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技术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探究

2023-10-02杨羚箐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多媒体技术评价

杨羚箐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65)

0 引言

技术传播,源于英文Technical Communication(TC),是指与技术性产品、软件或服务有关且伴随其全部生命周期的信息创建过程[1],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将产品或服务的技术信息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传递给目标受众[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传播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纸质手册逐渐向数字手册发展。同时,视频和社交媒体成为重要的技术传播形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技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使其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

随着“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和我国“四新”建设工程的启动,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重要任务[3]。为了顺应新文科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外语专业需要深化与技术传播的融合,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在外语专业技术传播特色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语言知识,还能掌握技术传播所需的多媒体技术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与英语专业的技术传播相结合,如何突出实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因此,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英语类专业“英语+技术传播”复合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如何以市场需求和全生命周期项目为导向开展《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以推动更优秀的课程教学实践和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1 文科实验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1 课堂教学与岗位结合不够

在现阶段实际教学中,许多高校的实验课仍然侧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实践方面则主要通过阶段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假期实习。由于在课堂学习没有真正与市场需求和真实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导致学生很难短时间从课堂理论直接过渡到工作实习中,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胜任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工作任务[4]。

1.2 课程内容零散

相较理工科,传统的文科教学动手实践机会较少,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课程设计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教师往往不能将学期的全部实验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和连接,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也不利于基本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导致实验课程对理论教学的支撑力度不高,不能起到互补作用,不符合新文科背景下的建设目标。

1.3 学生参与度与创新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在课堂中以接受学习为主,对知识的掌握来自灌输式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明显不足[5]。实验课程虽然有实操环节,但大多是单纯的模拟和重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没有达到真正内化和灵活应用的程度。以往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引导,抑制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6],同时抑制了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走去校园,面向社会职场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以重庆邮电大学英语类专业开设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课程为例,以“英语+技术传播”复合人才培养为最终实现目标,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解决文科实验课程存在的普遍不足。

2 课程设计思路

该门课程旨在培养技术传播复合人才,是英语类专业中技术传播特色系列课程的基础课程。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需要体现针对性、系统性和连贯性。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并强化与英文技术文档工程师等技术传播岗位相关的技术学习和技能训练。

通过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招聘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发现除了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外,各企业对于技术文档工程师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包括图像处理、视频编辑、视觉设计、可视化设计等能力。其中,熟练使用Microsoft Office 办公软件是岗位要求的基本要求,而熟练运用Adobe Photoshop、Premiere 等多媒体软件则常常被列为优先录用的要求。基于以上技能要求,本课程将课程内容分为文本处理、图像处理和音视频处理三个模块,并选取Power-Point、Photoshop和Premiere等企业使用的主流软件作为教学内容,以使课堂教学与岗位要求紧密结合。

除了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还强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增进学生对职业、岗位的了解,提升就业竞争力。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等[7]。为此,本课程采取”2+2”模式,即“线上+线下”的多模态教学和“个人+小组”的项目驱动学习与实践(见图1)。在线上教学平台,教师提供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操作指导手册和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和复习。同时,建立案例展示资源库和搭建学生作品共享平台以开拓学生思路,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在线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演示各模块重难点,以项目为驱动,通过项目分析、项目策划、训练与实施、拓展与提高、总结与评价的模式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情景,项目包括学生个人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和小组模块综合项目。项目完成后,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价。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将项目与岗位充分结合,提升学生全面解决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此外,本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和比赛,以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从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学以促用,用以促学”的目标。

图1 “2+2”教学模式

3 课程实施过程

本课程总计32学时分16周实施。根据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模块与学时划分如表1所示。模块一为基于PowerPoint软件操作的文本处理学习,共计5周;模块二为基于Adode Photoshop软件的图像处理学习,共计6 周;模块三为基于Adode Premiere 软件的音视频编辑学习,共计5周。每周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均设置了小型个人项目或综合小组项目(见表1)。

表1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授课计划

3.1 任务设置

在任务设置上,充分考虑技术传播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全面育人目标。技术传播的目的是帮助用户理解并使用产品或服务,优化受众体验,达到有效传达信息、服务受众和推介产品或服务的目的。技术传播强调以目标用户为导向,通过简明扼要、层次清晰、故事性表达,借助多媒体呈现方式,体现信息传播中的准确性、清楚性、简洁性和易获取性原则。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课程中的任务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通过多模态形式将其与技术传播有机融合。任务强调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国际化,注重传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

例如,在PowerPoint综合项目中,学生扮演某国内企业市场部员工的角色,通过制作英文幻灯片来向海外用户宣传企业。学生将应用技术传播原则进行信息架构和高可用性设计,并借助PowerPoint 多媒体工具,运用幻灯片图文排版、动画等技巧,将中国企业的核心信息、业务内容、品牌形象、价值观等传达给国际受众,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又如,在Adobe Photoshop 综合项目中,学生扮演某国内企业跨境电商运营部员工的角色,借助Photoshop 软件,通过修复产品图、制作产品横幅广告和跨境电商产品详情页的学习和练习,从技术传播原则出发,向国际消费者展示和推广中国产品的功能、性能、工艺、用户体验等,以提升国际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认可度和国际地位,促进国际市场的拓展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3.2 任务实施

在任务实施上,课程坚持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原则,强调“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线上”教师按模块提供软件使用指导演示视频、操作手册、优秀项目样例展示,“线下”依据项目生命周期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按项目要求策划项目内容,完成并修改项目作品。具体流程环节和每个环节的师生任务如表2所示。

表2 项目生命周期流程实施中的师生任务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五大环节中,除第一个环节是教师主导外,其余的四个环节均是学生主导,教师则是以引导、启发、指导和支持为主。通过课程中师生地位的转变,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从对知识的生硬学习转向为对方法的灵活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研究能力、项目策划能力、思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目标下,不拘于书本和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探索和实践,培养“英语+技术传播”融合领域下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4 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8]。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该课程的复合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元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质量进行全部监控和评价。课程评价由“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结合完成,采取“阶段性+终结性”二元评价模式,将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的评价贯穿整个评价过程。课程的评价体系和具体评价内容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课程评价体系

表4 课程评价内容

阶段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表现、课后单项任务和课外实践。课堂表现考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情况、问题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后单项任务是对重难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考查学生的技术操作掌握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课外实践要求将课程学习的技术应用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评价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养。

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主要评价每个模块的小组综合项目作品。评价采取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小组答辩作为教师评价主要依据,考察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表达沟通、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同时也注重评价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审美情趣和系统思维等综合素养。线上作品分享作为学生自评和互评依据,是学生自主发现自身不足和增进交流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各占一半分值,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反思能力,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突出复合人才培养的育人目标。

5 总结

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了在“英语+技术传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从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体系构建解决了传统文科实验课程中在与岗位结合度、课程内容连贯性以及学生参与度与创新度等方面的不足。两个学年共近100名选课学生对该课程反馈均非常好,为“英语+技术传播”培养模式的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了技术应用基础,同时学生应用课堂所学技能在课外实践和比赛中获市级、校级比赛活动中屡获佳绩,为日后的实习就业增加了竞争力。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多媒体技术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