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口蹄疫特点与防控措施

2023-10-04王宗华

北方牧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染病口蹄疫病原体

王宗华

(北京伟嘉集团辽宁嘉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10000)

口蹄疫也被称为口疮或者蹄癀, 多发生在偶蹄类动物养殖中。 口蹄疫存在明显季节特征,多在春季发生。 同时口蹄疫具有强烈传染性,当出现病症后没有及时防控, 那么在短时间内便会席卷整个养殖场。 通过药物无法治疗口蹄疫疾病, 因此该病多通过科学养殖以及接种免疫进行防控。 由于传染性较强,因此一旦出现病例需要立即向有关部门上报, 切忌随意处理或者隐瞒不报,在确定病例之后科学处理染病牛,避免疫病蔓延扩大。

1 疾病特征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随着全球牛养殖规模扩大,牛口蹄疫病原体出现了数次变异, 现阶段口蹄疫病原体的感染性更强, 且传播速度更快, 发病率也更高, 已经成为牛羊等偶蹄类动物养殖时面临的首要病害之一。

口蹄疫对犊牛威胁较大, 除了典型的蹄部腐烂以外,犊牛还会出现急性心肌炎等病症,这是导致病牛死亡的首要原因。 由于口蹄疫存在明显季节性,因此在疫病高发区可以提前预防。口蹄疫的传播需要宿主, 但是一些犊牛染病后并不会出现临床表现, 但是此时病原体已经具备传播条件,若病牛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那么将会导致该病大面积流行。

2 流行病学

在牛口蹄疫诊断与防控过程中, 需要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相互结合, 依照两者之间的联系得出诊断结果。 牛口蹄疫疾病的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多集中在春季暴发,而在其他季节很少发生。 从流行性来看,目前我国交通运输条件愈发便利, 且动物商品交易等也为病原体传播营造了有利环境, 目前口蹄疫疾病不仅呈现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 而且疫病对养殖业的危害程度也明显加强。 由于当前很多养殖人员存在跨地区采购且采购数量较多情况,因此由于筛选不当而采购的带病牛就成为口蹄疫的主要传染源。 此外,病牛在感染口蹄疫疾病后,蹄部会出现发脓、溃烂等情况,这些脓性物质内仍然存在大量病原体且具有传染性, 因此这就使得口蹄疫疾病的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场内养殖来看, 口蹄疫仍然具备多种传播渠道,在养殖场内被病牛污染的水源、饲料以及养殖设施等,是口蹄疫的主要传染源,当健康牛接触这些被病牛污染的生产资料后便会染病。 基于此,养殖人员需要依据异常牛的临床表现和口蹄疫流行特征科学确定病因, 一旦确诊应当立即隔离染病牛, 并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杀处理,防止疫病的进一步蔓延。

3 临床表现

牛口蹄疫的潜伏期非常短, 病牛潜伏期最长不会超过2 周。 牛染病初期不会出现蹄壳溃烂的情况,主要以发烧和精神萎靡为主。 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牛蹄部、口腔和乳房等部位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这些水疱会逐渐溃烂并结痂,此时对病牛解剖后能够发现, 在支气管部位也会生出水疱, 而肠道等消化系统内则会出现出血的情况。 1~3 天病牛水疱破裂且出现溃烂情况,此时病牛的反刍已经完全停止,当溃烂处开始恢复时病牛体温开始好转。 但是此时非常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若导致继发感染,那么伤口溃烂的时间将会更长。

口蹄疫多为良性经过, 病牛无需治疗且经过1 周左右能够完全康复。 但是口蹄疫同样存在持续恶化的情况, 并出现心跳加快以及心率失调等现象,当病原体侵入心脏以后,非常容易导致病牛心肌受损, 这是口蹄疫致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犊牛心肌受损的概率更大,死亡率更高。

4 诊断

由于口蹄疫症状非常典型, 因此在养殖中仅凭临床表现便能够判断牛是否染病。 但是对于一些养殖经验不足的人员而言, 为了避免将该病与其他疫病混淆, 如恶性卡他性热等也会出现溃烂和疱疹, 因此还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来确诊疫病。 在诊断过程中,选择病牛溃烂部位的皮肤作为检测样本, 而后与相关化学药剂混合后通过实验确定样本内是否含有病原体。 若养殖场内出现死亡病例, 可以通过解剖进行诊断, 当牛口腔或者胃黏膜部位出现溃烂或者水疱时,便可以基本确定解剖牛已经感染口蹄疫。

虽然牛口蹄疫的传染性非常强, 但是通过科学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恶化,同时也能够降低病牛死亡率。 通常情况下,病牛在1 周左右便可痊愈, 而染病比较严重但是没有出现继发感染的病牛最多3 周便可痊愈。

5 防控

5.1 做好接种免疫

接种免疫是效果最好且效率最高的防控方式,虽然目前没有治疗口蹄疫的药物,但是已经成功研制出防控疫苗。 为了确保接种质量,养殖人员首先应当明确接种计量, 即成年牛每次用量为2 毫升,犊牛用量每次1 毫升。 不同疫苗生产商家对于剂量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 而养殖人员则需要严格按照用量进行接种, 以牛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为例,犊牛用量为2 毫升,成年牛用量为3 毫升,免疫期为6 个月左右。 但是并不是所有牛均可以免疫口蹄疫疫苗,病牛、孕期母牛、 未断奶的犊牛以及经过长途运输的牛不能接种疫苗, 需要待其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以后再接种免疫。 此外,一些牛在接种完成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躁动不安、吐白沫以及肌肉颤抖等等, 在接种完成后某些牛会出现死亡情况。 若这些情况持续时间较长且没有好转,养殖人员应当通过注射肾上腺素等辅助手段, 将接种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5.2 完善疫病防控机制

当出现疫病时应当做好封锁防控工作。 首先,当养殖场内出现疑似病例时应当尽快确诊疫病,口蹄疫是A 类动物疫病之首,因此基层兽医部门应当开通报告途径,确保出现疫病后,养殖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汇报疫病动态。 总之,无论是基层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还是养殖人员,均需要提升对于口蹄疫的重视程度,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处理染病动物。 其次,当养殖场内牛群确定已经感染口蹄疫时,要紧急扑杀所有染病牛。 同时动物疾病防疫人员需要监督无害化处理工作,杜绝随意隔离等现象。 再次,若养殖场内出现大量牛感染的情况,则应当将养殖场作为疫区并进行封锁,严禁任何人和任何牛出入养殖场。 养殖人员需要听从防控人员意见,对整个养殖场展开全面消毒,以此避免疫病蔓延扩散。 最后,由于口蹄疫存在潜伏期,因此当养殖场内病牛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还需要经过潜伏期观察,待顺利度过潜伏期后才能够解除疫情。

5.3 做好日常防控

通过科学地接种免疫和日常防控, 能够将口蹄疫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养殖场内环境、养殖设施、 养殖人员以及牛等均要进行彻底消毒, 通过消毒能够切断口蹄疫病原体的传播路径。 规模化养殖场需要专门设置消毒池和消毒间,动物贸易是口蹄疫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因此出入养殖场的车辆和人员均要进行彻底消毒。由于牛口蹄疫的传播性较强,同时临床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因此,养殖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有关口蹄疫的各类知识, 掌握口蹄疫发病季节、发病规律以及临床表现等等,发现疑似病例后及时隔离和上报,配合防控人员做好病牛处理工作, 避免由于疫病扩大而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

6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牛口蹄疫的特征做出了详细分析。 牛口蹄疫传染性较强,危害性较大,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虽然牛口蹄疫的死亡率较低,但是传染性较强,同时该病又属于A类动物疫病,一旦出现病例仅能够通过无害化手段处理,因此口蹄疫将会对养殖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在日常养殖中,养殖人员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掌握牛口蹄疫的发生规律,通过科学地接种和日常管理防控口蹄疫, 出现病例时及时上报。 日常养殖中做好消毒,以此降低牛口蹄疫的发病风险。

猜你喜欢

染病口蹄疫病原体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偶感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爱 情
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