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OA模型的高校学科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3-09-30霍颖茹姚宛言李璇刘丹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学科竞赛新文科

霍颖茹 姚宛言 李璇 刘丹

摘 要:学科竞赛是培养新文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伴随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为探究学科竞赛推动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基于MOA模型,对新文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提出假设并验证。结果表明,环境和技能对新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动机和实践对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因此,针对性地从加大竞赛举办力度、运行以赛促学模式、完善激励机制和注重实践培养4个方面,提出学科竞赛视角下的新文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建议。

关键词:学科竞赛;MOA模型;创新能力培养;新文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04037

Research on Subject Competi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MOA Model

Huo Yingru 1, Yao Wanyan 1, Li Xuan2, Liu Dan1

(1.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2.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bstract:Discipline competition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new liberal arts students. Alo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MOA model, the article proposes hypotheses and verif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new liberal arts students. The conclusion of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environment and skill dimension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ability, while motivation and practice dimensions do not ha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on innovation abilit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argeted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new liberal arts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 competition from four aspects: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competition, running the mode of promoting learning by competition, perfect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ming the whole process competition guidance team.

Key Words:Academic Competition; MOA Model; Creative Ability Development; New Liberal Arts

0 引言

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新时代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愈来愈高。新文科创新理念是将新兴科学技术运用到传统人文科学类课程体系中,鼓励学生跨越学科限制,加强综合理论学习,促进学科间交融,推进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1],鼓励高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是推动新文科与多学科融合的重要路径。但是二者融合存在发展不充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2020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目前新文科专业占据了学科门类的2/3,但理工科类在学科竞赛中占据大多数。通过探究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更有效率地培养具有高素质、有竞争力的综合型创新文科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在新文科建设从宏观向微观转变的背景下,本文结合MOA理论,以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探究新文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研究现状

1.1 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学科竞赛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培育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与学科竞赛相关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学科竞赛与大学教育变革研究;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建设研究;③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研究。其中,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是重点领域。孟军等[3]通过对比分析数学建模比赛的参赛学生与未参赛学生的各项创新能力,得出数学建模竞赛能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程的结论;武一婷[4]深入研究“前端培育、中端实践、后端孵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训体系,提出应建立赛训生态系统、政策牵引体系和政校企深度融合平臺,推动赛训体系嵌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1.2 MOA模型应用

MOA(动机—机会—能力)理论,通常被用于研究和分析人类的各种行为。宋小康等[5]基于MOA模型对健康谣言的分享意愿进行调查研究,为干预健康谣言的传播提供建议和对策。目前,学者将MOA模型应用于研究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裴要男等[6]基于MOA模型研究表明项目驱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最大。

1.3 文献述评

目前,学者在学科竞赛对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影响等领域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建议与措施。但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学者较少从学科竞赛提高创新能力的整体出发,亟需在该角度下开展更多更系统的研究。借助MOA模型,有利于对此进行体系化、整体分析。②缺乏如何通过学科竞赛培养新文科创新人才深入研究和成果借鉴。新文科在教育强国建设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通过对比发现,学科竞赛与“新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在对新文科专业学生参赛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对学科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新文科人才提供参考。

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2.1 研究假设

MOA模型包含动机、机会、能力3个基本要素。其中,动机作为目标导向的激励是意愿与兴趣的结合;机会是推动或抑制主体行为的外部环境;能力是影响行为效率的个体行为潜力[7]。MOA模型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麦格尼斯提出,现已广泛应用于传播学、组织行为学等不同领域,强调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个体行为的发生。本文以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MOA模型的基础,提出高校学生的参赛动机(意愿)、机会(环境、实践)、能力(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假设。MOA模型认为,动机是促使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高校学生的参赛意愿是创新能力提升的直接动力;机会是导致个体特定行为的外部性因素,即外界为高校学生提供的参加学科竞赛平台等;能力是个体实际行为实施的潜力,代表了行为相关的知识储备或技能[8],也就是提高创造力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等。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在学科竞赛对创新能力影响的 MOA 模型中:

假设 1:高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动机(意愿)对创新能力的提高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 2:高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机会(环境)对创新能力的提高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 3:高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机会(实践)对创新能力的提高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 4:高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所需的能力(技能)对创新能力的提高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2.2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基于MOA模型,本文以参赛动机、环境、实践、技能4个维度为自变量,以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因变量,构建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高校学生的参赛动机维度主要包括获得荣誉奖项、社会压力、升学与竞聘优势、发挥兴趣、提升能力;环境维度主要包括的因素是政策支持、社会组织推动、高校重视以及浓烈的竞赛氛围;实践维度主要包含学科交叉知识的融汇通、实验设计及操作、团队合作、竞赛联系实际生活、专业教师指导;技能维度内容包括:专业能力、思维能力、行动能力、应变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创新思维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指大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独特思维方式,反映的是大学生采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9]。②创新学习能力。体现为高校学生拥有较高的求知热情,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并提出自己的新想法。③创新知识水平。主要指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④创新实践水平。指高校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3 数据收集与实证设计

3.1 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基于MOA理论,借鉴相关文献中的成熟量表,对问卷内容进行设计。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保证问卷的有效度和准确度。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1”为“不符合”,“5”为“完全符合”。

问卷包括动机、环境、实践、技能4个维度。以新文科专业的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3份调查问卷,除去无效问卷,共计收集到18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3.10%。

3.2 数据分析

3.2.1 信度分析

克朗巴哈系数α能反映其内在的良性,是一种常见的信度分析手段。如果α系数大于0.8,说明量表的信度效果非常好。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的量表α系数为0.811,说明量表信度理想,此次问卷的设计合理。

3.2.2 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方法对问卷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KMO值越接近1,则因子间的相关性越强。由表3可知KMO的值为0.765>0.6,说明因子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提取数据信息。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系数为0.000<0.05,说明检验结果显著。两项指标都达到了效度标准,表明该样本数据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的方法提取得到7个主成分因子,分别解释20.986%、12.903%、7.638%、6.909%、5.989%、4.670%、4.624%的方差,累计解释方差率为63.721%>60%,说明量表的效度能达到标准。

4 假设检验结果

本研究运用SPSS 22.0软件的路径分析法,分析自变量(动机、环境、实践、技能)与因变量(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如表4所示。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MOA模型,对学科竞赛与新文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之间关系及作用进行探索。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路径分析法,证明调查对象参赛动机、机会维度对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会产生影响;环境、技能维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人才培养建议。通过探究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希望能更有效率地培養具有高素质、有竞争力的综合型创新文科人才。

(1)学生参赛环境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外界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政策支持、社会层面推动、学校重视、师生之间积极的竞赛氛围多管齐下,有利于弥补新文科竞赛举办力度不足的弱点。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查对象意识到环境维度的积极作用。当环境因素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259>0,并且路径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z=3.729,p=0.000<0.01)。因而,这一维度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2成立。

(2) 学生参赛时所具备的技能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大学生掌握的知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参与学科竞赛的结果,最终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数据可知,在技能因素对创新能力作用下,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620>0,而这一路径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z=11.389,p=0.000<0.01)。因此,技能维度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4成立。

(3)学生参赛动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有待提高。从实验数据来看,动机对创新能力影响时,此路径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z=0.618,p=0.537>0.05),假设1不成立。这体现出调查对象对学科竞赛热情不高,参赛意愿不强。除了新文科学科竞赛较少,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其作用之外,缺乏激励机制也可能是导致学生参赛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4)学生实践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有待提高。调查结果表明,实践对创新能力影响时,此路径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z=-1.926,p=0.054>0.05)。说明实践维度对创新能力并不会产生影响,假设3不成立。在“唯分数论”引导下,调查对象大多显示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竞赛内容契合,其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5.2 对策建议

(1)加大竞赛举办力度,改善参赛环境。学会、协会等主办方应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宣言》要求,从学科门类方面拓展新文科学科竞赛类型,降低参赛学生的门槛等,为学生营造浓烈的竞赛氛围,激发其参赛热情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优化参赛程序。此外,主办方应落实竞赛监督工作,确保活动公平公正,为新文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2)推广 “以赛促学”创新模式,将竞赛融入日常教学。高校将竞赛融入日常教学,既可以强化课程内容专业性,又可以科学考察学生的技能与实训表现。同时,注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提升与收获,对其给予一定鼓励与客观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其思维能力、行动能力、应变能力的目的。

(3)完善激励机制,实施多样化激励措施。完善激励机制,是激发大学生参赛主动性的前提和基础[10]。在成就激励方面,高校可以在举办方制定的奖励外,增加学校的专属奖励,如荣誉奖状、保研加分或额外奖金。另外,在内容激励方面,高校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提交学科竞赛策划书,从中选取有创意的竞赛项目来举办,激发大学生对学科竞赛的热爱,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4) 注重实践培养,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培养训练、完善实践训练。同时,高校竞赛指导团队积极吸纳具有丰富实践指导经验的老师,鼓励更多具有参赛经验的老师加入,切实解决学生竞赛中实践不充分、理论与实践不能融合贯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家伟.新文科视域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22(2):98.

[2] 王丽,梁靖雯,曾洁.“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文字学课程内容开发路径研究——以五邑大学为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3):87-91,94.

[3] 孟军,白钰莹,张战国,等.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205-212.

[4] 武一婷.赛训体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广东的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1):128-133.

[5] 宋小康,赵宇翔,宋士杰,等.基于MOA理论的健康谣言分享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学报,2020,39(5):511-520.

[6] 裴要男,王承武,周洁.项目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MOA模型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9(7):108-116.

[7] 赵礼强,潘杰,张子辰.民航机组人员个体与组织匹配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基于MOA模型的定性比较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21,28(1):8-15.

[8] 杨昕雅,胡鑫.基于MOA视角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知识付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喜马拉雅FM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9(10):29-36.

[9] 杨清清,杨克巍,朱桂菊.团队学习对军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41(3):74-79.

[10] 甘万洋,田全喜.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路径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2):135-137.

(责任编辑:要 毅)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基于MOA理論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商科专业‘以赛促学为例”(CXXL2022114);广东海洋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实践育人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以《审计学》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创业财会人才为例”(010201092203);广东海洋大学“智能财税及审计创新团队”( CXRD2021016);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项目“AI+在线开放课程推动规模个性化育人创新研究——以‘以赛促学规模化培养创新创业财会人才为例”(2022ZXKC2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数智化财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220900307210958)

作者简介:霍颖茹(2001-),女,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生,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姚宛言(2002-),女,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生,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李璇(2001-),女,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生,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刘丹(1991-),女,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海洋经济管理。本文通讯作者:刘丹。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学科竞赛新文科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海外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与启发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