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10-01

上海企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普陀区营商环境

进入2023年,“拼经济”成为普陀区的关键词。

新年伊始,普陀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提信心、稳增长、促发展方面动作频频!“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成为普陀区经济工作部署的高频词,展现了奋力作为、开创新局的良好势头,释放了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拼经济,普陀区“怎么拼”“拼什么”?普陀区有哪些区位优势?对企业家投资兴业有什么期待?就这些话题,日前,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如何看待普陀区打造营商环境高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姜冬冬: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普陀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持续抓、扎实改,全面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第一,这是贯彻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重要指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特别要求上海“要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我们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连续6年在岁末年初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对各区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二,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最持久、最强劲的制胜之道。普陀区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硬环境越来越好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制度和服务的软环境,这是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也是当前抓经济工作最确定的事项之一。我们要通过营商环境的“进”,带动实现经济运行的“稳”,持续吸引一流人才、高端项目、优秀企业,不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这是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的现实需要。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稳预期、强信心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我们始终秉持“服务是普陀第一资源”理念,坚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以企业的感受度为标准,创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形成了“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特色营商环境,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认可和好评。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补齐短板、拉长长板、打响品牌,推出更多更精准、含金量更高的惠企政策和改革举措,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与企业携手砥砺前行。

记者:普陀区提出“寒冬腊月你不在,春暖花开你是谁”“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一边是企业的望眼欲穿,一边是政府的按部就班”以及“人靠谱、事办妥”等既接地气又朗朗上口的口号,请问您当时提出这些口号的背景是什么?您心中普陀区最理想的营商环境是什么?

姜冬冬: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关键时刻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重要。这些理念的提出,背后都有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做支撑。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大批企业不仅积极配合防疫政策,还慷慨解囊、捐资捐物,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当形势好转后,大家又积极响应复工复产号召,保市场、扩产能、稳就业,为这座城市早日恢复如常的生活倾尽全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励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引进。虽然疫情阻隔了线下交流,但我们秉持高效负责的态度与公司进行了多轮视频沟通,就一些关键细节反复进行确认。特殊时期的接触过程,让上海励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意和靠谱,最终选择落户普陀区。如今公司已经成为普陀区经济的“压舱石”之一。

我感到,服务是政府与经营主体间的天然纽带。“没有迁不走的企业,只有趕不走的企业。”越是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地方政府的服务是不是靠谱。为此,我们提出要做到“以四到四办换四心”,即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面面俱到,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设法办,决不能放;合办的事协作办,决不能推,让企业和群众等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生活更舒心、扎根更安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想要努力达到的目标是,普陀全区“人人靠谱、事事靠谱、处处靠谱”,让广大企业和人才“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让各类经营主体敢干、敢闯、敢投、敢创新,与城区相互成就、相互奔赴,共同营造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的发展局面。

记者:您多次强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需要全区上下一心,奋力拼搏。在您看来,优良的营商环境对吸引一流企业来普陀区投资兴业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姜冬冬:以前各地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拼政策、拼资源、拼成本,现在更多是拼服务、拼信用、拼作风。营商环境越好,就会口口相传、树立口碑,就越容易产生磁场、招到项目、引来人才、集聚资源。我们一直强调,经济发展靠产业,产业发展靠项目,项目引进靠营商环境,营商环境靠干部队伍作风。营商环境如果搞得好,“软环境”就会铸就“硬实力”;如果搞得不好,“软肋”就会成为“硬伤”。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有一个环节掉链子、一个部门不作为、一个窗口拖后腿,也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全区上下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事业越是向前,越是要紧紧挽住经营主体的手和我们并肩同行;挑战越是艰巨,越是要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核心竞争力。去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普陀区经济实现了逆势增长,全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38.12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四大重点培育产业区级税收同比增长26.96%,占区税比重达36.58%;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同比增长11.5%;落地税收亿元级项目12个、千万元级项目120个,其中不乏一些头部企业、“顶流”项目。这是企业用实际行动给普陀区营商环境投出的信任票,也与我们多年如一日抓营商环境建设密不可分。

记者:近几年,普陀区在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方面推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姜冬冬: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软实力、生产力、竞争力,普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每年年初召开全区性大会,对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促进工作进行部署和动员,同时持续升级营商环境改革方案,今年已升级至6.0版;每两周召开招商引资调度会;每两个月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会,相关部门、各街镇明确职责、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在具体举措上,我们坚持“初次设计、持续迭代、不断升级”,打出一整套“组合拳”,构建了全周期、全范围、全渠道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体系。比如,政策设计上,制定出台“3+5+X”产业政策体系并不断优化升级,出台《普陀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二条措施》,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制定《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意见等,不久前又推出了《普陀区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服务设计上,完成区政务服务中心整体改造提升,实施精细服务“六个帮”,设立“综合窗口”,疫情期间在全市率先上线居家办公、离沪证明等网办服务;科技赋能上,推进公共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在全国率先试点电子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电子证书联动应用,连续三年举办政务服务“网办季”,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机制优化上,实行营商环境特邀体验官、楼宇物业服务测评员等举措,建立重点企业服务“系主任”“班主任”工作机制,形成“靠普营商”专报,做深做实领导干部联系走访企业、常态化“帮办”“陪办”、搭建政企沟通“早餐会”“下午茶”等平台。

记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在普陀区全局工作中占有什么样的分量?

姜冬冬: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普陀区全局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引进更多大企业、好项目,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出大招”,构建了“全域、全力、全员”大招商格局,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陀区特色的招商引资路径。一是将高质量招商引资与新旧动能转换紧密融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要实现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基本盘,必须“喜新不厌旧”,一手抓稳存量,全力以赴做好安商稳商留商工作,以良好环境稳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一手抓扩增量,加快引进新企业、新项目,让旧动能焕发生机,让新动能加速释放;二是将高质量招商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融合。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我们通过创新招商路径,充分挖掘潜在的项目资源,努力招引一批链主型或配套型项目,更好联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把特色做足、优势做大、链条做完整,加快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三是将高质量招商引资与人民城市建设紧密融合。进入新时代,群众期待更美好的生活,企业也期待更优越的环境,这两者需要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只有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才能有条件、有底气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区品质,让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让城区环境更美、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记者:相比而言,普陀区在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亮点和优势?

姜冬冬:普陀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之一,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会客厅”,是一方宝地、旺地,未来发展极具想象空间。今天的普陀区正行驶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可谓是“风景独好”。

普陀区的“好”体现在区位优势上。同时拥有内环、中环、外环三条环线和九条轨道交通,距离虹桥枢纽仅15分钟车程,美丽的“半马苏河”穿城而过,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枢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关键节点。

普陀区的“好”体现在空间资源上。经过多年持续转型升级,目前全区共有近10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供开发利用,为中心城区之最,“一带一心一城”拔地而起,讓好项目始终不缺载体,好企业从来不缺空间。

普陀区的“好”体现在创新要素上。集聚了17家部属和市属科研院所,2家“双一流”高等院校,38家国家、市级科研公共平台,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坐落于此,形成了完备的创新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

普陀区的“好”体现在服务配套上。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优质均衡,“高大上”与“烟火气”和谐共生,生活环境舒适宜人,政务服务便捷高效,政府工作透明高效,“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营商环境赢得了良好口碑。

记者:近些年,普陀区营商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社会评价如何?企业的感受度和获得感有哪些?

姜冬冬:近年来,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普陀区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改革举措有新突破。在建设项目审批、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改革举措,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比如,海纳工程院项目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审批手续办理,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二是服务效能有新提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一网通办”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办、整合事项高效办、数智赋能智慧办,上线了一批“好办快办”“马上办”事项。“跑零次”事项比率达95.7%,“减时间”压减比率达93.1%,“即办件”比率达82.8%,新办企业网办率达100%;三是思想观念有新转变。全区各级干部都行动起来,主动了解经济政策、联系服务企业,“店小二”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感受最敏锐,最有发言权。我们摸准了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积极推动“政策找人”“政策找企业”,让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政策、办成事情。通过登录“一网通办”普陀频道、“随申办”普陀旗舰店、“上海普陀”APP等多种渠道,有5.5万家企业享受到了我们的政策精准推送服务。我们主动提醒近5000家企业及时填报年报,避免信用惩戒。政企沟通渠道也更加完善畅通,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性面对面倾听企业的意见建议和所需所盼,确保企业的“找茬”“吐槽”有人听、有人办。特别是在制定政策的环节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在推进实施的环节让企业评价打分,倒逼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改进服务。

记者:普陀区致力于政府透明指数的打造,请问政府透明指数对构筑区域一流营商环境有什么促进意义?

姜冬冬:近年来,普陀区持续打造透明政府,线上线下“双腿齐跑”,以政务信息公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效能提升。比如,我们邀请公众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并参与审议,组织了全市首场向社会公众视频直播的区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开展政府开放系列活动,并与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相结合;制定了首个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和服务规范的区级标准;成功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等。自2012年以来,普陀区连续10年被评为上海市政务公开工作优秀单位,连续7年在上海政务公开考核评估名列第一。自2018年中国政府透明指数增加对县(市、区)政府的评估起,普陀区在5次评估中均名列全国前三名,其中3次位居第一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政府的透明度是法治政府的重要内涵,直接关联着公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一是体现了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积极引导各方自觉在法律框架内用权做事,更好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让稳定、公平、透明成为营商环境的硬核支撑;二是强化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内驱力。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一网通办”迭代升级,上线更多“智能审批”“不见面审批”,倒逼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有力地推动构筑生态健全、环境一流、品质优良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三是增进了政企互动的凝聚力。我们多渠道搭建平台,推动政务公开朝着集约化和功能优化的方向扎实迈进,既为经营主体获取信息提供便利,为企业了解、认同、支持政府工作打开窗口,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好地助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记者:当前,普陀区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高质量招商引资方面面临着哪些挑战,我们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迎难而上,完成既定的目标?

姜冬冬:尽管普陀区的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比如“一网通办”的办理深度和便捷性有待提升,一些企业对我区产业政策还存在不了解、不会用的情况,招大引强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等等。聚焦问题的解决,我们将在“三个全”上下功夫:一是全心服务。牢固树立用户思维,大力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业务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强化数据的归集、整合与运用,倒逼政府管理服务理念和方式变革,让企业办事更高效、更便捷。坚持问题导向,瞄准营商环境的薄弱环节,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变“企业找上门”为“服务送上门”,全力破除投融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障碍和壁垒;二是全员投入。既要沉下心来优环境,栽好“梧桐树”,又要主动出击招项目,引来“金凤凰”。继续深化全区招商信息共享、载体资源共用、项目落地共推的机制,完善总部式服务、组团式服务,凝聚招商安商稳商的合力。做实做细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区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干部齐参与,化身“系主任”“班主任”,做到真挂钩、真负责,增进感情、增强黏性,培育更多“赶不走”的企业;三是全力落实。普陀区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政策已经发布,我和区长负总责,各位区领导按照职责分工牵头抓总,亲自抓部署、抓推进、抓协调、抓督办,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各牵头单位要牵头抓好方案制订、计划实施和统筹协调;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措施,把责任明确到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我们将把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的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最重要的“赛马场”,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干部大胆试、大胆闯,营造“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记者:您对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来普陀区投资兴业有什么期许?

姜冬冬:一流城区总是与一流企业共同成长。一家企业选择一个靠谱的城区,是信任;一个城区遇到优秀的企业,是幸运。企业发展好,城区才会好;城区发展好,企业会更好。普陀区将始终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所有胸怀梦想的企业,与我们携手同心,一起向未来。一是在创新引领上同向发力。我们将聚焦“中华武数”科创布局,推动武宁创新共同体构建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推出更多硬核科技成果,推动武宁创新发展轴构建更加紧密的创新共同体,推动海纳小镇打造数字新思维启发地、新场景体验地。同时,探索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集聚各类政策资源,更好地为科创企业撑腰赋能。期待广大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主动融入城区创新格局,勇于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领跑者,以创新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与我们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二是在产业深耕上同向发力。我们将锚定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产业,下更大力气落地项目、完善布局、提升能级,增强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拓展企业朋友圈、行业生态圈、发展带动圈。同时,优化细化产业图谱,做实产业板块对接服务机制,抢滩布局新的赛道风口,使产业在量的跃进中实现质的提升。期待广大企业把自身业务、市场需求与区域产业定位结合起来,在普陀区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寻找机遇、挖掘富矿、做大做强,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三是在服务提升上同向发力。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把用户思维贯穿工作全过程,把企业的感受度作为衡量标尺,把世界银行新指标体系作为重要参照系,持续提升政策和服务的精准度、便捷度、有效性,释放更多解渴实惠的政策红利,推出更多创新突破的特色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最佳合伙人”“最暖店小二”。期待企业和企业家为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弥补短板和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共同营造一流的营商環境。普陀区这方热土一定会给予广大企业应有的、丰厚的回报。

猜你喜欢

普陀区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上海市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四(7)小精灵中队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I CAN DO A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I CAN DO I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
——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