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质量组织工作 服务“第一国门”高质量发展

2023-10-03赵鹏

北京支部生活 2023年9期
关键词:顺义年轻干部干部

赵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全国、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着眼发展实际,既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组织工作的突出成绩与宝贵经验,又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为我们抓实抓好主责主业明确了路径、提供了指导。我们将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组织工作“三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定位,对照市委提出的“平原新城看顺义”“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结合区域实际,持续学懂弄通,主动担责尽责,将部署细化为举措,把要求兑现为成果,确保全国、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在“第一国门”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持续锤炼过硬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全市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好干部标准,落实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要求,做到“四个不让”。我们将始终坚持事业为上、因事择人,抓好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工作,培育适应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树牢鲜明导向。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动态监测、干部履职综合评价,强化对干部的多维了解,注重在一线考察培养干部,切实把“人品正、干劲足、担当强、作风严、业绩好”的干部识别出来、重用起来,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干部支撑。

优化班子配备。结合发展实践需要,区分不同领域实际,精準抓好二级班子配备。区直班子注重补充有镇街经历、成熟度高的复合型干部,抓好优秀年轻干部下沉历练;镇街一线注重补充敢于担当、执行有力的干部,加大内部选拔干部力度;企事业单位注重补充懂业务工作、会经营管理、有专业知识的优秀干部和年轻干部,保持队伍合理梯次结构。

强化培养储备。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储备“三个一批”工程,持续开展“梧桐工程——干部人才引进计划”,为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加强优秀年轻干部调研,动态调整优秀处科级年轻干部人才库,不断将优秀年轻干部储备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动能优势。

持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我们将继续坚持系统谋划、整体部署,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新就业群体等各领域党建工作。

筑牢村居战斗堡垒。抓住全市实施农村“头雁工程”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构建村级后备干部发现、选拔、培养、使用闭环机制,为每个55岁以上村党组织书记配备一名后备人选。探索打造“红纽带”党建集群,建立村企联盟、村村联盟、片区党组织,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推动村和社区党建擂台赛进一步创新、深化,实施农村、社区党建星级项目培育计划,打造一批“五星级”优质党建典型。

擦亮新兴领域党建品牌。立足“第一国门”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特色,大力实施“国门红新”计划,一体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聚焦新国展二期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强经验总结,抓实项目党建,打造央地携手、政企协作平台,以党建工作推动项目加速落地。探索开展产业链党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快“强链补链”。

提升党员队伍整体质量。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实施农村领域“育苗计划”、两新领域“红领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吸收发展力度,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督促镇(地区)党委加强统筹,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提级管理,动态更新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库,充分用好村企双向培养机制,推动3年及以上未发展党员村动态清零。强化“国门先锋”品牌引领,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持续筑牢区域人才高地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也指出,把率先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首善情怀聚四方之才,使北京成为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我们将积极融入全市人才高地建设格局,聚力抓好“一会一节一城一社区一工程”。

保障好“一会”:高标准服务HICOOL峰会。主动提高站位,拓宽视野,举全区之力做好HICOOL峰会服务保障,进一步释放HICOOL品牌效应,赋能未来发展、助力转型升级,切实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举办好“一节”:策划开展“人才主题活动节”。依托市人才工作周,通过赛事路演、专业论坛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搭建交流平台、展示顺义风采,进一步彰显引才留才的十足诚意,营造尊才尚贤的良好氛围。

建设好“一城”:加速推进“海创城”规划落地。坚持“为才建城、建城引才、聚才创业”思路,优化“一轴串联、三区联动”的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重点聚焦HICOOL峰会七大创业赛道,发挥好创业项目的平台承载和输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及优质项目扎根顺义、服务首都。

治理好“一社区”:持续深化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整合“五镇一街一园区”力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扩大国际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配置优势,组织开展“学中国风 共顺义情”系列活动,促进多元文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人才社区的承载力、吸引力。

培育好“一工程”:精准做好“梧桐工程”人才服务。聚焦“3+4+1”产业(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四大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完善“梧桐工程”人才政策体系,打造“引进—发展—培养—服务”人才工作链条,大力引进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依托“梧桐工程”人才服务专区,用好专员队伍,做好一站式服务。

(作者:顺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顺义年轻干部干部
北京顺义“12·3”燃气爆炸事故警示
赶小海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从顺义指数2020看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北京顺义:环境监管网格员“充电”忙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