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控

2023-10-04常月秀

北方牧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气管炎牛舍牛群

常月秀

(武山县鸳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武山 74131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养牛业中常发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牛传染病,该病会对所有品种、 性别的牛群都有着较大感染性, 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了牛的生产性能。 且一旦发病就会呈现规模化流行, 从而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该病的诊断及防控至关重要。基于此, 本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控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够为当前养殖户的养殖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概述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疱疹病毒I 型)引起的,以呼吸道发炎为主的急热、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感染的是肉牛、奶牛,且各个年龄阶段的牛均可感染;其次还会感染山羊、猪、鹿等。 病牛和带毒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其呼吸道分泌物中会带有大量病毒,并且会通过飞沫、交配、接触、空气、媒介物等进行传播。 再就是与患病动物交配或使用带有病毒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 也可导致易感染牛感染。 实验证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可以经空气传播3.85 米。感染牛以后,该病毒还会有3~7 天的潜伏期, 病牛在这期间也会向外界排放大量病毒污染周围环境, 使得很多健康牛群因此受到感染。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在秋末、冬季、早春等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更容易发生; 再就是养殖环境比较脏乱,也会导致该病频繁发生,从而造成大规模的感染。

2 诊断

2.1 临床症状诊断

2.1.1 呼吸道型

呼吸道型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类型, 常发生于较为寒冷季节,且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相对较低。 发病后的病牛在临床中会表现出体温升高等症状,鼻腔内还会流出黏液性鼻液,其鼻黏膜也会在炎症刺激下出现充血溃疡的情况,在疾病的影响下,病牛呼吸频率也会不断加快。听诊时,还可以发现有支气管啰音,部分病牛还会出现腹泻症状,且排出的粪便中带有血丝。

2.1.2 生殖道型

牛养殖中, 一些性成熟的母牛和公牛群体受到感染后就会表现出生殖道感染型。 发病后的母牛可以观察到其阴门有明显的水肿现象,阴户处还会流出黏液并污染附近的皮肤, 阴门黏膜会有白色病灶;发病后的公牛在其包皮、阴茎的部位会出现大量的脓疱,并伴有排尿困难。发现以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生殖道型,也就是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道炎。

2.1.3 脑膜炎型

新生犊牛机体发育不完善, 抵抗力较差也会容易感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其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型的症状。 发病后的犊牛首先会出现体温升高(至40℃以上),且精神状态比较极端,先是比较沉郁,然后又会兴奋,整体出现共济失调的症状,表现为四肢滑动、角弓反张、磨牙等,且死亡率较高,可达50%,一般在2~7 天内死亡。

2.2 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可以发现, 患有呼吸道型的病牛主要病变部位在呼吸道, 可观察到黏膜上有严重的充血以及出血斑, 再就是病牛的咽喉、 气管和大支气管上还覆盖有一层黏液性的脓性渗出物; 患有生殖道型的病牛主要病变部位在生殖器官上, 可以发现在其表面有脓疱和白色颗粒。

2.3 实验室诊断

要想进一步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病毒分离鉴定, 首先需要取患病牛的气管、肝脏、脾脏等器官作为试验样本,并将其进行研磨处理,借助高速离心机离心处理后得到上清液, 然后采用过滤除菌的方法得到较为纯净的试验品, 在其中加入双抗后接种于牛肾细胞中进行培养, 一段时间后细胞会出现病变, 这时候就可以使用中和试验或荧光抗体检测该病毒的存在,从而进行确诊。 除此以外, 还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ELISA、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血清学试验方法,都可以为确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引种检疫

现如今, 引种已经成为当前养殖户提高其饲养水平并扩大养殖规模的重要手段, 但是引种过程中牛群流通比较频繁, 感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概率明显增大, 导致养牛场的其他健康牛群受到较大威胁, 因此还需要养殖户能够加强引种环节的检疫工作。 当养殖场有引种需求的时候,需要明确引种的数量和品种,并对引种的地区进行疫病调查工作, 确保该地区为非疫区才能够制定引种计划, 以此可以避免从疫区引种。 在引种工作结束后,还需要将引进种后的牛群进行隔离饲养30 天左右,期间需要进行多次检疫, 确认健康以后再混入原有牛群。 最后, 在一些非疫区还应该积极推广自然生态的养殖模式,以便可以更好地保障养殖场的健康,降低该病对养殖业造成不良影响。

3.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在养牛业发展过程中, 饲养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对牛群健康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降低相关疾病发生概率, 养殖户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 一是要加强环境管理,主要指的是养殖场的环境和牛舍环境,在养殖场的选址与布局上, 应该严格按照动物防疫要求进行,比如选址上应该注意远离居民区、水源重地等, 且要靠近交通便利、 水源丰富的地方,在内部划分中也要将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消毒区等进行明确,以便可以保障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则要科学建设牛舍,考虑到牛的体积较大,应该适当扩大并增高牛舍,确保内部养殖密度的合理性, 给予牛群充足活动空间;二是要加强牛舍环境卫生管理,应该为牛群营造一个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干净干燥的牛舍环境, 并结合外界温度变化调整好牛舍的温度,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对牛群造成应激;还要重视牛舍的清扫与消毒工作,及时更新干净、干燥的垫草等, 让牛舍可以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中活动;三是要建设运动场地,牛群需要适当地运动来增强体质。 因此,还需要规划运动场地,并让牛群有序进行运动,做好运动场地消毒,从而避免病毒感染;四是要提高饲喂质量,应该综合分析牛群的生长时期, 以及各时期对饲料的需求差异等,从而确保营养供给充足且均衡,这也是增强牛群体质的关键, 但是要注意不能供给发霉变质的饲料。 通过以上管理方法,也能够保障牛群健康,降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

3.3 重视疫苗接种

在传染性疾病预防环节中, 疫苗接种是效果最好以及成本最低的一种预防手段, 因此需要养殖户重视疫苗接种。 目前,在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上使用的疫苗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疫苗(C1 株)以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 (1 型,NM01 株+LN01/08 株),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 (NMG 株+LY株)。 除此以外,还可以为母牛接种后再为犊牛提供母源抗体,保护时间可持续4 个月。 疫苗接种,还需要做好抗体监测工作,发现免疫失败的还需要及时进行补免, 从而有效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对牛生产性能影响较大,并且感染该病的牛会长期带毒,对其他健康牛群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要求养殖户必须要提高重视,加强对养牛场的管理工作,做好该病的诊断,以便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同时在日常养殖中,也要加强对该病的综合防控,从而降低其发病概率, 这对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气管炎牛舍牛群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与牛共眠
基于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空气交换率优选模拟
HPLC法同时测定气管炎颗粒中7种有效成分
浅谈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治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