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2023-10-03王云云

福建茶叶 2023年8期
关键词:汉语言茶文化文学

王云云

(山东警察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1)

从文化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汉语言文学与传统茶文化之间的发展并不存在着任何联系:汉语言文学成型于我国的语言艺术与思想意识当中,是人文精神与语言智慧的独特表现;传统茶文化则存在于手工艺、饮食的多元夹层当中,以物质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得益于我国“借物喻人”与“托物言志”的文化传统,淡雅、古朴的茶已经成了汉语言文学在发展中的重要养料;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言文学也在结合自身的艺术性特点修饰传统茶文化。对于现代文化研究活动来说,二者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更为密切。

1 汉语言文学与传统茶文化的构成要素分析

1.1 汉语言文学的构成及发展

汉语言文学以中华优秀传统古文化为基石,在保留了其特有的民族性特点的同时,依靠语言与文字来记录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以客观的载体表现出来,是群众在不断地文化探索过程中所塑造的独特文化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思想浪潮之下,各种学术流派的思想、争论在相互驳斥的同时形成共鸣,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体系构成了汉语言文学的早期雏形。随着文化内涵的逐渐丰富,汉语言文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古代的“文无第一”思想到近代的“新文化”运动,通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交锋来呈现文化内涵[1]。回顾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除了语言文化之外,其已经在发展的过程中沉淀为多元载体,形成了文学作品、历史典籍、民族文化艺术等多元形态,为后世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素材。辐射范围广、人文内涵丰富,这是汉语言文学的第一特征,在现代文化研究活动中,汉语言文学正在借由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等领域展现自身的独特价值。与之相对应的,在广泛传播之后,其再度反哺我国的发展历程,将文化与民族精神串联起来,从而成为了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源动力。就现代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推动中华文化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帮助中华儿女传承文化精神的重要切入点。

1.2 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较于汉语言文学,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价值与艺术价值则从人文思想与物质形态两个角度表现出来,从而带动了文化的创新传播。对于富有创造力的中华民族来说,透过文化的客观载体探求文化的本质,这是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特征。而对于传统茶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其则从全新的角度入手,解读传统茶文化的内涵。首先,是代表手工艺与餐饮艺术的茶文化探索历程,以制茶、采茶及品茶的过程为背景,解读传统茶文化当中的人文精神,从技艺到文化,细致品读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2]。其次,则是茶中精神的传递,从“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物质追求到“山茶花下醉初醒,却过西村看夕阳”的精神享受,茶已经与淡泊、高雅、奉献的民族品位联系起来,这种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调剂品,正在阐述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茶的价值不容忽视,也正是因为如此,茶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流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

2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2.1 汉语言文学加快传统茶文化成型

部分学者在研究中认为,茶文化是一种成型于日常生活当中的文化体系,群众在制茶、品茶的过程中产生了灵感,感受到了茶水当中的天赋神韵,所以带动了传统茶文化的成型。但从茶的发源历史来看,我国主要的茶叶产区集中在长江、沿海等地,茶叶的传播范围有限,依靠单一地域、民族探索而来的传统茶文化很难呈现出包容并济的特点。而汉语言文学极强的传播性、人文性特点毫无疑问地扩张了传统茶文化的影响力,也正是因为如此,传统茶文化得以成型。可以说,汉语言文学是推动传统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中华民族的文化故事源远流长,而自汉语言文学诞生之初,其便与“茶”之间保持着极为重要的往来[3]。在渺远的神农时期,古人对“茶”的价值进行了理想化诠释:食其叶,如巡查五脏,故名为“查”,后演化为“茶”。对于茶的偏爱甚至在传说中进一步延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里的茶,具有药用价值,是传统茶文化的早期模样,也是汉语言文学推动茶文化发展的有效见证。在西周时期,《华阳国志•巴志》中明确记载了茶树的种植与发展史,茶甚至成为了给周武王的贡品。此时的传统茶文化,伴随着汉语言文学的兴起逐渐流向不同的区域。但回顾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此时对于茶的研究依旧是不成熟的,茶之所以备受青睐,无非是由于其产量少、味道佳,但正是因为“少量”,其在汉语言文学中的记录显得更为珍贵。而在唐宋时期,汉语言文学进一步壮大,传统茶文化迎来了空前繁荣,从外交之路上的贸易到两宋对金的“岁贡”,都能够看见茶的身影,此时,茶开始具有地域性特色。唐朝时期,茶文化代表着一种开放、团结与分享的友好理念,作为货物或贡品流通的茶,此时开始具有了文化价值,其代表的是一种“人无我有”的独特精神,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地大物博的荣耀。

2.2 汉语言文学促进传统茶文化创作

当汉语言文学在古代的文化探索中不断发展起来,其开始不满足于现状,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客观化对象来表现自身的人文情感,将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热情与多元素材结合起来,呈现中华文化的多元性特点。在汉语言文学创作中,山水、花鸟、梦境、宇宙,一切有形的与无形的素材都成为了创作的灵感来源,当基于茶叶的贸易、消费行为逐渐崛起,创作者开始对这种“东方树叶”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香醇淡雅,回味悠长,这是茶的艺术魅力。当汉语言文学与传统茶文化相互碰撞,茶的艺术价值与创作价值也进一步地表现出来。

除了西周中《华阳国志•巴志》中关于茶的记载之外,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关于茶的研究也开始从形态角度上升到人文精神角度,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唐、宋两大艺术创作时期的茶文化。在唐诗与宋词当中,传统茶文化的人文内涵被进一步解读。如白居易的“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在古诗词当中,创作者关注的不是茶的“君子之气”,而是茶本身的价值:如同酒一般,茶就是一种交际的材料。白居易的作品平淡通俗,如同茶水,淡雅而回味悠长。而在皎然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中,茶文化的高雅之气开始表现出来:相较于茶的平淡,俗人更喜欢酒的浓烈与饮酒后的昏聩,可谁又能品味到茶中的香气呢?这是对于茶气韵的独特解读。在宋代,当创作者们的创新思想开始由有形向无形转变,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其不再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思想,苏轼的“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营造了热茶凉夜,新茶旧人的荒凉之景,让传统茶文化有了新的内涵:茶味悠长难解人生苦短。在后世的创作中,茶有了文化之意,君子之道,固守本心,平静淡泊,这是茶的独特魅力。而传统茶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则多是依靠汉语言文学的推动来完成,从形体到情感,从味道到品质,在汉语言文学视角下,茶不再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具有了生命的独特存在。

2.3 汉语言文学推动传统茶文化传播

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依附于茶叶贸易、消费等活动,但其仅仅具备生活价值,文化传播价值不明显,传统茶文化本身的吸引力与创新力无法呈现出来。汉语言文学则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与文化环境中流动,在帮助群众了解传统茶文化的同时,赋予传统茶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价值,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学已经演化为一种文化载体,发挥出了推动传统茶文化传播、延伸茶文化服务范围的重要价值,使得茶文化走出本土,走向世界。

回顾汉语言文学创作历程,从古代汉语言文学延伸到现代汉语言文学活动当中,都能够发现传统茶文化的身影。如唐朝时期陆羽所创作的《茶经》,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最早系统研究茶叶的文化典籍,《茶经》中详细描绘了不同茶叶的韵味、产地、制作工艺与冲泡方法,让群众了解到茶的独特性。而在《茶经》的带动下,“茶如人”的思想逐渐成型:茶有百味,人有百态,这是对传统茶文化的初步认识。而在汉语言文学的后续发展当中,汉语言文学与茶之间的联动愈发密切,传统茶文化通过各类奇闻趣事表现出来,如宋代吴淑的《茶赋》,即为茶,则自有乾坤:或是味,或是形,或是韵。而在一些文化故事当中,“王安石与苏轼论茶”、“孟浩然月下品茶”等故事的流传度则更为广泛,在汉语言文学的带动下,传统茶文化有了附加价值:茶可以成为灵感来源,让文人墨客去感知,去创作。在明代,传统茶文化甚至随着法令、制度的更新而大肆传播,如朱元璋的“茶马之道”:青海、甘肃等地良马居多,但不产茶叶,朱元璋便以此为引,遏制地方茶马的私下交易,控制茶叶流动,以此来降低国库开支。在明史等有关记载当中,关于“茶马”贪腐之事的记载层出不穷。古代法度的具象化表现借由汉语言文学来完成,而在传播律法的同时,茶的不可替代性被进一步强调:宁可三日无饭,不能一日无茶。对于明朝时期的良马产地来说,茶或许只是一种消遣品,因为量少而备受追捧,但不容忽视的是,饮茶之时的闲适、饮茶之后的愉悦,是饮酒无法带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茶的价值才会不断飙升。在汉语言文学的推动下,茶的不可替代性被进一步强调,其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更是独特。

2.4 汉语言文学带动传统茶文化创新

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创作者们从我国的语言文化与民族发展历程当中汲取灵感,建立了包罗万象的文化体系,而在复杂的文化要素当中,传统茶文化也被纳入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框架当中[4]。除了对茶叶、茶道的叙述之外,更多的是以开放性态度所创造的小众茶文化,让传统茶文化的人文价值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对于现代文化研究活动来说,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是提升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元素,当能够传播的文化体系与本土的文化产物深度结合,文化的艺术价值与辐射性也将被进一步挖掘出来。

回顾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其对于传统茶文化的创新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一种,是反映现实、文学思想的文化传承体系,茶依旧是茶,但一切故事都围绕着“茶”展开,于是,传统茶文化便有了“众生相”。这类作品将茶的悠久与事态的变革联系起来,让作品更加值得回味。如经典文学作品《茶馆》,常四爷是作者着墨较多的角色,善良,勇敢,爱国,坐在茶馆里的常四爷意气风发;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之后,常四爷的热情已经被耗尽。茶依旧是当年的茶,人却不再是当年的人,这样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另一种作品,则是较为小众的文学创作,借由茶的精神内涵来展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将作者淡泊的心性融入到汉语言文学当中。在这类作品中,传统茶文化的表达仅仅与个人的心性有关,茶囿于水杯但香飘万里,人困于眼前却自得其乐。如“人生如茶,可以浓烈亦可淡雅”:无论怎样拼搏,心性终将退去,肉体终将衰老,如同茶一般渐渐散去味道;而在茶语“心也可以清”当中,则将五个字刻在杯盖周围,无论怎样阅读,句子都通顺流畅。也正是因为如此,茶中的汉语言文学魅力得以呈现出来。

2.5 汉语言文学推动茶文化传承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构成,茶文化表现出了独特的地域性与人文性特点,其与现代文化的传播、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顾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历史,凭借自身的人文性与传承性特点,其已经渗透到了艺术、影视等作品当中,与中华民族共同向前发展。而在现代传统茶文化当中,关于茶的艺术解读、人文感悟也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部分学者认为,汉语言文学下的茶文化传播只能在特定的文化研究环境中进行,但在汉语言文学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中之后,茶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也在逐渐表现出来。

从既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了推动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抓手,在现代文化传播活动中,汉语言文学发挥着推动茶文化传承的教育价值。如较为常见的广告文案,将茶的平淡、浓厚等特征与人生、世事联系起来,“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茶的价值无可比拟。在影视作品当中,茶是对人生、现实的一种另类写照。如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描写了车夫与老板两类人,车夫喝茶,一个大子一大碗茶,只为解渴;老板喝茶,要一壶茶在茶馆里坐下慢慢的品,还得有各类点心,矛盾由此体现出来。汉语言文学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不断向前推进,与之相对应的,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愈发丰富,对于茶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除了文字作品之外,传统茶文化借由汉语言文学被引申到了各类影视作品当中,如导演潘镜丞的《壶王》,借由镜头语言展现了中国茶道、中国茶艺的发展历程,以茶诠释民族精神。传统茶文化在不同的环境下流动,而这种流动,正是借由汉语言文学来推动的。

3 结语

毫无疑问,传统茶文化的发展与汉语言文学的成熟毫不相干是一种错误的结论。回顾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有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承性、文化性、民族性和人文性特点的支撑,其才能打破环境、地域、思想的阻碍,获取更为丰富的内涵。对于传统茶文化来说,汉语言文学正在不断补充茶文化的人文价值,拓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渠道。其传承与发展,已经与汉语言文学融为一体。

猜你喜欢

汉语言茶文化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