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第一滴合成石油出炉记

2023-09-30文/王

企业文明 2023年5期
关键词:锦州技术人员工厂

文/王 舒

锦州是一座英雄之城,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首个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在这里打响。锦州也是一座创新之城,新中国第一滴合成石油、第一块合成顺丁橡胶在这里诞生。在70 多年前,经历了战乱、重建之后的锦州合成厂,历经千辛万苦,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滴合成石油,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英才集结,投身复工主战场

锦州合成厂始建于1938 年5 月,日本侵略者计划采用阜新煤炭原料,利用该厂生产合成石油。1948 年10 月,锦州解放,冀察热工矿管理局接管了饱受战争洗礼,近乎一片废墟的锦州工厂。为了组织工厂重建、复产,1949年1 月,著名合成石油专家赵宗燠受邀奔赴锦州,程兴武、郭雨东等一批技术人员也举家出关北上,参与合成厂重建。同时,工厂还召回一批老技术工人,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高校招聘技术人员,在锦州本地招考了百余名中学生,组建起一支新老人员相结合的工人队伍。

齐心协力,铺平装置复产道路

人才从四面八方汇聚,第一件事就是挥汗修装备。迪地尔炉是生产合成原料气的装置,工厂被接管时,一半炉群烧毁,另一半炉墙开裂。面对修复设备的难题,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工厂首先成立技术室,集中一部分技术人员查阅日本侵略者留下的部分技术资料和设计图纸,同时进行机械设备器材普查。然后把技术骨干分配到车间担任重要职务,与工人一起劳作、相互交流,把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修复炉体需要上百吨数十种型号的耐火砖,这种砖全来自德国,当时无法订制。于是工厂从设计图纸入手,根据所需型号,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查找废旧耐火砖,手锤扁铲,一块一块地修改成所需的异型砖、特异型砖,完成了北部48 座炉体的全部修复工作。

多措并举,破解催化剂难题

合成催化剂是实现煤制油生产过程的关键。新中国刚成立之时,由于条件限制,无法从国外直接进口催化剂。于是,锦州合成厂将制造钴、钍、镁催化剂作为重点攻关课题。工厂一面根据遗留的部分方案,研究分析旧有催化剂化学成份;一面组织人力到全国各地寻找原料,从重庆取回硝酸钍,在吉林找到硅藻土,赴香港采购硝酸钴。

原料虽备齐,但催化剂最难攻克的是成型与干燥。技术人员发挥聪明才智,经过无数次摸索,设计出一套适合催化剂泥状物料成型的连续转鼓式多孔成型干燥联合装置,该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催化剂的成功研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打开了新中国生产合成石油的大门,同时也培养出一批催化剂研究、设计专业技术人员,为祖国的工业现代化建设储备了强大力量。

得偿所愿,见证“第一滴油”诞生

1951 年1 月,经过前期的修复和调试,合成车间装置开始试运行准备出油。刚开始,由于缺少生产经验,在装置开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通过总结经验,工厂修订了操作规程。1951 年2 月10 日,这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天。随着鼓风机开启,原料煤气源源不断地进入装有自制新钴剂的合成炉,凝缩后,分离器里出现了油花,油层不断增厚,新中国的第一滴合成石油就这样诞生了。当日,工厂生产出了2000 余升合成石油,当年产量3103 吨。后期,工厂又进行了设备改进和技术攻关。1952 年至1956 年,合成石油年产量逐年提升,最高时达到3.39 万吨。

由荒废到复产出油,锦州合成厂孕育形成了“为国争光、艰苦奋斗”的“一滴油”精神,在国家人造石油工业成长的道路上,书写了煤气合成石油成功投产的光辉一页。

猜你喜欢

锦州技术人员工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
攻占锦州东大梁