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茶文化对茶馆空间艺术的影响
——以拉萨城区茶馆为例
2023-10-03洛桑更才格桑卓玛
洛桑更才,格桑卓玛
(1.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拉萨市城关区第七幼儿园,西藏 拉萨 850000)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藏茶文化逐渐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文化,并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文化符号。由茶文化衍生的西藏茶馆作为今日西藏人民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发展、生活习性、价值取向。今日之西藏可谓“一城居民半茶客”,茶馆这一公共空间已然成为西藏人民生存与生活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空间聚落,茶馆不仅具有浓厚的市井气息,也蕴含着丰富的地方艺术气息。茶馆从选址到空间的布局、装饰、色调选择等各方面深受藏地茶文化的影响。居家式的悠闲气息弥漫在雪域高原的每个角落,使街头巷尾的茶馆日日呈现爆满的繁荣景象。
1 西藏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1.1 西藏茶文化的发生
西藏原本不生产茶,但从刚开始的食用到后来的饮用已有漫长的历史,在吐蕃赞普囊日松赞时期,吐蕃人就开始将茶叶作为养生的药材。《藏汉史集》中记载:“吐蕃赞普都松芒布其在得了一场重病之后,一只美丽的小鸟叼着一根树枝,树枝上有几片残叶,站在王宫的屋顶上啼鸣。然后国王派人将小鸟叼来的树叶取下,并将其放在口中品尝,觉得清香,加水煮沸,竟是上好饮料。于是就派遣下属去寻找这种树枝,在经历了众多的磨难之后,终于让这些人在汉地找到了这种树,是为茶叶树。自此以后,茶叶就被引入藏区,并深受藏族人民喜爱。”[1]除此之外,《西藏政教史鉴•附录》记载:“茶叶在公元7世纪中叶随文成公主入藏”[2]《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记载:“茶叶传入藏区之始,正是藏文创字之时”[3]《中国史纲要》记载:“安史之乱后汉茶传入西藏”[4]等等,但大多缺乏历史根据,至多算一家之言。对于比较盛行的“茶叶随文成公主入藏”一说,赵国栋等学者认为“茶叶随文成公主入藏这一说法其实并非史料记载,系他人分析和推动,恐难立足。阿里故如甲木寺的考古发现,使汉地茶叶传入西藏的时间推向了1800多年前的古象雄时期。”[5]笔者认为这一说法相比其他,更具史料依据和说服力。
1.2 西藏茶文化的发展
据考证,“早在更为遥远的古代,藏族先民便把一些无害的野生植物、芳香植物的叶子作为茶叶以水煮饮用。”[6]唐代时藏族人民就已经从中原获得了较多的名茶,特别是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以后,文成公主的入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西藏的商业贸易,茶马贸易就成为了吐蕃国与唐朝之间的主要贸易。在茶叶传入西藏以后,因茶叶具有的特殊功效,深受藏族人民喜爱,并将其作为藏族人的饮食必需品。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皆饮茶成风。在西藏茶文化经历从王室的奢侈品到走进千家万户的普通商品这一过程中,藏族人民不仅创作了《茶酒仙女》等很多有关茶文化的文学作品和民间谚语,也对制茶技艺、饮茶方式等进行了符合高原特色的改良与再创造。例如:举世闻名的酥油茶作为藏族人的象征之一,饱含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与生命哲学;清茶作为田间地头耕作的农民、逐草而居的牧民及远行的马帮们最忠实的伴侣,在一缕缕升起的炊烟中延续了传唱千年的文明;甜茶后来居上,已全面征服了西藏人民的口味,使拉萨市、山南市、日喀则市等人口较密集城市基本实现了“一城居民半茶客”的恢弘景象。同时,在不断的尝试中,西藏也有了易贡茶场、错那勒布茶场等具备培植、采摘、加工制作、市场销售等为一体的茶场,虽产量甚微,但也绵绵流长,经久未衰。
1.3 西藏茶馆文化的兴盛
真正意义上的茶馆最早出现于唐朝,其历史相对较长,足足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之久。传统的茶馆多是以饮茶休闲和观看演出等为目的,茶馆成为汇集了茶艺演出、茶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的休闲型建筑。在茶馆的空间设计方面,它创造性的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风俗、现代设计融合在一起,使古典审美中的空间美学观念更好的体现出来。根据史料和民间谚语推断,西藏的茶馆最早应出现1920年左右,迄今正好一个世纪,在百年里,从逐步认可到如今漫山遍野的历史发展,茶馆成为了老少皆宜、僧俗皆宜的西藏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
在分析了我国西藏茶文化的发展以及演变过程之后,发现建立具有文化特色茶馆的前提是国内的文化经济得以进步、实行对外贸易、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风貌得以改变,并且国内的经济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为我国茶馆文化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内地,茶馆的创设不仅能够让大众享受茶的美味,而且还能让人们享受到不同的茶艺表演,其逐渐成为了现今流行的一种休闲生活。当客户在品茶时,可以观赏具有茶文化的表演,同时还能受到茶文化的熏陶,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而在西藏,茶馆更多的是消遣或就餐的去处,少了几分茶艺、戏剧等内地茶馆的雅致,多了一些随性与自在的生活气息。
2 空间艺术在茶馆中的呈现模式
2.1 茶馆的色调以及图案的选择
茶馆的空间形态体现了我国古雅、谦和、包容等方面的特征。“在茶馆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以茶为主旨,将茶文化融入到茶馆中的桌子、凳子、窗户等装饰中,这种富含文化气息的设计让顾客在进门的瞬间就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氛,让顾客产生一种迷恋感,特别是在谈工作、学习时,品上一杯清香的茶,可以让心情更加愉悦。”[7]内地的茶馆特别是茶楼这类相对高档的场所,色调的选择一般比较庄重、古朴,而西藏的茶馆在色调的选择上可谓百花齐放。有光线幽暗、在黑色的土墙上绘着白色图案的农村家屋式茶馆,有色彩艳丽、每面墙都贴有图案丰富的墙纸的藏家客厅式茶馆,也有类似于咖啡屋的将藏式风格与西式色调结合的复合型茶馆,等等此类,呈现出极具包容的茶馆空间艺术与文化。在空间设计过程中,西藏的茶馆倾向于将古典的设计手法与现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例如,拉萨城中的一些年代较久的茶馆如光明港琼茶馆,在设计过程中力争保持建筑的原貌,不做更大的修饰与改造,茶馆内部的空间设计也因地制宜,并没有大兴土木的去开墙破壁,只是利用现代的装饰手段做了一部分改善,一些藏族文化的特色被较好地保留下来。当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品茶休闲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悠久的藏族文化历史,且能从建筑风格中得到藏文化熏陶。
在茶馆墙面图案的选择上,拉萨城区的茶馆大多选择方便快捷、色调柔和的由现代化机械制作的图案(墙纸)。离城区越远,茶馆墙面则更多地选择聘请本地的彩绘师绘制图案,常用的图案有吉祥八宝图、吉祥四瑞图、布达拉宫图、名人名言的书法临摹等。这在西藏其他地市也具有普遍性。
2.2 茶馆建造原料以及色调解析
建造茶馆的原料应该要选取当地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当地的区域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一般的茶馆使用的原材料都是产于当地,完整的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茶馆的设计来说,设计的风格一定要符合当地人的风土人情,并将本地极具特色的元素和色调理念融入到茶馆的建设中去。在我国历来的空间建设中,中国色调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染力,在将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色调运用茶馆的建设中后,让茶馆的外表焕然一新,同时也能吸引大量的客人,使其快乐消费。茶馆建设原材料的使用不仅因地制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呈现出来,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8]。西藏茶馆虽大多以钢筋水泥房结构为主,但在农村随处可见土坯房建造的茶馆,在牧区也有帐篷茶馆,特别是在赛马节等牧区重要节日之际,帐篷茶馆的易搭建拆卸的特点就更受欢迎。无论是钢筋水泥结构的茶馆、还是土坯茶馆亦或是帐篷茶馆,都与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在美感上显得自然、大方。以拉萨城区为例,现有的上千家茶馆基本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绝大多数茶馆系通过租赁或转让方式得来,很少有自行建造的茶馆,鲜有的如城关区娘热街道和城关区夺底街道的自建房改装而成的茶馆,在原料的选择上也基本趋向于钢筋水泥房。
对于色调的解析上,不同茶馆之间也有不同的选择。如“拉萨光明港琼茶馆”无论门牌还是里头的桌椅、地板、墙面等力求古朴与简易,当茶客走进其中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空间场景仿佛穿越时空映入眼帘,又如“鬼扎西鲁故甜茶馆”,天花板上均用长皱的经幡作为装饰物,墙面则涂成了具有农家厨房特色的黑色颜料,配以白点状的蝎子、宝瓶、金鱼等图案,使人在城中也如在大山深处的老家般倍感亲切。这些色调的选择,笔者认为一是跟该茶馆的历史有关,二是跟该茶馆主事者的文化背景或文化情怀有关,三是跟该茶馆的经营理念、营销手段等有关。
茶馆是展示民族文化的大舞台,它不仅将多种艺术表现方式进行了综合与融合,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西藏茶馆的建设,应该将具有西藏特点的格调与现代理念相结合,让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理念得以在茶馆中体现。此外,茶馆的设计要侧重于精神享受,无论是馆中,还是馆外,都可以给人一种向往和憧憬,让客户感觉到美观。这对今天的西藏茶馆而言更是迫在眉睫,西藏现有的茶馆在茶馆空间设计与美感预设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良且大多千篇一律,少有的如上文中提到的拉萨光明港琼茶馆和鬼扎西鲁故茶馆等虽或保持建造之初的传统或进行寻根文化探索的方式在今天的西藏茶馆建设中亟需挖掘与发扬。如此一来,来自五湖四海的茶客们可以在既古老文现代的城市中清新地嗅到历史文化的醇香,使民族文化得到交流交往交融。
3 西藏茶文化对当下茶馆空间艺术的影响
3.1 对西藏茶馆空间进行了再赋予和创新
西藏人民饮茶场所可谓纷繁多样,可在自家亦或在他家,可在山林亦或在河边。当然,现如今最多的选择当属茶馆。西藏茶文化中包含的慢节奏、随和、热情、健谈等文化符号随着一杯杯香甜的茶走进了茶馆这一空间内。茶馆成为了多种文化符号的交汇点和再生产与再孵化区,而茶馆的建设通常也是在效仿以往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诞生的。以拉萨城区沿转经道的茶馆和色拉寺、哲蚌寺等寺院茶馆为例,在茶馆空间布局中不仅包含了藏式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相比其他区域更具宗教艺术气息。其室内装饰运用唐卡、壁画、高僧像、六字真言、佛典语录等色彩和内容,使其与寺院这一主体建筑形成了有效的统一。在室外的屋顶上,则多挂置经幡、法轮、宝伞等含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布块;在茶馆室内,装饰了较多宗教题材的绘画;在檐口的装饰中,使用当地的石材、刺草、粘土等不同的装饰材料;在门饰中,装饰着如意子、角云子、铜门环等饰件;在窗户的装饰中,窗格、窗套、窗楣都富含民族特色,将藏族的文化艺术完整的呈现出来,通过这种再创造的方式来向生活致意,在这些精细的装饰下,将藏族文化完整的体现,让人们领略到藏族茶文化的魅力。[9]追求西藏茶馆的空间设计与艺术美感的张力其实就是作为传统地方文化对新兴空间的再赋予和创新,不仅能够上接历史、也能够顺应当下,同时能够为展望未来作出铺垫。
3.2 引领了西藏茶馆空间文化的主基调
茶馆在开门迎客时所营造的整体氛围十分重要,茶馆中的一些小摆件呈现出了本土手艺人的智慧和地方文化气息、民族风情等,它能够指引茶客发挥想象。特别是拉萨作为西藏的首府城市和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其宣传效果定是事半功倍的。西藏的茶馆喜欢运用具有宗教艺术的绘画、人像、图案、格言等让茶馆充满文化气息,其运用的效果也十分理想。运用绘画、人像、图案、格言等作为空间文化内容,可使游客们耳目一新,能够直接使西藏茶馆与其他地方的茶馆得到区分。此外,茶馆的内部一般不设包间、雅间等私密性空间,这点与内地的茶楼区别较大。开放式的茶馆空间使所有的茶客在一个共同的空间里融为一体,在彰显了西藏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的同时,也能从中了解西藏茶客对沟通与交流的渴望与真诚。西藏茶馆空间所蕴含的包容、随性、散漫、热情这些品质,正是西藏人民从精神深处散发的处事哲学,代表着多数西藏人民对生活与人生的态度。
3.3 实现了西藏茶馆空间艺术的凝练与升华
早期的西藏茶文化发展更多地体现在制茶技艺、饮茶习俗、文学作品、壁画内容等方面。而茶馆无疑是把这些特征凝炼在一个空间里。茶馆里形形色色的茶客实则是社会各方面的个体,他们将自己的身体和情感带到茶馆后在饮茶中、在等倒茶女的间隙、在与左右两旁的茶客闲聊时、在与擦鞋匠和卖艺人的交流中使思想得到了更新与交流。他们可能是文字工作者、可能是游客、可能是研习佛经的僧人、可能是久经市场的商人,可能是事业进入瓶颈期的青年创业者等等。总而言之,作为“他们”的茶客们,给茶馆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碰撞,使茶馆不仅仅是个饮茶的地方,给茶馆赋予了更多的人文色彩。茶馆空间里出现的人与茶馆,在双向的互动中,不仅使茶馆空间艺术得到了升华,亦使茶客的精神世界得到提炼。同时,推动了西藏茶文化历久弥新,得到了时代的洗礼与冲刷,使西藏茶文化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并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