文明交通、禁止焚烧垃圾(麦秆)等宣讲,提升孩子们的公德素养。三是“我为孤老唱首歌”活动,学校组织孩子们不定期地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中,为他们打扫卫生,聊天陪伴,唱歌表演,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田园劳动教育中我们发现,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更是一本无形的书。教师也越来越认识到“处处能实践、劳动即教育”的可贵。

猜你喜欢

田园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