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课程变革的力量:深圳龙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策

2023-09-30袁再旺胡学安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9期
关键词:龙华区龙华教研

袁再旺 胡学安

深圳市龙华区地处深圳中轴,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也步入了快车道,学校数量和教师数量实现“双翻番”。面临“扩规模”与“提质量”的双重挑战,龙华教育以课程改革为引擎,教学改革为抓手,综合评价为保障,积极寻找课程变革的力量,不断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质量和内涵双提升。

一、一个目标,立德树人,积极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龙华教育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在课程规划、教学变革、队伍建设、评价导向等方面增进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和认识,对时代教育的需求作出了新回应。

二、二级联动,文化内驱,全面推进区域课程规划与实施

课程改革需要专家、资源和学校多个层面的协调配合,龙华区采用区、校二级联动,在引航和续航中寻找变革的力量。

(一)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区域课程规划方案

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龙华区域课程谱系,打造“三基”课程体系。

“筑基”课程注重落地支持。组织开发体系化的大单元主题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项目库,为学校提供有力支持。截至2022年底,龙华区完成了小学阶段8门课程主题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完成了多个跨学科学习项目的设计和第一轮实践。

“拓基”课程强化特色培育。重点打造法治、科学、文化、艺术四大素养区本课程。2022年1月,龙华区发布全国首套中小幼全媒体民法典教育课程《给孩子们讲民法典》,入选《深圳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创新成果选编》,作为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经验,上报至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

“强基”课程关注未来战略。基于国家“强基”计划,着力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目前,龙华区已开发出医药、航天、新能源金融等12个领域的强基课程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二)强调基层落实,指导学校制定基于文化的课程规划方案

在区教育局的宏观引领下,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学校基于文化进行课程规划方案设计,经过两次征集、两轮指导、两轮修改,全区大部分学校都构建起文化定位明晰的课程体系,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三线共进,区校协同,深入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龙华区依托协同教研、项目研究、成果推广等方式,三线共进,立体式、全方位推进课堂教学变革。

(一)区校联动,构建整体协同教研体系

积极推进区校协同教研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区教科院的引领作用和学校的教研主体功能,实现“上下同心,区域协同”的目标。

一是校本教研。各校基于学校校情,聚焦教学热点、难点问题,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区教科院提供指导和服务,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臺。

二是驻点教研。打造具有龙华特色的驻点六阶段教研模式。各学科教研员深入学校一线,聚焦六个关键步骤,开展驻点教研。充分发挥基于需求、因校制宜等优势,有效推动学校科组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落地。

三是集体调研。开展集“研究、指导、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调研活动,采取主调研学校+同片区若干学校共同参与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出谋划策。

四是打造教研共同体,推进协同教研建设。将全区小学分为9个片区,成立9个教研共同体,片区学校教师共同学习、共谋发展、共担责任、共享成果。教研共同体在区教科院的组织下,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协同教研体系的建构,有效凝聚起各方教研力量,打通区、校和校、校之间的教研壁垒,形成教研整体推进、区域联动、各有所长、相互借鉴、互为分享的生动局面,有力推动龙华区教学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带动,整体变革区域课程教学方式

一是“大作业·深学习”研究项目。龙华区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合作,以“大作业·深学习”为主题,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大作业观理念体系在核心期刊发表,深度学习和作业设计实践成果在《广东教育》系列化呈现,深度探索减负提质的“双减”路径。

二是单元整体教学实践。龙华区纵深推进教学方式变革,成立“理解为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科研究中心组,分布、分批、分学科研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促进教师理念、行动上的真正变革。

(三)辐射应用,凝练与推广区域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近五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龙华区教育、教学、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极向全市乃至全国推广。2022年,龙华区有4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成果获得广东省、深圳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四、四轮驱动,数字赋能,大力推动科技素养提升

“科学教育、科普教育、人工智能、数字平台”四轮驱动,借助数字技术,为课程改革注入新的力量。

(一)实践探究,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

近年来,龙华区小学科学持续在师资引进、专业培养、学科建设层面发力:一是科学教师成长有策略。招聘近300名国内外名校理工科专业博士、硕士担任小学科学教师,加强队伍建设。二是科学学科研训有特色。以“探究实践工作坊”为抓手,分层、分类开展探究实践教学、科学思维教学等培训。连续三届斩获广东省一等奖及创新奖,其中两次为一等奖第一名。三是科学学科建设有内涵。以跨学科为引领,构建区域科学教育资源,在教材建设、课程指引编制、跨学科项目等多个领域协同创新,打造小学科学教育的龙华范式。

(二)协同创新,持续深入开展科普教育

龙华区小学科普教育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三位一体”教育生态模式,开展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区域STEM项目,打造创新学习空间。2021年开设少年科学院,遴选150名少年研究员进入12个博士工作站开展准科学研究。一是以赛促学,筑牢科学素养根基。在国家、省、市各级科创竞赛中,成绩优异。在2022年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总获奖数103人次,位居全市前列。二是校企共育,探索科普新形式。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开辟产业和教育的协作通道,助力科普教育创新发展。2023年,区教育局协同科技创新局遴选24所学校作为“数字龙华”主题科普教育试点校,广泛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企业”系列活动,为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多措并举,开创人工智能教育新局

紧跟“数字龙华”发展战略,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普及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加快构建龙华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一是特色项目先行,探索人工智能教学。2022年3月,龙华区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列为“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实验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二是实验学校示范,打造区域教学名片。龙华区获评深圳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共有7所学校被认定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三是政策文件引领,服务全区教育大局。2023年5月,区教育局正式印发《龙华区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试行)》,把人工智能列入全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四)统筹规划,加强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

优化智慧教育管理体系,着力建设龙华教育一体化数字平台。通过搭平台、促应用、数智化三步走,促进数据统一接口、信息互联共享、业务协同贯通,以龙华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龙华”建设。

五、五维支撑,多方施策,助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龙华区通过建立机制、组建“博士精英团”、构筑学习共同体、实施三维阅读、开展生涯规划,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龙华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建立机制,构建教师梯队培养“金字塔”

在区组织部、区教育局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招聘优秀毕业生的双驱动下,龙华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搭建起了“名师引领—骨干示范—青年成长”的教师梯队培养体系。

夯实塔基,助力青年成长。出台《深圳市龙华区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建立“333”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采取菜单式、进阶式培训模式,保障新教师快速成长。

筑牢塔身,发挥中坚力量。以 “名师领雁行动计划”“精英提质行动计划”为抓手,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点亮塔尖,名师示范引领。打造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督学多个人才培养体系。

(二)组建“博士精英团”,培养青年教师“先锋队”

组建“博士精英团”,打造未来教育先锋队。50多位龙华教育系统的博士,不定期开展“我为龙华教育建言”等活动,让高学历青年教师真正成为未来教育的领跑者。

(三)构筑学习共同体,打造专业成长“孵化器”

各学科以不同形式组建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如语文的青年教师成长营,数学的青年教师“追梦”学习共同体,英语的“阅创未来”俱乐部等。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有别于其他培訓,教师在自主的学习型组织中寻求成长,教研员也是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共同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实施三维阅读,形成素养提升“助推器”

扎实开展教师、学生、家长三维“悦读”工程,建立教师“悦读成长圈”,每周定期组织教师分享读书心得;建立学生“悦读库”,组织“我最喜爱的课外书”区级演讲比赛;建立家长阅读平台,建立家校共同体,开展家长阅读分享、亲子共读等活动,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五)开展生涯规划,锚定职业发展“风向标”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项研究,组建工作坊,优化教师培训模式。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教师访谈、入校指导等,给予专业支持,促进自主发展。目前,已汇编《我的教育理想》文集,有项目校成功申报省级教育规划课题。

六、六位一体,评价导向,戮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质量监测最终指向的是优化,即指向理想的教学。评价作为“最后的杠杆”能够有效地撬动一线教学,使得一线教学能够基于课标、依据教材、指向素养、融通生活,由传统的知识导向、能力导向真正转向素养导向。龙华区积极行动,构建了“六位一体”的教育质量测评体系。

(一)完善监测平台,改进学业质量监测手段

自2017年开始,龙华区搭建了区域学业质量监测平台,由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考试,转向评价视角下的学科素养测试,生成学生、教师、学校、区域不同层面的教学质量诊断与分析报告,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优化监测工具,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不断优化监测工具,突出素养导向,创设真实情境,联结学科学习与生活,设计探究任务,让学生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素养。

(三)探索增值评价,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探索建立“看起点、比进步、评绩效、论质量”的增值性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开展了区域初、高中学校学业增值评价的探索,发布了初、高中学业质量增值评价报告,让监测更科学、更完善。

(四)实践过程评价,优化课堂教学观念与策略

过程评价,就是要秉承“学—教—评”一致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实施表现性评价。不断创新表现性评价工具,科学划分评价维度,促进教师和学生开展自主循环式学习。

(五)搭建智能系统,开展体质健康监测

建立了全市首个全景式学生健康大数据平台,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整合与可视化分析,提供多个层面的体测报告,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全面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服务,也为健康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实施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自主探索影响学生发展的综合因素监测,即“深度监测”。截至目前,已完成三轮义务教育质量“深度监测”,发布区域、学校、班级、学生报告共计8万余份。同时,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六位一体”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下,龙华区启动、实施了多项质量监测项目,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县、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标杆。2021年龙华区获评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是深圳市唯一试点区。

猜你喜欢

龙华区龙华教研
Multifunctional light-field modulation based on hybrid nonlinear metasurfaces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
Talking about Seasons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What Are These People Doing?
点燃自己
通过JCI、HIMSS7后,龙华医院有话说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